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穿越小说 > 大唐:家父李建成?我选黄袍加身 > 第94章 最难要的最后五十万贯?
    萧瑀闻言眉头一皱,这分明是想拖着不还。

    李承宗啧了一声,“现在朝中的老臣,还有宫里,都还了钱,就你张家拖着,这可不行啊。”

    张宜叹了口气,“不是我张家要拖欠,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这钱,已经借出去生息了。”

    李承宗秒懂他的意思,挑眉道:“拿出去放贷了?”

    张宜点了点头,“是。”

    李承宗问道:“你张家胆子够肥的啊,拿着国库的钱去放贷?知不知道这是什么行径?”

    张宜不卑不亢说道:“这是我堂姐给陛下出的主意。”

    “如果没有征得陛下同意,张家也不会这样做,也不敢这样做。”

    说着,他语气一顿,接着说道:“而且,这个钱,不是用于我张家,而是用在了各个府衙的开销用度上。”

    李建成忽然道:“你说的是公廨本钱?”

    张宜点头道:“不错,正是公廨本钱。”

    李承宗心头一动,他曾经在史书中看到过有关公廨本钱的记载。

    公廨本钱,是朝廷给每个府衙一笔钱,让他们放贷出去,拿收取上来的利息,一部分作为月俸,发给官吏,另一部分用于各个府衙的支出用度。

    朝廷中的府衙,有数十个之多,每月朝廷的支出,不是一笔小数目,因此,公廨本钱所收取的利息极高,负责放贷的小吏,叫做捉钱令史,每个捉钱令史手中有朝廷给的五万钱,他们放出去,每年所收利息,与本钱相等。

    就是说,借出去五万文,收回十万文。

    利息之高,叫人咂舌。

    李承宗思定,看着张宜,说道:“如果这么算的话,这个钱,不该为欠款才对,你是用在公事上,自然公事公办,由户部给你拨款,怎会变成你张家从国库借钱用于公事?”

    说完,他望向了萧瑀。

    萧瑀立即道:“殿下说的极是,公廨本钱走的是明账,账册之中,没有有关张家的记录。”

    张宜淡淡说道:“户部没有记录,是因为这笔钱的用处没有放在明面上罢了。”

    他望向李承宗道:“臣知晓殿下对此困惑,所以特来东宫向殿下解释。”

    李承宗摆手道:“既然没有放在明面上,那这个钱,你们张家就该先归还户部,至于后面要不要你们张家再拿这五十万贯出去放贷,等朝廷下来消息,现在你们张家,先把钱还了再说。”

    萧瑀在旁连连点头,很是认可李承宗的处置。

    张宜却是摇头道:“这笔钱现在还不了,臣刚才说过了,这笔钱,已经借了出去。”

    李元吉开口道:“那就追回啊,还用我们教你?”

    张宜望着他,耐心说道:“如果催收的话,怕是会适得其反,不知到时候多少百姓要因此家破人亡。”

    “所以臣恳请殿下,让我张家缓一缓,等时机成熟,我们自会将钱归还国库。”

    信你个鬼......李承宗心里想着,上学时,他有个舍友,给另一个舍友借了二百块钱,每次找对方要钱,对方就会说让我缓一下,一缓就缓到了毕业,后来见到他,还问过这个舍友,对方有没有还钱,得到的回应是不仅没还钱,还把他拉黑了。

    虽说那是现代,这里是古代,情况不一样,但人心是一样的,二百块钱,都能缓到不给,更别说这五十万贯。

    李承宗盯视着张宜,大致把握住了张家的对策,就是一个字,拖,心中立即有了主意,说道:“你刚才说,把钱借了出去,账簿在哪,拿来我看。”

    张宜应声道:“臣已经将所有账簿全部带来,就在东宫外面。”

    李承宗投给王晊一个眼神,让他去取,同时心中思忖,这张家的人,准备的还挺充分,看来也是觉得拖字决可能在他跟前不起作用,因此还准备了别的对策。

    很快,王晊带着二十名东宫卫士,抬着十个半人高的木制大箱,走了进来。

    李承宗走了过去,挥了挥手指,让王晊将箱子打开,箱子打开的那一刻,里面放着满满当当的契据,映入眼帘。

    契据上面,还放着几本蓝色账簿。

    张宜走到他身边,指了指箱子内的契据,说道:“好叫殿下知晓,这些是万年县衙和长安县衙的捉钱令史和百姓签订的契据,白纸黑字,写的明明白白,每个百姓,都借了五万钱,这里一共有一万份契据。”

    大唐的一贯钱,等于一千文钱,五万钱,便是五十贯。

    一万份契据,加起来,便是五十万贯。

    李承宗没有应声,而是拿起了账簿,打开看了看,上面记载着从武德二年到今年,张家拿了多少钱给捉钱令史,以及捉钱令史把钱借出去多少,收回利息多少。

    数目详细,一目了然。

    李承宗很是耐心的一本一本翻看着,直到将所有账簿全部看完,转头望向张宜,说道:

    “武德二年初,张家从国库借走了五万贯,同年得息五万贯。”

    “武德三年初,张家从国库借走了十万贯,加上武德二年节奏的五万贯,同年得息十五万贯。”

    “武德四年初,张家又从国库借走了五万贯,加上往年的钱,共计得息二十万贯。”

    李承宗合上账簿,将账簿扔在了箱子内的契据上面,缓缓说道:“后面的我就不说了,我直接说总数,不算今年的,这几年张家靠着从国库借走的钱,在民间放贷,共得息二百万贯。”

    他转头看向张宜,说道:“这些年,张家也赚的够多了,现在户部只要张家借走的五十万贯,我想张家不难拿出来。”

    张宜断然拒绝道:“殿下,臣刚才已经说过,这笔钱用在了公事上,怎能让我张家自掏腰包?张家借的五十万贯,分文没动,都借给了百姓,契据就在这里。”

    “我张家一定还钱,但也是要把钱收上来,然后再还。”

    张宜沉声道:“如果殿下急着要,只要殿下给一道令书,臣立即去向百姓催收欠钱。”

    令书,即是储君颁发的命令。

    李建成挑眉,“嗯?”

    李世民“呵”了一声。

    李元吉放下糕点,注视着他。

    什么意思,打着东宫的牌子,去催收百姓欠款?这跟打着织造局的牌子,去收灾民的田有什么区别......李承宗看着对方,自然不会中了对方的计,心头一动,说道:“那些帮你放贷的捉钱令史,现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