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讲讲。”李承宗微微颔首示意。
封德彝沉声说道:“第一件事,是陛下昨日中午,在武德殿降旨,从今天起,准许周王上朝。”
李承宗呵笑道:“周王很是受宠啊。”
“第二件事呢?”
封德彝肃然道:“第二件事,是老臣从大理寺少卿郑允修口中得知,前天殿下在东市叫人抓的那几百个商贾,他们被送入大理寺之后,大理寺那边,没有照殿下的意思,处置那些商贾。”
李承宗眉头一皱,“为何没有处置?”
封德彝说道:“大理寺,有一个大理寺丞,名叫王泽,他跑到陛下那里,上了一本,陛下便让他处置此事。”
“大理寺少卿郑允修那边,本是要按照殿下的决定进行处置,但这个王泽,仗着有陛下旨意,跟郑允修当堂对峙,把郑允修气了个不轻,又无可奈何,陛下的旨意,他不敢违抗,因此告诉老夫,让老夫转告殿下。”
李承宗和他一边向前走着,一边问道:“这个王泽,是几品官?”
封德彝比划出一个手势,“六品。”
李承宗啧了一声,“大理寺少卿,是四品,六品的下属,敢公然顶撞四品的大理寺少卿,我皇爷爷的诏令,就是比我的教令,有用的多啊。”
说着,他转头看着他问道:“郑少卿有跟你说,这个王泽,是个什么样的人?”
封德彝秒懂他的意思,皇太孙是要打算收拾这个大理寺丞,立即说道:“此人在大理寺风评极差。”
李承宗奇怪道:“那还能当上四品的大理寺丞?”
封德彝解释道:“因为他是太原王氏出身。”
李承宗恍然,“这就不奇怪了。”
封德彝凝视着他,说道:“殿下,老臣掏心窝子说一句话,储君的令书,和陛下的旨意是一样的,谁都不能忤逆。”
“殿下当时叫冯立抓人时,冯立把打了于祥的人,送到了刑部,要求刑部将其抄家流放,当时冯立还提了一句,‘有违者,以不遵储君令书论处’。”
封德彝沉声道:“大理寺丞王泽,去了刑部,要求刑部把人交给了他,这也就导致,殿下的令书,没有得到落实。”
“这个王泽,便是‘有违者’,应当以‘不遵储君令书’论处。”
“纵然他手里有陛下的旨意,此人也不能轻饶,否则,有损殿下威严!”
封德彝语气果决道:“老臣以为,这个时候,应当杀鸡儆猴!”
“郑允修已经写好了奏折,要在今日早朝上参他。”
“老臣也已经做足了准备,只待殿下一声令下。”
说完,封德彝看着李承宗,等待着他的回应。
李承宗双手背在身后,目视前方,缓缓说道:“路,是他自己选的。”
“那就送他上路吧。”
封德彝露出笑容,拱手说道:“老臣明白了。”
李承宗也露出笑容,随着他当储君,他的身边,开始聚集起一些与他命运与共的大臣。
而这些大臣,比如封德彝,郑允修,他们会在有人挑衅储君权威之时,毫不犹豫站出来,冲锋陷阵。
日子越来越好了......李承宗心里想着,同时他更深刻的意识到,这些人还不够,朝堂上,还需要更多的帮手才行。
只有站在他这边的人越多,日后他做事,才会愈发的轻松。
他没再多说什么,封德彝也没有再问,一切都在不言中,二人很快来到了太极殿。
此时此刻,太极殿内,文武百官已经手持笏板,位列两班。
看到李承宗和封德彝一前一后走进来,文武百官心中一凛。
裴寂此时身体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今日已经可以上朝,瞧见封德彝,心中道了一声果然,姓封的老东西是坚定的站在李承宗那边了。
而且,在这个时候,他竟然跟着李承宗走进来,显然也是在告诉文武百官,他已经是东宫的形状了。
不仅是裴寂,此时文武百官心中都已经有了判断。
与此同时,众人手持笏板,对着李承宗躬身行礼,恭恭敬敬的异口同声道:
“拜见皇太孙殿下。”
李承宗笑吟吟对着众人点头,随即站在了玉阶下方。
封德彝也站在了裴寂身后。
文官队列之中,郑允修投给他一个眼神,用眼神询问结果。
封德彝微微颔首示意。
郑允修顿时露出笑容,握紧了拳头,看额今天不锤死他!
就在此时,殿外再次响起一阵脚步声。
文武百官注目而去,只见身穿亲王袍服的七岁孩童李元方,昂首阔步,走了进来。
身穿红色官袍的黄门侍郎崔民干,神色淡然的跟在李元方身后。
文武百官先看了一眼李承宗,见对方目视前方,看也不看周王一眼,心中咂舌,今天的早朝,火药味十足啊。
众人不敢大意,纷纷对着李元方行了一礼,“见过周王殿下。”
李元方摆了摆手,随即神色倨傲的站在白玉阶下,和李承宗所站的位置,互为左右,随即对着李承宗行了一礼,“见过储君。”
李承宗转头看了他一眼,颔首嗯了一声。
虽说是敌我,但是,在文武百官面前,礼数得到位。
李承宗身为储君,如果李元方不行礼,那就是失礼,文武百官当中,除了封德彝和郑允修,其他都不是自己人。
但是,百官中有不少太子、秦王、齐王的人。
经过粮荒、追讨国库欠款一事之后,太子、秦王、齐王的人,已经看明白了,李承宗是得到了三王的支持,因此,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站在李承宗这边。
李元方对于昨天李承宗捏他脸的事,耿耿于怀,但是,在崔民干的提醒下,他也清楚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不能授人以柄。
不然,今天早朝,参他的奏折就会如雪花般飘向龙书案。
李元方深吸了口气,眼神带着几分阴厉,盯着李承宗,心里想着,等着吧,等会有你受的!
“陛下驾到——”
就在此时,太极殿外,响起王贺的叫声。
众人转头望去,只见天子仪仗之后,李渊身穿天子常服,面容不怒自威的朝着这边走来。
等到李渊坐在龙榻御座上,文武百官纷纷行礼道:
“臣等拜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