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其他小说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129章 三国干涉高丽,金国帮咱打工
    赵子称的命令很快就得到了落实,仅仅十几天后,大海商王承勋就带领着一支满载了棉布和棉袄的贸易船队,来到了辽东半岛上的金人港口。

    宣和年间的辽东半岛沿海地区,开发程度还非常低。后世的远洋深水良港如大连/旅顺等地,如今还是一片荒芜的渔村。

    金人掌握的辽东地区,最大的贸易港口还在后世的营口一带,当时属金人新设的宁州。

    而且宁州的覆盖地域非常广大,还包括了后世的盘锦和盖州。所以营口港附近其实连县城都没有,只有一个海港小镇,外加一堆小渔村。

    谁让女真人和此前的辽人根本不懂航海,也几乎没有海贸呢。

    王承勋的船队抵达时,虽然已经尽量低调了,但因为他的船非常大,远超此前宋国派来的沙船,所以很快就激起了金国宁州官员的注意。

    他刚刚靠港贸易了没两天,消息就传到了金国在宁州的最高地方官、留守高桢的耳中。

    “哦?宋人派来了前所未见的大船来营口镇贸易?快带我去看,说不定就是宋人拿贸易掩人耳目,实则是要在军事上有求于我大金呢。”

    说罢,高桢就亲自领了一队幕僚和扈从骑兵,直奔营口港。

    高桢此人,本是投靠金国的辽人降将,本身是渤海族人。五六年前,女真和辽国激战争霸最激烈的时候,高桢的主子高永昌叛辽天祚帝自立,凭借渤海族旧部占据辽东五十余州县。

    结果因为高永昌过于狂妄,居然敢自居帝号,便被枪打出头鸟、同时遭到辽天祚帝和女真国主完颜阿骨打一起夹攻。

    后来高永昌被女真打怕了,想要自去帝号请求投降女真。完颜阿骨打本来想接纳,但高桢背叛故主,偷跑到女真人那边告发,说“高永昌并非真心投降,只是想以此为缓兵之计”,于是阿骨打才改为武力击灭、诛高永昌全族。

    高桢则因带路有功,一度被任命为“原辽东京留守同知”,也就是负责金国从辽国占领过来的原辽国东京地区的二把手。

    但这个虚高的任命其实只是金人招降纳叛的权宜之计,久了之后,这种二五仔肯定不会真正被金人重用。

    而且当初因为高桢劝阿骨打不要接受高永昌的投降、非要赶尽杀绝,还导致阿骨打此前派去谈判的使者完颜胡沙补被杀。

    就类似于“刘邦派了郦食其去劝降齐国时,韩信武力攻齐,导致齐王一怒之下杀了谈判使者郦食其”。这种情况下,后来韩信肯定是要为郦食其之死付出一点代价的。而此案中高桢就相当于韩信,完颜胡沙补就相当于郦食其。

    所以高桢做了没多久的东京留守同知,等金人彻底掌握住了辽东后,他就被降到宁州来当地方官了。这让他这个带路档非常不甘心,总想再找机会为大金立功,谋取升迁。

    高桢此人对机会的嗅觉还挺灵敏的,消息也挺灵通。听说可能有宋人使者到来,他就非常热心的主动找上门了。

    来的路上,高桢心中还暗忖:“听说宋人的太尉童贯,在辽人的南京打得并不顺利,至今都渡不过易水。以宋人那废物样儿,说不定就是想花钱办事、重金私下求我大金助战。哼,所以才伪装成海商前来,还不是怕丢面子!”

    高桢很快到了营口港,然后就让侍从把正在做生意的王承勋请来了。

    “你便是宋国使者?怎得这次派了你这般不知礼数的人为使?呼延庆呢?”高桢见到王承勋后,发现对方浑身都透着一股真商人的市侩狡黠,一点也不像官员,顿时有些失望。

    王承勋自然是严格按照赵子称的吩咐,严正声明自己只是海商,来辽东贩卖棉布和棉袄的。

    高桢不信,还拿了一些王承勋的样品验看,结果一看之后,就发现果然都是好东西。

    东北苦寒,对于南方的丝绸其实并无多少刚需。因为丝绸轻软顺滑,穿着比较凉快,而东北最不需要的就是凉快。

    相比之下,棉布却是东北人扎扎实实需要的好货,只恨此前宋朝的棉纺织技术还不太强,棉布的成本没有打下来。

    宋朝时买一匹丝绸的钱,也未必买得了两三匹棉布,如果丝绸要价在一两银子以上,棉布至少也要卖四钱。

    相比之下,后世到了明朝、松江棉布崛起,一匹棉布一钱二分银子就能拿下,至少比宋朝的棉布砍掉了三分之二成本。到了明末竞争最激烈时,几分银子就能买到一匹松江棉布,松江棉布才有了衣被天下的美名。

    而且高桢看到宋人卖来的这批棉布,显然尺寸宽幅也非常大,比正常棉布至少宽了三倍,他又哪里知道这是因为改良了双人大织机的缘故,可以让一个织工走来走去专门投梭,所以布匹的宽度不再受织工手臂长度的限制,能够织得非常宽。

    他小心地问了这棉布的价格,结果却大喜过望,因为这批棉布居然单位面积卖得比原先的窄幅棉布还稍稍便宜一些。

    质量更好还卖得更便宜了,这不得赶紧买买买?

    然后他又问棉袄,得知棉袄的价格也还实惠,至少不比羊皮袄子贵多少。他试穿之后,却发现保暖效果远比羊皮袄子更好,还更轻软。

    高桢觉得,这批好货可以让本州商人全部赶紧吃下,不用犹豫。还要鼓励宋人后续继续卖货过来。

    不过出于谨慎,高桢还是追问了几个疑点:“你既只是寻常海商,为何会有如此大船?此前宋人遣使来谈判,也不曾有如此大船。”

    王承勋连忙按赵子称教过的台词欺骗道:“我大宋素来有如此大船,只是原先并不用这种大船跑北方航线。黄海水浅,越往北越浅,用不到如此大船,用便宜易造的小船也能安全跑辽东。

    这种大船,原先是跑扶桑国和高丽国航线的,只因如今高丽国大乱,有一股我大宋的流寇,名叫宋江的,剽掠高丽沿海,牵制了高丽数万大军。我大宋朝廷也不能禁之,所以去不得高丽贸易了,我才不得不转来金国,这也是第一次尝试,看看金国有没有人识货。若是卖得好,下次自然还来。”

    高桢本就想建功立业,重新获得升迁、弥补当年因为间接害死完颜胡沙补而遭到的降职处分。

    听说了宋人有意扩大贸易,还有高丽发生兵乱,高桢自然是立刻就来了精神。

    不过,高桢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他没有任何决策权限,只能是搜集情报,并且加以分析、然后向上汇报。

    于是高桢就做出了两项决定:

    首先,他立刻派出骑兵,从宁州往高丽人控制的保州地界机动、扩大侦查,看看高丽人是否真如宋人海商说的那般,主力被贼寇牵制了,以至于保州这边兵力空前空虚。

    其次,高桢也要慢慢查问王承勋,并且多找一些信源渠道,比如让细作和宋人船队里其他船长、甚至水手攀谈了解,看看宋人在易水宋辽前线到底打得如何。

    若是高丽人实在空虚、而宋人在宋辽前线又进展顺利,金国大军闲着也是闲着,那他当然要写上一份花团锦簇的献策表章,劝金主抓住这个机会,对高丽用兵!

    哪怕吞并不了高丽,把保州地区拿回来也好。

    因为保州地区本来就是渤海族故地、是辽人当年割给高丽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女真人看来,保州本来就不该归高丽人占据!这是趁机收复失地!

    当然,要让金主做出这个决定,高桢有一个大前提是必须确定的,那就是大金在宋辽战场上暂时没有便宜可占、军队闲着也是闲着。

    如果在西边的宋辽战场上有瓜可捡,那么东边金、高战场上那仨瓜俩枣也就不算什么了。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于是,高桢花了几天时间搜集情报。

    最后高丽方向传回的情报,果然显示高丽人在保州的兵力极为空虚!偏偏高丽人还用了不少骗术打肿脸充胖子,若非金国深入侦查、刨根问底,甚至还越境打斥候战抓了一些高丽俘虏严刑拷问,差点儿就被高丽人骗过了!

    而另一方面,高桢稳住大宋海商、跟他们了解童贯攻辽的机密近况,最后得到的消息,也都是“童贯进展顺利,宋人自己就可以轻易拿下燕京”。

    高桢打探到这样的消息,也实在不能怪他不谨慎。谁让金国陆上不与宋辽前线接壤、而金国人自己又没有海船、无法渡海越过辽境打探宋辽边界的最新战况细节呢?

    赵子称派出王承勋这支海商船队时,本就是连自己人都骗了,在启航之前,赵子称反复对军中所有船长、水手、士卒都宣传,说童太尉在易水大捷,已攻破雄州,兵围燕京。

    所以每一个来宁州的宋人水手,都是真心相信朝廷大军节节胜利的。

    历史上童贯在四月份展开进攻后,一开始也确实相持了挺久,到五月底才出现其中一路兵马崩溃,但仍然有种师道的东路军在坚持,要到六月中,种师道那一路也崩了,宋军才全线溃败。

    赵子称打了个时间差,提前吹牛,连自己人都骗,却是可以做到天衣无缝,暂时骗过金人。

    于是,还在等宋辽交战近况消息的金国高层,终于被高桢这个蠢货送去的假消息骗了。

    当时,完颜打骨打已经把辽天祚帝打得逃入了“夹山”(在燕京附近,燕山有内外两层山岭和长城,内岭就是八达岭/居庸关长城一线,外岭则是张家口长城一线。辽天祚帝逃离燕京后,进入内外燕山之间的区域,就是“夹山”,也就是居庸关以外、张家口以内)

    后续既然宋人不向他求援,南京就该留给宋军打,当时的阿骨打还没想过背盟毁约、勒索宋人,所以他也就进入了一个暂时闲着没事的窗口期——这倒不是阿骨打道德好,主要是阿骨打当时还不知道宋军的实力,还没见过宋辽之间具体是怎么打的,也就不想贸然得罪人。

    要是真让阿骨打看清宋军有多烂、宋辽之间是如何菜鸡互啄,那阿骨打说不定早就撕下“讲道德”的伪善面具了。

    在这么一个金国主力闲着没事的当口,宁州知府高桢突然给他瞌睡送枕头了,告诉阿骨打高丽这边能够捞一票短平快,机会难得还用不了多少成本,完颜阿骨打自然就心动了。

    至于突然对高丽国下手、是否需要找一点外交上的借口,这个问题对金国而言倒也不难。

    首先,高丽人之前多次阻挠宋金结盟伐辽,还派人到宋人皇帝那里劝宋人皇帝别跟辽国翻脸。这事儿虽然已经过去了,当初金国也没追究。

    但只要金国肯以此为借口、并且宋国方面也有人肯作证,金国完全可以假装成“原来没清算你是因为不知道,现在宋国跟我对账了,我才知道你高丽是个二五仔,所以我现在才来惩罚你”。

    至于宋国方面谁能帮金国作证?当然是赵子称和呼延庆了!

    多方配合之下,勾引金国和高丽军主力先死拼一把,也就水到渠成了。

    金国军队果然动员迅速,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集结了不少精锐骑兵,还有很多当地就近征募的渤海族战士,找到外交层面的合理开战借口,然后就涌入了高丽的保州境内。

    而高丽方面,倒也得到了大宋方面的提前暗中警告——当然,大宋朝廷和官府是不会做这种挑拨离间的事情的,一切都是大宋民间某些不可控的海商干的。

    大宋官府尤其是执掌登莱的赵子称“完全不知情”。

    那些大宋海商通过一个恰当的时机,让高丽朝廷知道了“金国即将入侵保州”。

    正在重病之中的高丽睿宗王俣闻讯大惊,只好全力动员高丽全国、紧急加强征兵,全力抵抗金国即将到来的入侵。同时也把之前抽调回来对付宋江的高丽军主力,重新折返跑调到保州前线,死扛金国。

    高丽睿宗王俣倒也清楚,宋江这点人,暂时没有实力灭了高丽国。而若是让金兵摧枯拉朽突破北部群山防线、进入高丽中部的平原地带后,高丽可就有亡国之祸了!

    金兵和高丽军主力,就这样被赵子称通过海商两头通风报信卖假情报的骚操作,加上宋江的搅乱兴风作浪,搞得全力火并起来。

    高丽军在保州前线死守,国内拼命动员,跟金兵死磕。因为高丽半岛北部的山区还算崎岖,不太利于金军的骑兵部队大范围机动,加上金军如今攻坚破城的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高丽人暂时撑住前线一阵子还是做得到的。

    因为高丽主力拼死阻挡北线,瓮津、海州一带的宋江军面临的压力,也陡然减轻了。

    宋江和吴加亮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原本还打算展开反攻,试着进攻高丽的腹心之地。

    但是就在宋江即将进攻时,宋江却遇到了一名大宋朝廷派来海州谈判招安的使者。

    这名使者,依然是赵子称手下最得宠的海商王承勋。

    王承勋这个商人,也算是四头通吃了。去完了扶桑去女真,去完女真又去高丽,联络完高丽官方后又来找宋江,一两个月之内跑遍了整个东北亚的全部势力,到处挑拨离间。

    而负责给王承勋护航和武力威慑的,则是平海军的一名指挥使李俊。

    宋江原本是非常惧怕朝廷追杀的,因为去年他已经被赵子称追杀得人仰马翻、连战连败。

    现在看到朝廷大军终于追到高丽来了,而且王承勋的八百料大沙船还如此巨大,宋江哪里还敢生出抵抗之心?

    宋江在看到那几艘大船的时候,内心就万念俱灰。知道只要朝廷想追他,绝对可以把上万大军甚至更多部队越海送过来、跟高丽人一起夹击自己。

    如果仅仅面对朝廷大军,自己还可能有一线生机。可如果前有高丽、后有宋军,宋江和梁山军上下绝对是十死无生的。

    就在这种绝境中,王承勋在李俊的保护下见到了宋江,而且见面第一句话就开门见山:

    “宋头领,虽然你曾背叛朝廷,为祸一方。但念在你毕竟是汉人,而且如今是在跟高丽人作战,秀国公愿意给你一个归顺朝廷、封官赐爵的机会。

    当初秀国公若是想将你赶尽杀绝,简直是易如反掌——你只要看看我军如今这些八百料的大沙船,你就应该知道,当时秀国公想让你死在东渡的半路上,实在太容易了。

    但秀国公就是不希望在汉人内战中造太多杀孽,见你有心扬威异域、与异族争地,才网开一面,给你这个机会。

    如今,你只有听从秀国公调遣,按照他的部署行事、按他要求的方式、地点和高丽人作战,才能得到朝廷的宽恕和重用。

    至于军队的转运和后勤,你完全不用担心。只要你听从了秀国公的要求,朝廷自然会出动大批精良的大海船,帮你转运人马军械、辎重钱粮。

    如若不从,去年那几场惨败的下场,宋头领应该还记得吧。机会只有一次,要不要给弟兄们一个前程,就在宋头领一念之间了。”

    面对王承勋的威胁,宋江身边立刻有些暴脾气的的部将火了。

    只见一个操着两把板斧的黑大汉托地跳将出来,双斧上下比划:“贼厮鸟!怎敢在俺大哥面前无礼!桃花山众兄弟和阮家兄弟的血仇,咱还没报呢!

    姓赵的有多少本事,爷爷管不着。就凭你们几个,今日敢如此猖狂,爷爷先剁了你们!大不了到时候咱在高丽再占山为王,你还能追到天涯海角么!”

    此人当然便是李逵了,细细想来,李逵这番话倒也不算错。

    他们现在还在想着割据城池、从高丽人手上夺取丰饶的州县土地,建立统治。但真要是被赵子称追过海来、穷追不舍,那他们也大不了就放弃建立统治的念头,改为继续占山为王。

    高丽半岛越往西北部,山区越多,总有地方可以藏的。只要不贪图富庶之地,赵子称还能追上长白山去?

    李逵这番话,倒也算粗中有细,虽是耍无赖,但也让王承勋对宋江的威胁稍稍削弱了几成。

    王承勋的嚣张程度果然稍稍为之一窒,随后又改口道:“宋头领既然无心报国,那就当我们什么都没说过。到时候可别后悔。”

    他毕竟是商人,被这般人身威胁,终究有些色厉内荏,有点不想谈了。

    李俊也在一旁持刀戒备,死死盯着李逵,不过他内心也完全没有把握,真要是打起来,他们作为谈判使者,只有这么点人,也只能尽量开溜。

    直觉告诉李俊,单比陆战的武力,自己并不是这个黑大汉对手,不过要是能到海上,这黑厮便不足为惧了。

    好在,梁山众将里也是有人想要谈条件的,在李逵当完搅屎棍之后,很快又有一个拿着铁尺的好汉越众而出,出言安抚王承勋、李俊:

    “我们梁山弟兄,素来替天行道,有心报国、下安黎民,只是奸佞当道,所以我等才要扫清奸佞!秀国公若果是忠义以民为本,自当拿出诚意来,让我们相信他是为国为民!”

    王承勋、李俊来之前已经做过功课,知道此人乃是吴加亮,他这一开口,就算是要正式谈条件了。不过读书人终究是要面子,场面话还是得说。

    “看来吴头领是想问问具体怎么合作咯,这倒也不难,我来之前,赵府君确实为诸位开了优厚的条件。只要你们为朝廷做事,朝廷可以给你们提供战船军械这些,自不必提,刚才已经说过了。

    然后,朝廷的船队,会把你们转运到南边,先暂时远离高丽人的京畿之地,让高丽人觉得你们不足为惧,这样他们的主力才敢往北抽调去跟金国人火并。

    然后,你们先占据高丽西南端的一个大岛,再沿海迂回,占领高丽东南段的一处盆地、海港,按朝廷的节奏徐徐北进。朝廷会派人打探金、高前线战况,等高丽人主力被金国歼灭得差不多时。你们再全力北进。

    朝廷不便打出官军的旗号侵吞高丽人的土地,所以虽然可以派兵和你们并肩作战,但不能表露官军的身份。打下高丽人的城池之后,朝廷可以和你们分成。

    前沿、与高丽人直接接壤的城池,由宋、吴诸位头领统领。后方不与高丽人接壤的城池,由赵府君派人接管。总的来说,所得土地七成归朝廷直辖,三成归你们管。战后,赵府君也会上奏朝廷,将那三成土地封给你们,由你们的人当知府、知县,

    如此也算是洗脱了贼寇恶名,从此成为朝廷官员,为我汉人开疆拓土。后世史书上,也算留下了美名。是否合作,就在宋、吴二位头领一念之间了。”

    王承勋开出的这个条件,确实打动了在赵子称手下一败再败的宋江、吴加亮。

    不过他们仍然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赵子称有这个权力兑现如此诺言吗?

    要是高丽国的土地,将来都成了大宋的州县,他赵子称有什么权力代替皇帝和朝中执宰们承诺、封宋江这些贼寇当知州、知县呢?

    要知道他赵子称自己也不过是一个知州啊,这种承诺太越权了吧。

    吴加亮终究是心细,最后还是忍不住提出了这个问题。

    “王先生,赵府君如此承诺,未免有些夸夸其谈了吧?他自己也不过是一方知州,有什么权力保我们兄弟将来也在高丽当知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