新笔趣阁5200 > 其他小说 > 金疙瘩的科举之路 > 第 254章 会试(二)
    参加考试的举人们都已到位,负责此次会试的主考官出来宣读皇上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开甲辰恩科,尔诸生其各涤虑洗心,恪遵功令,勿忘朕旁求俊义至意!《大学》云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今锁院命题皆本圣贤之道,若有怀挟倩代,是自绝于孔孟门墙,尔等姓名皆录于城隍庙恶薄,一人行差踏错,则三代功名尽付东流.......”

    这是让考生们认真考试,严守法规,莫负皇上求贤之心,又引用儒家经典,将作弊等同于背叛圣贤,最后又暗示作弊将导致家族文脉断绝,啧啧啧,瞧瞧,瞧瞧,暗示的够到位了吧,要是那个举人还不自觉作弊,那真是自绝死路。

    等主考官宣读完考场的纪律后,又给大家强喂了一波心灵鸡汤,等主考官说完所有的话,全体考生行跪拜礼,贡院里回荡着“万岁”声震屋瓦。

    不久后钟鸣声响起,门口传来了落锁声,正式考试的时候到了。

    宋致远赶紧用布沾点清水,把木板擦拭干净,然后再把考篮子里所有的东西一一摆放出来,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试卷发下来后,天色已经大亮,号舍大门上开了两个窗户,所以光亮不是问题,宋致远拿起试卷还是和从前一样,检查一番,确定没什么问题后,才开始细细看题。

    会试的考试题目和乡试差不多,第一场考的还是《四书五经》,宋致远把试卷大概考的内容看了一遍,心里才稍稍安定下来,开始研磨答题。

    其实光考《四书五经》上面的知识是很简单的,但考试自然不是光考你的背诵,而是考你对于知识的运用,三月的天还有些冷,一双手长时间露在外边都有些冻僵了。

    木炭也就三四斤的样子用不了多长时间,宋致远决定白天温度稍微高些先扛着,晚上冷的时候再用,索性搁下笔,一双手放在一起使劲的搓揉,待其暖和些才开始下笔。

    会试考试第一场一共七题,四书三题,五书四题,七道题目也就是说要写七篇八股文,每篇要写七八百个字,时间上还是很紧凑的,宋致远沉下下稳住心神,开始一题一题过。

    会试和乡试一样,第一场的占总分权重的50%,所以第一场一定要好好作答,才能吸引阅卷的考官。

    宋致远写的非常仔细,尽管现在是在草稿纸上写,也是一笔一划全神贯注。

    三题四书文写完后,铃声响起,看着窗户处有些刺眼的阳光,估摸着吃午饭的时间到了,果然不一会,有衙役端来饭菜,本以为衙役会把门打开,把饭菜端进来,结果人家直接把饭菜放在窗户口处,连个眼神都没给他,只是敲了敲号舍的门,就走向下一个号舍。

    那啥,他以前也是这样敲着狗窝的大门,把大黄唤出来吃饭的,他这是体验了一回当大黄的感受,不不不,不是一回,他得当九天大黄。

    与此同时,相隔甚远的宋家村,宋老爷子牵着老张氏身后跟着宋大福宋大宝,几个老人互相搀扶着往歪脖子山上走,大黄也慢悠悠的跟在后面,不时的晃动着黄白色的尾巴。

    “小河今天考试,我们得好好跟祖宗们说说,让祖宗们保佑,保佑我们的小河能顺顺利利考上进士。”宋老爷子笑呵呵道。

    宋大福笑着点点头,一脸的赞同:“对,老祖宗要是知道了肯定也高兴,这十里八村的,如今还有哪个村能比的上咱们宋家村,小河真是为我们老宋家争光啊!”

    宋大宝拍了拍小弟的肩膀道:“小弟,你生了个好儿子啊,没想到临了临了还能让我们这些老家伙过上好日子。”

    “哈哈哈。”

    是啊,谁能想到以前一两银子都恨不得掰开来揉碎了用一年,如今却过上了不用为钱烦恼的日子,以前背朝黄土面朝天,现在却天天在村口打着麻将和贯着纸牌,那日子真是赛神仙啊!

    宋致远上前把窗户上的木盘端过来,本以为还是和以前考试的时候一样清汤寡水毫无食欲,结果却是标准的两荤两素,哎呦不错哦,虽然卖相不算很好,但是尝了一口味道居然还不错。

    本来还打算少吃少拉的宋致远瞬间抛弃了这个念头,吃的那叫一个香,也让宋致远对接下来几天的考试不再抱已苦闷心态。

    要是秋闱吃完饭肯定是要睡一觉的,但这是春闱,天还很冷,自然是不能睡觉的,宋致远害怕冻着,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毕竟下次考试可要在等三年。

    所以宋致远强忍着睡意,一连打了几个哈欠后,用布沾了些冷水擦拭脸颊,当冷水沾到脸上的那一刻,宋致远瞬间冷的打了一个哆嗦,困意跑的无影无踪。

    很快时间来到了第三天上午,宋致远正好做到最后一题,交卷的时间是在下午的酉时,也就是下午的五点左右,时间很充裕,宋致远先给自己烧了一些热水,待喝了一碗后全身暖洋洋的才开始认真回答。

    这是一题《诗经》题,题目的名称是“《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评《关雎》)。

    要求:解析《关雎》中“后妃之德”的象征意义,需引用《毛诗序》观点。

    上难度了,宋致远细细读了好几遍题目才开始落笔。

    孔子说《关雎》#34快乐而不放纵,哀愁而不痛苦#34,这句话点出了这首诗的深层意义——它表面上写男女爱情,实则通过#34后妃之德#34来展现治国理政的大道理。

    而诗中#3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34,雎鸠这种水鸟,一生只认一个伴侣,这其实是比喻后妃不争宠、不嫉妒的美德。

    #34参差荇菜,左右流之#34看似描写女子采水草,实则暗喻后妃协助君王挑选贤才。

    #34乐而不淫#34的尺度,君子追求淑女时#34琴瑟友之#34#34钟鼓乐之#34,这种快乐合乎礼仪。始终保持着端庄,体现了后妃#34发乎情,止乎礼#34的修养。

    《毛诗序》强调《关雎》能#34端正夫妇关系,成就孝道,美化教化#34。因为古代认为家庭伦理是国家根基,后妃贤德→后宫和谐→皇子贤明→朝政清明→天下太平。

    大概意思就是既然你做了后宫的皇后,就得保持大度,不能嫉妒,把后宫嫔妃管理好,把皇子皇女们教育好,还要为君王挑选贤才,这样才能让皇帝省心省事,天下才能安定,总之对女性的要求束缚满满,宋致远不敢苟同,但下笔却如有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