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都市小说 > 重生东京1986 > 第343章 干脆一起来吧
    第二天一早,竹下雅人匆匆来到星海生活。

    “会长早上好!”

    “会长好!”

    “嗯,大家好。”

    虽然心里有些着急,但他面对员工还是不慌不忙,稳重得体。

    没办法,作为公司老板,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员工关注解读。

    一旦他露出焦急的表情,很容易被误解为公司遇到了麻烦,造成公司内部议论纷纷。

    所以说很多时候,不是公司领导不想展现出更多表情,实在是不能也不敢这样做。

    礼貌的回应了几位行政的打招呼后,竹下雅人不紧不慢的走到会长办公室。

    “通知一下,让小林社长过来开个短会。”

    “嗨!”

    竹下雅人作为集团创始人,每家子公司都有独立的办公室,以及处理简单事物的专职秘书。

    比如说林清浅的日本好友,目前就在星海资本做他的专职秘书。

    很快,小林博明就快步来到办公室。

    “来,坐,喝点茶。”

    “是,谢谢会长。”

    简单喝了杯茶,聊了些公司杂事后,竹下雅人这才说起正事。

    “昨天的新闻你看了吗?”

    “昨天新闻?抱歉,我昨晚在和沃尔玛来的渠道商吃饭。”

    小林博明低下头,一副等着批评的模样。

    “没事,我说的是这个,日本医保的事情。”

    青年摆摆手,随后将桌子上的报纸递给自家社长。

    “老年人医保定额制度吗,这个我在今早的报纸看到了。”

    日本人很喜欢读报纸,基本每家都有订阅,然后早上吃饭之前看完,进而了解最近发生的大事。

    “没错,就是这个,你有什么想法吗?”

    竹下雅人准备暂时将医疗部门放在星海生活,等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再进行独立经营。

    “会长的意思,是我们现在杀入医药行业?”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

    “这,眼下国内环境对医疗行业不是很友好吧?”

    作为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必须要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医疗产业眼下的困局,小林博明同样清楚。

    他担心,政府为了保住医疗平价体系,未来向医药公司开更多的刀。

    “我准备进入的是医院行业又不药品行业,为什么要担心这些?”

    “医院?”

    “没错,就是医院。”

    随后青年自信的说起自己为什么看好私立医院的发展。

    “来,我们看眼下政府制定的最新医疗政策。”

    “想法很好,制定一个标准,然后每个人都按照这个标准执行,进而降低治疗费用。”

    “但在现实面前,这一政策根本就行不通,只会让公立医院大面积亏损。”

    先不说老年人病情的复杂性。就算每个疾病真的可以量化,医生也会因个人水平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医疗成本。

    一旦限额搞平均主义,最后的结果就是医院和病人双输。

    难道以后只留下那些会省钱的医院,那些花钱多的医院就全不要了?

    根本没有这个道理。

    听完自家会长的解释,小林博明恍然大悟。

    “会长,我明白了,现在确实是进入医院体系的最好时机。”

    “眼下老年人看病限额的政策一出,医院前期可能因良心依旧采取曾经的治疗方法。”

    “但面对经费不足,员工奖金削减的趋势,绝对会使用效果不佳的低价药。”

    医生也是人,也要为自己的生活考虑。就算有个别医生坚持,也无法阻挡这一大势。

    竹下雅人点点头,“没错,并且不止如此,我们还可以轻松挖角医院的顶梁柱。”

    很多看似美好的改革,最后都要付出惨重代价。

    日本医保改革前,每年医疗事故只有2000起。

    医保改革后,医疗事故陡然上升,1996年就超过1.6万起,后来更是轻易突破2万大关。

    没办法,1996年,日本医药公司只有4%利润。至于低价的仿制药行业,更是连续三年陷入全行业亏损。

    如此困难局面,医药公司想要赚钱就只能搞些歪门邪道。

    最终劣币驱逐良币,那些使用优质原材料的医药公司纷纷破产倒闭,只留下使用劣质原材料的医药公司。

    这些低质量药品,最后都会反映到消费者头上。

    可以说,当初赞成药品价格梯队降价政策,以及仿制药代替政策的普通民众,最后都后悔了。

    医疗事故的不断增加,也对医院产生了两个严重后果。

    第一,让有良知的医生感到内心不安。

    他们知道廉价劣质药害人,但为了医院不亏损,却只能用这些破烂。

    第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因为劣质药的大量使用,太多患者出现治疗事故,人们自然非常的不满。

    医生作为直接负责人,受到的冲击也就最大。

    如此残酷局面下,有良知的医生,内心很难平静下来,进而产生深深的愧疚感。

    一旦这种情绪出现,就会对医院离心离德。

    这个时候只要星海生活表现出礼贤下士,并且重视医疗健康安全的态度,就可以挖角大量名医。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去哪里给病人治疗不是治疗,干嘛不去个让自己心安的地方。

    没有那么崇高,思想更接近普通人的医生,同样会是离职的主力群体。

    谁都不想整天被患者闹,万一出现恶劣事故呢?

    比如说砍断你的胳膊,或者将你暴打一顿。

    此外,进入私立医院后,他们的收入也会有所增加。

    这也是私立企业一大特点,有才能的人普遍赚的更多。

    只能说日本一刀切的药品梯次降价策略,以及仿制药代替策略实在是狠辣。

    不仅摧毁了自家引领世界的医疗产业,还让无数人失去健康乃至失去生命。

    这么简单的道理,小林博明自然也明白。

    他有些开心的说:“虽然不该星幸灾乐祸,但这确实是我们的最好机会。如果错过这次医院大冲击,我们很难再次进入。”

    竹下雅人表情有些怅然,“是啊,这次我们确实有点发灾难财的意思。”

    “不过没办法,这是整个时代的大势,我们也无能为力。不如尽早建好医院,救治更多的生命。”

    听自家会长这样说,小林博明也认可的点点头。

    “是啊,我们也只能做这些。”

    两人只是一时感慨,很快便将这种情绪抛在脑后,开始策划开医院的事情。

    “我们是医疗产业的新丁,所以必须要一鸣惊人。”

    竹下雅人大手一挥,豪气满满的继续说:“东京23区,直接每个区开一家。不要怕花钱,我们有充足的弹药。”

    别的市场无所谓,但东京市场必须占下。

    这里有最多的有钱人,集中了日本太多财富。

    “这,会不会有点太多了?”

    “不多,如果不是担心医生数量不足,我还想在大阪开5家、横滨开5家、神户开3家……”

    九十年代,是日本私立医院蓬勃发展的时代。全日本私立医院数量,短时间内就增加一倍多。

    23家医院看上去很多,但只是个开始。

    “明白,那药店和医药行业也要进入吗?”

    受自家会长影响,小林博明下意识的想要做全医疗产业链。

    “药店确实需抓紧布局,主要城市最少要有3家。”

    日本医保改革导致市场上充斥着劣质药,民众确实被害惨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医药公司也很快遭到反噬。

    日本人不再相信国产药,宁愿花钱购买全价的进口药。

    根据统计,从1997年开始,日本药企行业销售额连续5年陷入负增长,而进口药市场每年的增加率却超过10%。

    当时日本高端药品市场,日本医药公司只剩下20%,并且连年降低。

    至于新药研发领域更是惨到没法看。

    日本前十大医药公司,甚至不如美国辉瑞一家。

    如果不是日本政府后来纠正了这些错误,医药公司差点错过生物药时代。

    可以说日本医保改革,直接导致三输局面。

    首先是民众,

    资金不太充足的普通人只能忍受恶劣药品,恶劣治疗方案,导致身体更加糟糕。

    有点闲钱的普通民众,则需要支付昂贵的治疗成本,很容易因病返贫。

    毕竟无论是私立医院还是外国药企的药物,价格都很昂贵。

    只有少数有钱人,可能不在乎这些。因为他们一直以来,都会用最好的药物找最好的医生。

    其次是医药公司,

    政府的药品梯次降价方案和仿制药替代策略,让医药公司利润暴跌。只有最顶尖的医药公司,以及最肮脏的医药公司可以生存。

    这造成两大严重后果,

    一方面,医药公司无钱进行生物药方面的创新研发,或者有钱也不敢进行研发。

    毕竟每两年的强制降价政策,只会让研发新药变成利润微薄,甚至一不小心亏本的生意。

    美国FDA就有统计,这一时间段,日本新药申请只有6款,美国则有一二百款。

    差距之大,让人不敢相信。

    新药研发减少,国内国际市场份额自然萎缩。销售额的减少,又进一步缩减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形成死亡螺旋。

    另一方面,就是市场上充斥的劣质仿制药让民众对国产药的信任降到冰点。

    大家不再买这些破烂,中小药企也难以生存,大量破产倒闭。

    最后则是政府,

    医药公司无力研发新药,导致销售额变少利润变低。

    如此一来,来自医药行业的税收也跟着降低。

    尤其是进入到90年代后半段,医药企业大量破产。

    政府不仅在医疗领域的税收下降,还要负担起救助失业员工的责任。

    最后厚生省确实节省了千亿美元规模的资金,但也将医疗行业干了个半残。

    这笔节省下来的钱,远不如医疗行业正常发展重要。

    因为如果日本医疗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千亿美元很轻松就能靠新药研发赚回来。

    要知道世界医药产业规模,在2010年就有接近9000亿美元。日本医药公司只要能吃下20%,就有近2000亿美元市场份额。

    可以说,从后世角度来看。

    日本政府算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赔了夫人又折兵。

    让人火大的是,当时日本政府并不是没有钱。

    单单是每年在乡村振兴计划投入的钱,就有几百亿,有时候甚至上千亿美元规模。

    这些钱只要拿出一小部分,就能促进医疗行业良性发展。

    结果为了节省一点点开支,差点在九十年代摧毁自家医药产业。

    更可恨的是,乡村振新计划搞出了无数,一个便利店修一条公路的脑残事情,导致基建资金大多被浪费。

    可以说,这一政策只对地方有极小的刺激。反而是富裕了建筑行业,以及地方公务员群体。

    是的,因为日本的乡村大基建政策,日本建筑行业很快就恢复元气,甚至更上一层楼。

    单单是人员方面,就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

    星海建筑虽然是新丁,但凭借星海集团的力量也分到一杯羹。

    只不过星海建筑体量较小,再加上去年固定资产投入过多,这才没赚到钱。

    不过厚生省脑残,自然就是星海集团这样有钱公司的机会。

    如果没有厚生省的骚操作,星海集团如何进入医疗行业。

    因为日本医疗体系的逐渐崩塌溃败,药店也迎来爆发增长。

    毕竟只有在这里,日本民众才能花高价买到放心药。

    这么好的赚钱机会,自然要早早进入。

    听完自家会长的指令,小林博明快速记下之余,忍不住再次问。

    “那医药公司呢?”

    医疗产业的核心始终是医药公司,没有医药公司的医疗集团只会是边角料。

    “这个我也想,但大多数一流医药企业都能坚持,再等等吧。”

    医药行业和别的行业不一样,大多数小公司只能玩仿制药。

    这东西技术含量太低,根本没有收购的必要。

    唯有一流医药公司,才是青年瞄准的目标。

    至于搞生物医药创新实验的小公司,日本眼下根本不会有,没那个环境。

    不过别的公司不搞,正是星海集团的机会。

    想到这里,竹下雅人很干脆的转变态度说:“这样,我们先收购一家中型医药公司,然后迅速组建自己的生物医药研发实验室。”

    “等一流医药公司坚持不住的时候,正好可以无缝衔接。”

    听到青年这样说,小林博明顿时变得兴奋。

    他激动的回应,“是,会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