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都市小说 > 重生东京1986 > 第342章 危机也是机会
    除了手机,星海第二实验室还有VCD放映机等产品。

    竹下雅人简单了解一番,甚至还看了一部成龙的电影。

    随后他偏过头对刚刚过来的星海电子社长说:“VCD放映机一定要控制好产能,这玩意注定只是过渡产品。”

    “并且相对于卖电子成品,我还是更倾向于卖核心配件。”

    VCD放映机短时间内不会被发展中国家淘汰,但这东西很容易进行仿制,因此竞争注定激烈。

    不如只生产核心零部件,赚钱多还省事省时间。

    这也是前世国外跨国公司的通常做法。

    把竞争惨烈,利润还微薄的成品制造工作放弃掉。自己则享有利润最丰厚,也最轻松的核心零部件生产工作。

    甚至很多时候,有些公司干脆将核心零部件都放在中国生产,自己只负责设计工作。

    “明白,那高端市场呢?”

    长谷川秀则有点舍不得高端市场的利润,希望公司能留下这一部分市场。

    “高端市场可以正常保持,短时间内发展中国家还是很相信我们星海集团的。”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不怎么好的发展中国家,都对发达国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们会觉得,只要是来自发达国家的产品一定更好。

    什么时候经济发展了,这种情况才会有所减少。

    因此短时间内,VCD放映机的高端市场还能做,只不过需要面对索尼、松下等大厂的竞争。

    “是,会长,我们会做好产品规划。”

    “嗯,那就好。”

    他认可的点头头,然后又看向第二实验室负责人高田凉介。

    “DVD技术的研究,进行的怎么样了?”

    星海集团早在研究VCD放映机之前,就一直有研发更大容量CD光盘,也就是新一代的DVD技术。

    虽然好莱坞今年春才会正式倡议开发DVD,并在下半年初步制定DVD格式标准,肯定和星海第二实验室的研究有所差别。

    但没关系,万变不离其宗。

    好莱坞对新CD光盘的追求,基本就是容量更大、画质更好、声音更清楚。

    星海第二实验室的研究,同样是这一方向。

    只需好莱坞正式确定标准,星海集团就可以跟在索尼后面迅速研发出合适的DVD光盘。

    “容量已经扩充了一倍多,时长足以装下一部好莱坞电影。画质也有所改善,达到了720*480的分辨率。”

    “至于声音,这方面我们技术力比较薄弱,提高的不是很明显。”

    星海第二实验室成立时间比较较晚,自然比不上索尼、东芝的老牌实验室。

    现在能有这么大单位成果,已经非常的不容易。

    “没事,反正我们不会是主角,已经足够了。”

    星海集团在影音方面的实力很弱小,根本无力和这方面的巨头进行竞争,只能搞搞边角料,拿到一些非核心专利。

    当然,星海集团最看重的还是位置。

    你可以在DVD联盟做配角,但不能被行业排除在外。

    “嗨!”

    高田凉介为会长说的丧气话感到憋屈,但又无可奈可。

    DVD格式标准需要好莱坞电影公司,以及五大音乐巨头支持。

    星海集团发展时间太短,就算潜力十足也很难得到支持。

    索尼就是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拼命发展好莱坞的索尼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以及索尼哥伦比亚音乐。

    青年看出了第二实验室负责人的委屈,欣慰的安慰道。

    “放平心态,这一代标准我们只是配角,但我们可以在下一次竞争中成为主角。”

    随后他突然抬高声音,

    “有没有信心?”

    “有!”

    高田凉介同样大声回应,心里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开发出更优秀的播放技术。

    “很好,就是要有这股敢为天下先的气势。”

    视察完星海第二实验室后,时间已经来到夜晚。

    竹下雅人没有继续工作,很快回到家中。

    “爸爸,爸爸。”

    正在叽叽喳喳和母亲说什么的竹下慧一看到爸爸的身影,立马开心的扑了过来。

    这些天经常见不到父亲,她十分想念。

    “嗯,乖,mua。”

    青年一下将女儿抱起,满脸笑容的亲了一口。

    “讨厌,我已经是大人了,不要亲我。”

    “嗯嗯,你已经是大人了。”

    竹下雅人一点也不在意女儿的推搡,笑呵呵的将她重新放回到地面。

    “妈妈,妈妈,你看爸爸。”

    竹下慧有点不开心,小跑着来到母亲身边告状。

    “爸爸工作一天了,我们就原谅他好不好。”

    小女孩咬着手指想了想,然后奶声奶气的说:“那,好吧,这次就原谅他了。”

    说完,又噔噔噔的跑到青年身旁,然后拍了拍他的手掌表示原谅你。

    很童真很有趣,竹下雅人整个人都治愈了。

    “我准备让女儿明年上小学,你觉得哪里比较好。”

    虽然平日里练歌、唱歌什么的很忙,但坂井泉水一直都没有放下对女儿的教育。

    不仅有请家庭教师,还经常亲自监督女儿的学习。

    只能说,大多数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

    “去读公办小学,不是已经说好了吗?”

    “我知道,就是不知道该选择哪里。”

    “选个名声比较好,离家还比较近的吧。”

    虽然心里暗自腹诽恋人太过着急,女儿差不多还有一年时间才会上小学。

    但青年一点也没表示出来,他怕引起家庭纷争,也怕孩子误以为自己不重视她。

    5周岁6毛岁的年龄,很多事情已经开始留有印象。

    “我知道,就是有些犹豫,感觉哪个都有缺陷。”

    “这样,我明天找个专业的帮你参考,到时候选个最合适的。”

    “嗯,听你的。”

    吃过晚饭,坂井泉水陪着女儿看电视节目,竹下雅人则在另一个有电视的房间观看当日重要新闻。

    当他看到日本厚生省官员说日本医保资金不够用,需要进一步降低医保资金支出,进行更深层次医疗改革的时候,忍不住一拍大腿。

    “这,我们的机会来了?”

    虽然不想幸灾乐祸,内心也有些伤感,但眼下确实是星海集团进入医疗行业的最佳时机。

    80年代,日本整个社会都非常有钱。

    政府财大气粗的为民众提供高额的医疗补贴,医药公司赚钱赚到手抽筋。

    医药公司有钱,自然非常舍得投资开发新药。

    因此8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医药强国,新药年产值占全世界的29%。

    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崩溃,财政收入下降,再加上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这种严重依赖财政输血的医疗模式走到了尽头。

    此时,政府需要进行艰难的选择。

    在有限的医保资金下,究竟牺牲哪一方的利益?

    如果放弃平价医疗体系选择开源的策略,必然导致患者治疗成本暴增。

    在经济下行,社会开始出现破产潮、失业潮的情况下,将会造成大量人口因病返贫,进一步激化本以非常严重的社会矛盾。

    没有人敢这样做,没有人想被千夫所指。

    如果坚持平价医疗,那么就需要走节流削减医疗开支道路。

    这条道路有两个主要方向,降低医院成本,降低医药成本。

    但当时医院已经因老龄人口的暴涨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一旦降低医院运营支出,整个医疗体系都会崩塌,后果过于严重。

    因此压缩药品成本,几乎成为了唯一选择。

    更重要的是,日本医保是日本医药公司最大买方,医院公司无力进行反抗。

    因此在1991年,日本厚生省直接拿医院公司开刀。

    一刀切的规定,无论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成本是多少,药品价格每两年必须强制降低5%。

    这就是在日本毁誉参半的,药品梯次降价改革。

    起初,除了药品公司,社会对这一政府政策普遍表示支持,认为此举有利于降低医保政策。

    但凡事都有代价,只不过需要一段时间酝酿才会出现。

    “果然,什么时候都要掌握自主权啊。”

    想到日本医药公司更为悲惨的命运,青年就忍不住摇头。

    是的1991年的日本医药改革只是个开始,残酷的还在后面。

    1993年,随着经济情形势进一步恶化,失业潮逐渐蔓延。

    日本100多万户家庭开始断缴医保,国民医保首次出现超千亿日元亏损。

    更另日本社会担忧的是,随着退休潮的到来,医保缴费人数不断减少,而使用医保的人数却持续增加。

    如果政策不变,一增一减后医保赤字规模会进一步抬高。

    没办法,那就继续改革吧。

    这一次,依旧瞄准没有反抗能力的药品公司。

    于是这一年5月,日本召开了被认为是改变了医药产业命运的“21世纪发展研讨会”。

    会议内容很简单,药品公司必须生产更便宜的药。甚至激进的提出了仿制药替代战略。

    是的,以新药研发出名的日本医药公司,需要退化到玩仿制药。

    这一政策,可以说是彻底摧毁了日本的医药创新。

    要知道90年代,药品研发正在由化学制造向生物制药转变,需要进行大笔的研发投入。

    而日本医药公司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根本无力进行生物医药方面的创新。

    因为等到1996年的时候,医药公司的利润不足4%,还不如打螺丝的制造工厂,还哪有钱进行创新研究。

    因此90年代世界医药行业出现了奇葩的一幕,

    在美国等以15%以上速度增加对医药创新研发投入的时候,日本的医药研发资金却年年降低。

    “该大规模买地建医院了,日本的公立医院体系要完了。”

    是的,虽然日本医药公司遭受了百般折磨,被戏称像蚂蚁一样在地狱般的狭小空间惨斗,但竹下雅人首先盯上的却是医院体系。

    因为医药公司暂时还可以凭借之前积攒下来的深厚老底,勉强维持住局面。

    而公立医院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弱,无法应对政府的高要求。

    没错,在医药公司已经在地狱挣扎,完全榨不出油水的情况下,日本厚生省迫于无奈只能瞄准公立医院。

    必须保证平价医疗体系,为此可以付出一切代价。

    未来在重要,也远没有当下重要。

    1994年,也就是刚才,新闻报道日本政府搞出了老年患者按病种定额报销制度。

    简单来说,医保根据疾病类型设定固定的报销上限,超出部分医院自行负责。

    这一策略必然导致公立医院出现大面积亏损。

    因为老年人身上的病情通常都会更加复杂,实际成本通常会超出规定的上限。

    出现亏损后,一开始医院还能坚持高质量的救治,但长期发展下去,只会无奈走上使用效果不佳的安慰剂类药品时代。

    民众也不傻,短时间内发现不了,但时间一长必然会暴露。

    所以现在建医院,属于是刚刚好。

    毕竟事情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现在建正好在公立医院暴雷后可以投入使用。

    “要不要现在就打电话?”

    刚问完自己,青年又立马自言自语的否决掉。

    “算了,还是再等等,明天开始也不迟。建医院是个长期工作,迟个一两天根本无关紧要。”

    毕竟是涉及到人命关天的大事情,因此医院必须要牢固。

    不仅要防平日的火灾,还要能防地震和海啸。

    想到这里,竹下雅人迅速拿出笔记本,准备将自己建医院的思路写下。

    “首先,附近的中年人和老年人要多。”

    中年人,正是最年富力强,最赚钱的年纪。

    他们不仅自己需要,孩子也需要经常体检治疗。

    “其次,这些老年人最好没有太大权势,手上的闲钱却很多。”

    如果是有权有势,就算在公立医院也会得到最好的治疗。

    普通人有钱人就不一样了,只能选择私立医院。

    “最后,选在素质比较高,注重饮食健康的地方。”

    素质高,会减少医疗纠纷。

    他可不想自家医生,像某位地方医院医生那样,被患者家属逼着道歉,然后又被抓进监狱。

    如果不是医生群体集体爆发抗议,可能真的会判刑几年。

    医院建在注重饮食健康的群体附近,则是因为这一群体通常也重视医疗健康。

    平日里就经常来医院检查,遇到小的毛病也会选择质量,而不是往后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