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观内弟子如云,言初不想打草惊蛇,接连催动数道瞬移符,前三次皆误入他处,一直到第四次才到了尹观主寝居。
“多谢祖师爷庇佑。”言初轻声念道,眼中闪过笑意。
尹观主室内陈设清简,唯见案头堆着画符用的黄纸,言初细查之下才发现这些符纸虽然形制完备,却灵力平平,与尹观主声名不甚相称。
她指尖轻轻捻起一道残符,若有所思地放回原处,又从废纸篓中拾起一张画废的符纸收入袖中。
悄然离去时,言初回首望了眼月色下的道观,轻笑一声。
刘道长此事看似水落石出,却又总觉得有只无形之手在推波助澜,中了控魂术的尹观主看似无辜,可他真的无辜吗?若这一切本就是他精心设计的局呢?
倘若刘道长这个替罪羊,一开始要替的便并非真正的幕后黑手,而是……
现在大家都知道刘道长是给赵母邪像之人,可若是他的记忆被篡改了呢?
言初第二次使用溯魂术时便在刘道长记忆深处寻找了蛛丝马迹,无论是那些被刻意抹去的片段,还是不合常理的空白,都无一例外地展示了刘道长的记忆被篡改。
当然,此番探查虽没有得到实证,但好歹也得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没有证据的事情她不会说出来,来日方长,她不急。
棋局已开,执子之人却未必如对手所想,今夜看似无功而返,实则已在暗潮中掀起一角。
第二日。
众人正在用早膳时,言初突然搁下竹箸,“李李,城西那里有座荒宅,可知是何人产业?”
李婉晴执勺的手微微一顿,神色略显复杂,言胜武见状脱口而出道,“可不就是那个被你一语道破天机,最后落得家破人亡的文府的。”
“你在胡言乱语些什么?”李婉晴柳眉倒竖,银匙重重搁在碗沿,“分明就是那文府作恶多端自食恶果,你这话说出来反而像是初儿的过错了?”
言胜武自知失言,连忙自掌其嘴,“瞧我这张嘴真该打。”又解释道,“就是先前那个文府,文蒲,初儿可还有印象?”
“哦。”言初恍然,“就是那个被续弦夫人戴了绿帽的那个。”
李婉晴颔首,“没错,就是他,怎么那宅子可有问题?”她蹙眉回忆道,“当年停工时就闹得满城风雨,听说还出了人命……”
“那你可知具体缘由?”言初追问。
李婉晴摇了摇头,“这还真不知,文府将消息捂得严实,外人难知详情。”
言初又将目光投向言胜武,后者亦是摆手,“我那时与文蒲并无深交,倒是听说过府上下了封口令。”
言初眸中闪过一丝失望,正欲作罢,却又听见周蘅清了清嗓子,挺直腰板说道,“师父若是要打听此事,该问我才是。”
言胜武见不得他这般得意,嗤笑道,“那都是多少年前的旧事了,你那时怕是连路都走不稳,你能知道什么?”
周蘅傲然扬颌,“我虽不知细枝末节,但总比某些人要强些。”
言胜武哼了一声,“少卖关子。”
周蘅却不急不缓说道,“那座荒院虽然说是文蒲所建,但却早在几年前就过到了大公子文景修名下。”
“区区一处废宅,也值得特地过户?”言胜武不解。
话音刚落,便见李婉晴、言初和周蘅齐刷刷望了过来,言胜武讪讪地摸了摸鼻子,“……你们继续,你们继续。”
“常言道‘有了后娘就会有后爹’,文府便是如此。”周蘅说着还朝着李婉晴作揖,“自然,像李李这般贤良的继母实属罕见,我绝没有要说李李的意思。”
“当年因着闹出了人命,所以宅院也就荒废了下来,文蒲觉得晦气又恐怕影响自家的气运,索性将这处宅院作为恒产过继给了大公子。”
说到这,周蘅语带讥诮,“自己嫌晦气的产业,倒舍得给亲生骨肉,当真是父慈子孝。”
“那处宅院虽说值万金之数,却被文蒲视作不祥恒产,连带着二百两纹银一并立契分于长子文景修,就此两不相干,可笑啊可笑,真是可笑至极,那文蒲机关算尽为了幼子谋划,到头来却是个野种,当真是天理昭彰。”
李婉晴听到这话直接拍案而起,“虎毒尚不食子,这文蒲竟用一处废宅就打发了亲生骨肉?”
言胜武听到这话亦是怒不可遏。
这荒宅原本所占面积十分庞大,那后园若是好生经营,栽些奇花异草或是其几间别院赁与商户,年入百金不在话下,但这个的前提是这处宅子并未荒废,可如今这荒宅,既未完工又无法住人,可不就是欺人太甚吗?
言胜武原本只以为是父子不睦,没想到内情竟是如此不堪,转念一想,这般家丑,文府必定是严防死守,不由狐疑问道,“此等秘辛,你是从何得知?”
周蘅笑道,“说来惭愧,在下与文景修有些往来,他那日酒醉吐真言,我才知道其中曲折。”
“不仅如此,文景修早与文璞在衙门立下‘父子义绝书’,经官印盖,各不相干。”
所以此番文福获罪,他反倒因祸得福,免受了这牵连。
周蘅看向言初,“师父,你若是想知道详情,我可让文景修过府一叙。”
他心思向来通透,既然师父追问此事,那么荒宅必有蹊跷,想到那里曾经闹出过人命,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言初眼中含笑,“甚好。”这徒弟当真是个福星。
她今日心情颇佳,又说道,“等会儿我一定会在祖师爷面前为你记上一功。”
周蘅听到这话大喜,连忙让下人取来纸笔,挥毫写就请帖。
言胜武见状,忍不住问道,“你素来有纨绔之名,没想到竟然和文景修这的人物有交情?”那文大公子医术精湛,连太医院都屡次相邀,却甘愿在济世堂做个寻常大夫,品性可见一斑。
再想想文府那些腌臜事儿,当真是明珠暗投。
注:①固定资产,古时称为恒产。②古时房产转移需立红契,经官府盖印后为合法。③文人士大夫多忌讳凶宅,他们认为会影响家族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