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宜面露微笑,一副万事尽在掌握的自信模样,拱手说道:“臣已经将捉钱令史都带来了,这会他们在东宫外面等候。”
李承宗嗯了一声,对着王晊打了一个手势,让他把人带进来。
王晊立即转身而去。
很快,六个高矮胖瘦不一,身穿令史服的中年男子,跟在王晊身后,陆续走入显德殿,在李承宗面前一字排开,同时躬身行礼,异口同声道:
“拜见皇太孙殿下。”
“拜见三位殿下。”
李承宗打量着他们这六个捉钱令史。
捉钱令史,顾名思义,就是负责赚钱的小吏。
但他们又和寻常小吏不同。
朝廷规定,只要捉钱令史干满一年,且在这一年里为朝廷赚到足额的数目,第二年就会授予官职。
因为其特殊性,所以捉钱令史是一众小吏之中,上升渠道最快的职位。
而且,由于捉钱令史平日里与钱打交道,赚钱对他们而言轻而易举,因此,也是一众小吏眼中的肥差。
但不是什么人都能当上捉钱令史,想要得到这个肥差,首先得有钱,有钱才能疏通关系,打通门路,当然,有背景也行。
其次是要得懂数算。
面前的六个捉钱令史,体格高大,模样精明,一身价格不菲的穿装,一看就知晓他们既有背景又懂数算,还有钱。
“你们是京城两县的捉钱令史?”
李承宗看着他们问道。
右侧第一个捉钱令史,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大,三十五岁左右,此刻上前两步,低头拱手道:
“是,我们三个,是万年县衙的捉钱令史。”
他指了指旁边和他年纪相差不大的两个捉钱令史,说完,又指了指再旁边的三十岁左右的捉钱令史,说道:“他们三个,是长安县的捉钱令史。”
李承宗微微颔首,指了指装有契据的箱子,问道:“箱子里的契据,是你们跟京城百姓签的?”
那名捉钱令史低头拱手应声道:“是,其中一半,是我们与万年县百姓签的,另外一半,是他们与长安县百姓签的。”
李承宗抬手指向站在一旁的张宜,说道:“刚才听张宜的意思,让这些百姓还钱,是逼他们家破人亡,闹不好还会激起民变。”
“你们给讲讲,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为首捉钱令史看了一眼张宜,说道:“张工部说的是实情。”
古代对官员的称呼,不是称作“大人”,而是姓氏后面加官职,亦或是加其任职的府衙。
这个捉钱令史称呼张宜为张工部,就是说对方在工部任职。
为首捉钱令史继续说道:“这都要从百姓们借的钱开始说起。”
“这五十万贯钱,是一个多月前借出去的,确切的说,是在京城粮荒发生之后,借出去的。”
“京城粮荒刚刚开始时,来借钱的人如过江之鲫,我们也乐得将钱借出去,毕竟我们身为捉钱令史,赚的就是息钱。”
“京城出现粮荒,这些百姓看到了商机,所以,他们将钱借走之后,全部用来买了粮,想在高价时候抛出去。”
捉钱令史叹息道:“但是现在,粮价大跌,他们的粮,砸手里了,所以,没钱还。”
“如果一个两个,十个百个,硬要也没事,他们翻不起大浪,但是,这是一万人,一万人要是闹起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得给他们一点时间,不能逼之过急。”
说完,这名捉钱令史言辞恳切道:“请殿下明鉴。”
李承宗听完他的话,没听出什么问题,他说的这番话,似乎无懈可击。
但李承宗隐隐感觉到,这个事不简单。
不过,眼下他并没有打算深究,现在他需要先办个不老实的人。
李承宗指向了张宜,望向六名捉钱令史,说道:“张宜刚才说,要我给他下一道令书,他好去催收欠款,现在听你们一说,他是居心叵测,用心不良啊。”
听到这话,原本镇定自若的张宜,神色一变,立即意识到,李承宗现在不想办事,而是想办他,立即肃然说道:
“殿下,臣不是这个意思,臣说的是,如果殿下急着要钱的话,这不失一个办法。”
李承宗呵笑道:“那不就是想让东宫逼得百姓激起民变的意思吗?”
说完,他脸色一冷,“混账东西!”
“你这等人,也配在朝为官?”
“说,你现居何职?”
站在旁边的六名捉钱令史心头一震,望向了张宜。
张宜一边快速思索对策,一边说道:“臣现在是工部员外郎。”
李承宗转头望向王晊,说道:“王眰,立即知会工部,张宜之才,不足以继续留在工部任职,立即革职。”
王晊拱手应声道:“诺!”
说完,他头也不回的朝着东宫之外而去。
张宜脸色变幻不定,心中又惊又怒,属实没想到,自己来一趟东宫,居然把自己的官职给丢了,沉声说道:“殿下,臣奉的是陛下旨意,前来东宫......”
不等他说完,李承宗摆了摆手,打断他的话,“我皇爷爷让你来东宫,意思就是将你将由我处置,明白了吗?”
“臣不明白!”张宜语气带着几分激动,“臣的工部员外郎之职,是陛下亲授,殿下焉能越过陛下,罢黜臣的官职,臣会向陛下奏上一本,问个明白,臣告退!”
说完,他愤然甩袖,转身而去。
“你走得了吗?”
李承宗清冷的声音在他背后响起。
下一秒,两名东宫卫士手掌按刀,站在了显德殿门口,抬起手掌,宛若停车场的起落杆,拦住他的去路。
张宜脚步不由一顿,转头望向李承宗,问道:“殿下想怎样?”
李承宗淡淡说道:“这个事,本来很好解决,就是张家拿出五十万贯,还了国库钱,就解决了。”
“你非要扯上公事公办,那好,我就跟你公事公办。”
李承宗盯视着他,又看了看六个捉钱令史,指了指脚下,说道:
“这五十万贯,既是公事,现在你们把公事办砸了,就是渎职。”
“在东宫没有核实此事结束之前,你,还有你们六个,都不许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