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其他小说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128章 稳扎稳打,悄悄发育
    赵子称趁着年初把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并且凝聚了内部团队、充分整合手头的人才,用人不疑人尽其才。

    到了后续落实的时候,一切也就显得非常顺风顺水,偶尔出点小问题也能及时解决。

    三四个月的时间倏忽而过,宣和四年的春耕农忙时节也彻底过去,转眼便入夏了。赵子称稍一盘点视察,造船、练兵、攀科技、劝农推广种棉花、发展海贸……每一项工作都推进得非常顺。

    其中只有攀科技和海贸这两个方面,赵子称稍微亲自点拨了一下,毕竟他有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和技术经验,不用白不用。其他各方面的工作,都可以交给手下操心。

    算算日子,随着春耕季过去,河北路那边,童贯也终于要对辽国的南京地区发起全面进攻了。

    在这个春天,童贯大军还先顺手平了河北地区的一路反贼张迪,算是在伐辽之前热热身——张迪就是《水浒》里描写的“河北田虎”的原型,也算是宣和年间的四大寇之一了。

    在童贯的大军面前,张迪根本翻不起任何浪来,属于一挡路就直接融化的那种。

    倒是卢俊义的原型卢进义,暂时还没被童贯秒掉。这倒不是说卢进义的实力有多强,而是因为卢进义以及他手下那十几个好汉,盘踞的地区相对更偏僻,在河北西部边缘的太行山区,没挡到童贯北上的路,童贯也就懒得进山搜杀他。

    换言之,如果拿大家更熟悉的《三国演义》来类比,张迪就好比汉末时在冀州平原地区作乱的张角,朝廷大军一来就没了。而卢进义的位置则相当于“黑山军”,只要别露头就能藏好几年。

    原本历史上的卢进义当然没藏那么久,那是因为他南下跟宋江合流了,然后也跟宋江一起被端了。但现在宋江单独被赵子称提前端了,估计卢进义也会知道怕,选择在太行山里继续过苦日子。

    将来他要是真能熬到金兵南下打山西的时候,只要撑住别当汉奸,只要肯坚持民族大义跟金兵干,那他也就算彻底洗白了,到时候朝廷肯定会赦免甚至重用他。但要是扛不住当了汉奸,那可就彻底臭了——

    不过话说回来,历史上金兵南下之后,河北、山东的绿林中人,倒是挺少当汉奸的,他们原先反大宋,金人来了之后更加反金人,还能得到南宋的遥遥册封,何乐而不为。

    不过眼下,赵子称可没工夫去关心童贯那边即将如何作战,他自有自己的事儿要操心和验收。

    ……

    “不错,总算可以稳定运行了——最近这次改良之后,这架织布机连续无故障织了多久?已经五天五夜了?如此算来,应该可以先推广量产了。等夏末棉花收获下来纺成纱,就用这种织机量产棉布。”

    “可以同时纺线的纱锭已经增加到八个?别那么容易满足,还可以再改,能加到八个就能继续加到十个二十个,工巧方面是一通百通的,后续难处只是在于动力。”

    “到时候棉花的收获季比稻、麦早一些,等第一批棉花收下来后,赶造出第一批棉布和棉袄,先别卖去高丽。要等高丽秋粮入库、粮价最低的时候再卖过去,然后买粮运回来。第一批棉布和棉袄就先卖到金国人控制的辽东,换一些牛马牲畜回来。

    放心,棉布棉袄又不是铁器,不会加强金人的国力的,最多只是替代一下金人自己的羊皮袄,而金人本就不缺羊。本官当然有分寸,哪怕金人如今是我们的盟友,本官也不会卖增强他们战力的东西的。”

    四月底的一天,视察了一番掖县城外新建好的棉纺工场后,赵子称便嘉许了一番,对最近的种田攀科技成果很满意。

    他为棉纺业做技术储备也已经有将近一整年了,效果非常拔群,等棉花大量收获后,就能立刻加工生产。

    他此刻看到的这台大织机,是双人操作、其中一人座式作业的。双人织机有专人投梭和牵引纬线,也就能织出远超传统布匹宽幅的新面料,哪怕多用了一倍人手,但因为宽幅的提升远不止翻倍,综合来说生产效率肯定还是会额外倍增的。

    而且赵子称的改良还不仅于此,他还非常注重“不要做重复造车轮的工作”,要尽量利用现有技术,就跟后世那些“工业大摸底”爱好者差不多。

    比如,他前世读历史书时就知道,元朝时改良了棉纺织技术的黄道婆,她懂的那些技术也不都是自己想的,只是因为她年轻时逃亡到了海南岛,从当地黎人土人那里学来了比汉人结构更精巧的织机纺机。

    古代汉人虽然在大多数时候大多数领域,技术实力都是碾压周边民族的,但周边非汉人偶尔也有一二技术长处能反超汉人,这并不足为怪。

    而赵子称既然知道了这种情况,他去年就派了海船,南下探索寻访,一边做生意,一边有针对性地“工业摸底”。虽然北宋末年海南黎人的纺织技术未必有发展到后来南宋末元初那么好,但总归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是如今汉人所不具备的。

    赵子称存了博采众长之心,让人到处寻访秘籍,取经互补,也就做出了很多他这个穿越者自己也不了解的细节小改良。

    而帮他操办这些事情的,其实正是去年年初他在杭州时收服的那位大富商、杭州海商王承勋。也就是那个原本历史上后来把女儿嫁进宫里给赵构当妃子的海商,如今则是把亲妹妹王氏献给赵子称当侍女,反正他父母都死在了方腊手上,赵子称也算是为他们全家报仇了。

    王承勋因为是做惯了海商的,原本就跑过扶桑航线,所以在得了赵子称的命令后,非常注重搜集各种异域技术。比如别看扶桑人的纺织技术绝大部分情况下都远不如汉人,但扶桑人也有一二可取之处是他们自行发展出来的。

    比如北宋末年时,扶桑人的西阵织技术,在提花织锦方面,已经有一些独到的工艺,只不过比较难刺探,而且往往只在高端织锦方面有用,对日常贫苦大众的民生没什么用罢了。扶桑人的漆器工艺,也有优于汉人的地方,虽然其他各类器皿基本上都被汉人碾压了。

    但能搜集技术总归是好的,赵子称给麾下的海商们都开出了巨大的赏格,只要是能从海外带回一些技术的,能有某些小的方面略微胜过汉人现有技术的,赵子称都会重赏。

    那种开明的态度,几乎可以和后世刚登基时一心“师夷长技”的彼得大帝差不多了。

    王承勋为代表的海商,在得到了赵子称的赏赐和赏识后,也愈发有动力。在开拓了扶桑的商路后,又不忘进一步开拓和高丽国的商路。

    而随着宣和四年夏天的到来,赵子称打造的适航性更好的、八百料新式重型大沙船,也陆续投入了商用。

    赵子称先让那些海商们试航、打探,开着这些船把中原的物产卖到扶桑,再从扶桑进口金银转口到高丽进货,购入大批军需物资包括粮食,再转运到登莱。

    目前登莱产出的经济作物还没有到大规模收割季,登莱本地的造血能力还不够,所以进货时还要赵子称自己垫资,或是让他心腹的海商们垫资。但只要到了秋天,登莱这边官府组织的大规模棉花种植收获了,之前赊欠的货款就都可以偿清。

    更重要的是,王承勋等海商回来的时候,不仅带来了与高丽国贸易所得的货物,还带来了高丽国那边的最新军政情报。

    高丽人压根儿没有意识到大宋朝廷已经盯上了他们、开始针对性搜集情报了,所以高丽人的保密意识非常差,甚至还因为宋江的事情,想要主动向大宋朝廷提出一些交涉,希望大宋方面帮忙一起彻查严管。

    赵子称这次视察完棉纺工业和造船工业的最新技术进展后,还没过几天,恰好就赶上王承勋初春时去扶桑、高丽绕了一圈的海商船队回返。

    赵子称正好有后续生意上的安排要交代王承勋,便抽空接见了一下。

    ……

    “偏鄙末吏,拜见府君。”

    赵子称在莱州知州衙门接见了王承勋,王承勋一进来就再拜行礼。

    商人身份低下,但宋朝商业经济又太发达,到了北宋后期,富商多爱捐个虚阶,但没有任何实职。

    王承勋倒是有个正经差事的,赵子称之前举荐他作为杭州市舶司的实际经办人,辅佐市舶司提举魏宪,但他不忘本。所以仍然自称“末吏”而非“下官”。

    赵子称一抬手,还挺气地先跟他唠了两句家常,算是恩威并施。而且今日接见,赵子称还特地让王承勋的亲妹妹王氏过来伺候,也算是让他们兄妹相见。

    王承勋还偷偷抬眼看了一眼尚且年少的妹妹,他自己富豪奢华,妻妾众多,阅女无数,所以一眼就看出妹妹还没有被府君收房,心中暗暗有些急。

    看来妹妹上次偷偷和他说的“府君的两位夫人都是如神仙中人一般”,应该是不假了,肯定是妻子太美,这才看不上其他女子。但王承勋觉得自己妹妹已经够美貌了,如果这样还被人碾压性地比下去,他实在想象不出还能有多美。

    王承勋正在胡思乱想,赵子称的话就打断了他的思路:“这次去高丽,有什么要紧的见闻,挑重点的先说。”

    王承勋连忙奏道:“此番去高丽,打探到的最重要军情,便是过去半年来,宋江居然在高丽取得了不少进展。为此,末吏还特地打探了一下双方的地图形势、军民战力对比。

    高丽国原有人口近三百万众,四五十万户。和平年代二十户抽一丁为兵,全国约有士卒三万众,遇战乱之年,便扩为十户一丁,可达五万兵。若是到了国家存亡之秋,如当年与辽、金争夺保州时,还可进一步扩军,竭泽而渔时扩充到十几万人也是有可能的。”

    王承勋说到这里的时候,赵子称脑子里还飞速对比地过了一下,觉得这个数字应该还是靠谱的。

    后世朝鲜半岛南半部能养活五千万人,北部多山少农田,但也能养活两千多万,全加起来整个半岛能养活近八千万人。现在生产力还比较低下,养活近三百万农业人口也是合理的。

    要知道后世汉地十八省这块地盘,差不多能养十亿人以上,而北宋末年大宋直辖的领土人口也突破一亿了。古今生产力和人口养活能力差十几倍都是正常的,朝鲜半岛都差了二十多倍了,属于开发程度还比较低的状态。

    也就是说,将来要是朝鲜半岛被汉人统治,引入汉人更先进的生产力和农业技术,短时间内把半岛地区可养活的总人口提升到五百万,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赵子称对照着王承勋打探到的数字梳理了一下,便追问道:“那高丽国这两年也不算太平,此前辽金相争,他们也趁机夺取了辽人的保州,如此说来,他们至少有常备五万兵马吧。你可打探到宋江有多少人顺利抵达了高丽、如今和高丽人争夺状况如何?”

    王承勋连忙承认:“府君真是远见卓识,这都被府君猜到了。没错,高丽人因为前些年落井下石、趁机夺取辽人的保州,已经扩军了一次,所以如今实有五六万兵马。

    那宋江去年被府君打得一败再败,最后逃到高丽,先是占据了瓮津外海的白翎岛为根据,随后以小船沿海打家劫舍,获取军需。高丽人当时的重兵都在保州一线提防金人,后方空虚,因此最初一两个月内,都无法反击宋江。

    便被宋江陆续占据了瓮津、海州、丰州三州。直到冬季结束时,高丽人从保州前线调回了两三万大军,这才勉强遏制住宋江继续做大的势头。”

    赵子称光这样听也听不明白,就让王承勋取来高丽地图,对照着看。

    瓮津、海州这些地名,跟后世相比没什么变化,大致就是瓮津半岛一带。从海州再往东,就是平州,过了平州,就是高丽国时期的王都了,也就是后世的开城。

    这地方靠近高丽的腹心,也难怪高丽人会集结重兵打消耗战。

    “宋江和高丽人各自战损如何,可有打探到么?宋江还有没有余力继续进取了?”赵子称想了想之后,如此追问道。

    “从目前打探的消息,宋江的战力虽不如我大宋官军,但到了异域为了求存而战,倒是远胜过高丽人,尤其宋江手下还有几名悍将之才,在跟高丽人野战时极为勇猛,一度击败高丽军,歼敌数千。

    如武松、李逵、花荣等,听说都有大量冲杀斩获,如今在高丽国的恶名令人胆寒。除了那花荣原本是官军军官,原先在秦明、黄信麾下做过事,其余都是出身草莽。

    其余诸将,虽不如此三人,但也有略显凶名的。末吏此番归国之前,还曾得机缘见到过几个高丽重臣,他们知道末吏并非我大宋高官,所以为了体面,也不曾正式与末吏会晤商谈国事,只是暗示末吏回中土后,向朝廷申言,商讨一个与高丽人合力灭贼的法子……”

    赵子称听到这里,不由笑了。

    高丽人这是自己做不到快速灭掉宋江,求到大宋的头上了,他们倒是脸皮够厚的。

    赵子称便点评道:“呵,那宋江不过是‘天朝弃民’,作为山贼海寇在中原被追剿混不下去了,才远渡海外,关我大宋朝廷什么事!高丽人连这点小事都无法自理,此前还有脸阻挠我大宋联金抗辽!

    你这次回来,把打探到的情况,和登州平海军接洽一下,以后凡是需要武装护航的,都找登州平海军,有发现高丽船过来,试图和朝廷联络的,呼延庆自然会处理掉。

    若是你再回高丽时、高丽人问起那些人下落,你就推说不知道,实在非说不可,就说是被宋江的海寇截杀了,朝廷根本没听说。”

    赵子称觉得,彻底隔绝高丽和大宋的官方联络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高丽人再想派海船过来联络,赵子称一律有本事让他们“已读不回”,问就是被宋江杀了,不是我杀的。

    南边两浙路的镇海军杨志、林冲、鲁达是赵子称的人。

    北边京东东路平海军的呼延庆、李俊也是赵子称的人。

    这就是赵子称彻底封杀东海、黄海的底气所在,让高丽人片板不得渡海。

    只可惜,现在的辽国已经被打得彻底断了与高丽的陆上联络,否则赵子称倒是可以给辽人通风报信,让他们知道“保州前线的高丽军被抽调走了大半,你们想要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就赶快动手”,让他们狗咬狗。

    三年前高丽人从辽人手上夺取保州时,是请示了金国的,当时辽人在辽东半岛上还有一点点地盘,金人也乐于看到高丽人帮忙分摊一些对辽作战的压力,就默许了高丽人“只要能击败保州辽兵,便许高丽人自占保州”。

    但是现在,保州对面的辽东土地,已经一点辽人势力都不存在了,全都成了金国的土地,如今距离辽国彻底亡国只剩最后两年了,辽人自然也不可能有能力有路径来趁火打劫高丽人。

    不过,这个念头在赵子称脑海中闪过后,他也自然而然就展开了新的变种联想。

    “虽然没法给辽人报信让他们来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但有没有可能找点借口,给金人通风报信,让他们见利弃义跟高丽人打一仗呢?虽然金人才是我大宋未来最大的敌人,但眼下只要能确保我占大头的利益,那也不算是强化了敌人。

    何况对金人而言,稍微多一两个州的高丽土地,并不会增强金人的国力,金人如今还停留在渔猎游牧状态,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人丁、是战士数量。要是让金人跟高丽打一仗,哪怕金人只是因此折损了千儿八百的女真战士,也是好的。

    相比之下,金人没有海船,不懂航海,就算占了一定的高丽土地,金人也没这个运力和调度能力让这部分资源反哺将来的中原战场,这买卖倒是做得,咱现在把整个东北亚搅得越乱越好。而且一旦金人先对高丽动手占便宜了,我再进兵,那就是为了‘止损’,是为了避免高丽彻底落入金人之手,而不是我大宋贪图别国土地。”

    赵子称心中,很快浮现出了一个类似独露瓜分**波的计划。后入侵的一方,向来都会打出“鉴于当地的原统治者已经失去了实际控制能力,所以我国为了维持当地秩序,保护当地人民,不得不让我军应邀进入该地区维持秩序。”

    鸭绿江到清川江之间的土地,在五代末年、高丽建国的时候,还是属于渤海国的。后来辽国为了夹击渤海国,跟高丽人分赃,答应高丽只要出兵一起打渤海国,打完后把渤海国原有的保州地区,也就是鸭绿江以南、清川江以北的土地送给高丽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辽国当时也算是汉奸了,确切地说是“中奸”,因为辽人把中国的土地割让给了四夷。

    现在只要通过王承勋的海贸船队,到辽东半岛上散播“高丽内乱快撑不住了”的消息,金人起了趁火打劫的贪心、去跟高丽人火并、吸引更多高丽军队主力,然后自己再掏高丽人的菊花,从南部登陆夹击。

    到时候高丽内有宋江,北有金人,南有赵子称,还不得彻底爆炸。

    金人如今处在一个对辽作战后的休整期,闲着也是闲着。

    因为按照宋金“海上之盟”,大宋本来去年就该北伐收复燕云了,是因为方腊之乱牵制了童贯,导致行动被拖延了一年。

    而金国方面,已经早早打崩了辽东方向的辽人,在两年内先后攻破了辽人的上京、中京,现在都闲着等宋朝攻破辽人的南京,然后他们才好继续分赃。

    所以在坐等宋人攻破南京的过程中,闲着的金人想要顺手捞一把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反正金人本来就没什么义礼可言,而高丽人之前也确实留下了很多把柄,比如高丽一度勾结辽人、反对宋金合力攻辽。

    这些借口放在和平年代或许没什么,但放到高丽人自己发生内乱的年代,就很有可能被翻旧账翻出来利用了。

    想到这里,赵子称便对王承勋面授机宜:“我还有一桩事情辛苦你跑一趟,这次回来后,赶紧卸了粮食,重新装上棉袄棉布,跑一趟辽东,做买卖的同时,向金人透露一下这些消息……还有,注意你的身份,你只是个逐利去经商的,不是什么大宋使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