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
“这就来了!”
宋婉清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了一眼,再回头时,男人已经不见了。
地上,留下来了一个布袋。
里面装了十两银子。
出手还真是大方。
既然给了,那就没有不要的道理。
宋婉清收好布袋,林书勇也沿着山路爬了上来。
本来这山上是没有路的,但前几天两三百人在山上采蘑菇,硬生生的走了一条路出来。
现在上山下山都很方便。
“娘。”
林书勇看着地上摆放的木材,走到宋婉清身边,扯了扯她的衣袖,“若是制桌椅太麻烦,让娘太累的话,就算了,趴在驴车上也是一样的。”
“你呀,别多想”,宋婉清点了点他的额头,“小小年纪,一天想那么多,会变老的。”
林书勇揉了揉额头,笑了起来。
“走,回去吃饭。”
宋婉清牵着他的手,母子二人步伐轻快的下了山。
等两人的身影彻底看不见后。
男人从树上跃下,望着二人离去的方向,目光沉沉。
……
山洞门口,摆满了粘土砖。
砖已经做够了,就等着干了。
张伯几人扒了一上午的炕,灰尘大,几个人头上衣服上都是灰。
宋婉清也没好到哪里去。
沈春芽端来了水,几人洗干净脸后,才开始吃饭。
吃过饭后,就又开始干活了。
之前住在这山洞的人,将烟道通好了,省了很多事。
山洞内部都是山体,于是这烟道就做在了地底下,用粘土砖支撑着,只要定时清理烟道口,能用很多年。
不止他们,其他的难民们也都在砌火炕。
整个山谷,如火如荼的。
男人们留下干活,女人们则出谷帮忙收稻谷,年纪小的孩子们则上山捡柴火,放在山洞中储存。
没有山洞的,也在忙着搭草棚。
家里人多,劳动力也多的,便起房子。
所有人都在为过冬做准备。
砌火炕需要粘土砖,粘土砖又要用水。
前几天下的雨,储存的水,很快就用光了。
这山谷中,只有两口水井。
其中一口,村正三令五申,不准难民们用。
于是这几百号人都排一个水井。
很多人排上一整天,都排不上号,几天下来,无论是喝水用水,都跟不上用了。
为了争水,打起来的都有不少。
有胆子大的,想偷偷用另一口井,可水桶刚放下去,就被谷中原住的村民发现了,被打的险些没了半条命。
村正为了杜绝此类现象发生,特意派了一个人在旁守着。
至此,再也没有人敢打另一口井的主意了。
宋婉清他们的水也不够用了,沈春芽从早上排到了晚上,才打了两小桶水回来。
不够他们一行人用三天的。
宋婉清刚来的时候,还以为这山谷中会有水源呢。
但事实告诉她,她想多了。
谷中的河,早就干枯了。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听别人说雷佳村附近有一条河,要走一日的路程,我牵着驴车去打几桶河水回来用吧,这样井水就够喝了,挺过这一阵就好了”,许万里看排成长龙的队伍,皱眉道。
“我和你一起去,既然是河,兴许有鱼呢”,宋婉清道。
“成。”
两人一拍即合。
沈春芽和张伯将空了的水桶都放在了驴车上,算上这两天在郭冬冬那里新买的,一共有六个大水桶,两个小水桶。
宋婉清还带了之前编织的渔网。
两人正准备出发的时候,夏晚秋来了。
“等等,等等!”
他气喘吁吁的拦在驴车面前,“宋姑娘,你们是要出谷去打水吧?能不能带上我,我不白坐,我付钱。”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几枚铜板。
“多搭一个人的事,要什么钱”,宋婉清摆手拒绝,“不过夏村长你们顶多能带三个水桶,多了怕是放不下了。”
“三个,三个就行”,夏晚秋喜不自胜,连忙答应,“我这就回去取水桶。”
他转过身,快步往回跑,生怕耽搁了。
“慢点,慢点”,沈春芽担忧的喊道。
这一把老骨头摔一下可够呛。
“瞧着夏村长比之前精神多了”,张伯走到沈春芽身旁说道。
“许是安定下来了,有活下去的奔头了”,沈春芽叹息。
之前一路上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人心难安。
失了至亲的人,很难在这种环境下缓过来,严重的甚至都会有想要同死的念头。
如今安稳了,日子好过了,心中的伤痛自然会被抚平不少。
不到半炷香的时间,夏晚秋就回来了。
他一手提着一个大水桶,身后跟着一位年纪不大的少女,是之前见过的芳菲。
她怀中抱着一个水桶,见到宋婉清,挤出一抹讨好的笑容,恳求道:“宋姐姐,我能不能和你们一起去,我一路抱着水桶,不会占太多地方的。”
她似乎是怕宋婉清不答应,又焦急的补充了几句,“我听别人说河里或许会有鱼,我会抓鱼,若是抓到了,我愿意把鱼分给宋姐姐你们一半……我……我阿爷病了,得吃点好的补补,但杂货铺目前没有鱼卖……”
“上来吧,你一个小姑娘,占不了多少地方,不用捧着水桶,放松点”,宋婉清也想抓鱼,芳菲的想法倒是和她不谋而合了。
“诶!”
“多谢宋姐姐。”
芳菲高兴坏了,又是鞠躬又是道谢,激动了好一会,才和夏晚秋一起上了驴车。
“都坐稳了,咱们出发了”,许万里呦呵一声。
几人终于上路了。
出谷的路上,他们引起了不少村民的注意。
得知他们要出谷打水,不少人也动了心思,只不过他们没有驴车或者是牛车,就算出去,靠人力也运不回来多少水。
有人追着驴车和宋婉清商量,“宋姑娘,等你们回来,这驴车能不能租给我们用一用?”
“一天给你们一百文。”
前不久采蘑菇,大家手里都多多少少有了点钱。
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制完黏土砖,砌好火炕,不然天一冷,恐会冻死人的。
这天灾年,又是洪涝,又是地龙翻身的,谁知道会不会有寒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