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都市小说 > 重生东京1986 > 第193章 1号还是2号
    “嘛,有点做梦的感觉。”

    早上8点,竹下雅人望着国宾馆的天花板,整个人陷入到失神状态。

    虽然进入钓鱼台已经是昨天的事情,但他的内心还是有点如梦似幻。

    自己,真成大人物了。

    这么厉害的地方,都能入住。

    发了一会呆,增添一波自信心后,竹下雅人不舍的挣脱被子。

    名为被子的怪兽实在可怕,硬是控制他20多分钟。

    国宾馆的早餐花样很多,中外美食都有。

    竹下雅人点了份,包子+豆浆+油条+鸡蛋的经典组合。

    吃过早饭,青年又回房间重新洗漱一遍,这才前往会议室。

    他要和科技部、中科院的相关领导,进行关于光刻机等半导体制造项目的谈判。

    双方简单打过招呼,互相套了一会后,竹下雅人主动打破僵局。

    “我这里有两个方案可供大家选择。”

    “第一方案,中科院以分布式光刻机制造工艺,45所的光刻机项目组所有成员为代价,入股我在东京成立的星海半导体制造公司。”

    “这家公司拥有200多万美元实物资产,700多万美元的可支配现金资产。”

    “日后出现资金不足问题,我还可以扩大投资。”

    “打底2000万美元,上限最少1亿美元,所以不用担心资金问题。”

    如果不是担心吓到中科院的相关领导,他其实想说投资无上限。

    光刻机这类工业明珠,别说是1亿美元,就算是几百亿美元也要搞出来。

    然而1亿美元的上限,已经吓了科技部和中科院的相关领导一大跳。

    他们完全没想到,竹下雅人的决心会这么大。

    因为中科院45所的光刻机项目,只花了几十万人民币。

    就这,大家还觉得浪费呢。

    就在大家为星海集团的财大气粗感到惊讶时。

    中科院45所所长马云镶略显急迫的追问:“现在就有700多万美元可支配资金,真的吗?”

    他不关心2亿美元的大饼,更注重实际。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达成合作。这些钱中的300万美元将会变成各类实验设备,剩下的用于买实验材料和发工资。”

    实验器材永远是光刻机行业的最大开支。

    星海半导体制造那消失的200多万美元,大多用于购买各类设备。

    中科院45所能花几十万人民币研发出国际一流水平光刻机,也是在有相关设备的基础上。

    相对于内心充满急躁的马云镶,科技部的大领导则较为淡定。

    他语速缓和的安抚道:“马所长,不要着急,我们还是继续听听竹下先生的条件吧。”

    “抱歉,是我心急了。”

    也难怪马云镶着急。

    他非常重视光刻机项目,结果中科院那边却以经费不足的理由,直接解散项目组。

    现在有机会重建,内心自然颇为着急。

    竹下雅人见大领导重新看向自己,笑着点了下头。

    “好的,那我就继续说第一个方案。”

    “这个方案主要是贵部门以技术和人员,入股星海半导体制造位于东京的总公司。”

    “优点是可以跟着我们发展进步,缺点是股份不多,只有30%。”

    竹下雅人很希望科技部的领导选择这个方案,因为这个方案是入股总公司。

    它意味着,星海半导体制造发展壮大后,中国这边同样可以分一杯羹。

    科技部的大领导不置可否,并没有在情绪上表现出什么。

    他稳重的询问:“嗯,可以说说第二个方案吗?”

    “第二套方案比较简单,就是我们在中国和科学院成立合资公司。然后股份55分。”

    这种方式看上去平等,却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并且一旦东京那边掌握更先进,甚至持平的光刻技术,就会抛弃这边的分公司。

    因为竹下雅人不能拿自己的钱,养这家无法占据主导地位的分公司。

    “这样啊,明白。那请稍等,我们可以先商量一下吗?”

    “嗯,当然。”

    商业谈判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一般都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除非你玩恶意收购,或者是大幅度溢价收购。

    所以竹下雅人很识趣的带着自家团队,迅速退出会议室。

    青年离开后,科技部的大领导直接问:“大家觉得,哪个条件比较好?”

    一位比较保守的官员沉思片刻后说:“我觉得还是平等合资比较好。这样我们才能在项目上,有足够高的话语权。”

    “没错,我们要保持独立性,不能被国外公司牵着鼻子走。”

    “股份要55开,不能相信国外资本。”

    面对保守派人士的说辞,科技部一位相关领导立马进行反驳。

    “我反对,我认为第一个方案更好。”

    “第一个方案我们话语权虽然比较小,但可以一直对项目保持影响力。如果选第二个方案,随时都会被甩下。”

    “没有足够多的利益,资本家获得关键技术后绝对会选择离开,然后另起炉灶。”

    他出过国,很清楚资本家的嘴脸,知道这个便宜占不得。

    很多时候看似占便宜的行为,最后都会吃大亏。

    这是他在国外生活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中科院45所所长马云镶跟着应和道:“我也觉得第一套方案更好。随着技术的发展,光刻机项目的投入会越来越大。”

    “如果维持55股份模式,未来需要购买设备的时候,我们有那么多钱吗?”

    只花费了区区几十万人民币,45所的光刻机项目都被批评消耗大。

    他不相信国家会拿出巨额资金,投入这个短时间内看是无底洞的产品。

    中科院院长周光照,也觉得第一种方案更好。

    他主动站出来委婉的说:“中科院的项目资金严重不足,短时间内拿不出大笔资金投入光刻机项目。”

    虽然有中科院院长下场,但大领导依旧没有轻易下决定。

    接下来,他开始频繁和科技届人士,以及更高级领导商谈此事。

    随后经过长达十几天的反复论证讨论,最终由钱老拍板决定。

    “选择第一套方案,借助日本半导体崛起的东风,在光刻机领域保有一定的影响力。”

    钱老其实更希望自家能独立发展光刻机项目。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国家没钱,选择这种曲线救国的模式,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选择第一套方案吗?”

    “很好!”

    接下来,双方开始就合作实验室的位置,以及薪资等方面进行讨论。

    竹下雅人的方案很简单,京城和申城,各建立一座实验室。

    地皮中国这边出,实验室和设备竹下雅人出。

    在建设实验室的时候,中科院45所光刻机项目组成员,暂时先前往东京进行办公。

    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进行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忙培养新员工。

    至于工资方面。

    在日本就是日本工资,也就是和总部日籍员工相匹配。

    如果未来选择回国,工资虽然不会有日本那么高,但也会是国内科研人员的数倍。

    至于到达日本之后,这笔工资能不能全额发到开发人员手中,竹下雅人就管不了了。

    难得糊涂。

    毕竟人之患,不患寡而患不均。

    凭什么同样是科研工作者,我的工资只有他们的百分之一?

    搞定中科院45所后,竹下雅人再次提议。

    “公司现在非常缺人。不知道等京城和申城的实验室建好之后,能不能从别的地方,再调配一些人手。”

    “比如冰城那三家公司的,光刻机项目研发人员。”

    这时候很多国企,都有不逊色于中科院的尖端人才。

    冰城有三家国企,就曾在80年研发出国内最先进光刻机。

    如果能将他们也一网打尽,就可以再次提高实验室的科研能力。

    “可以,我们每年还会给贵实验室一些大学生指标。”

    “真的吗?”

    竹下雅人十分惊讶,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80年代的大学生,是十足的金贵人物。

    尤其是能进入光刻机实验室的大学生,更是天之骄子中的天之骄子。

    如果选择政府,那么就是省里和中央的选调生。

    如果选择国企,那么就是总部或者省里的重点培养对象。

    80年代的中国太缺高端人才,属于典型的岗位多人才少时期。

    这种情况,直到90年代才会逐步改善。

    至于人才过剩,那都是2010年之后的事情。

    “嗯,只要京城和申城的实验室建好,每个实验室每年都有40个指标。30个本科生+10个研究生。”

    科技部这是准备借鸡孵卵,希望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

    总不能等有所需要的时候,却没有相关人才吧。

    前世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就出现过这个问题。

    他离开德州仪器的时候,想直接在大陆建厂,结果大陆缺少相关人才。

    无奈之下,他才会先去湾湾。

    准备培养一批人才后,再进入大陆。

    他的策略很成功,中芯国际初期,大多靠他带到大陆那批人才支撑起来。

    “请放心,他们一定可以学习到最先进技术。”

    竹下雅人也知道投桃报李,委婉的表示自己明白其中意思。

    达成完美结局后,竹下雅人志得意满的带着45所光刻机项目组全部员工返回日本。

    现在研发光刻机还比较简单,所以项目的开发人员并不多,只有20几位。

    但出于对人才的渴望,竹下雅人软磨硬泡科技部和中科院相关领导,又增加了10多位。

    其中就包括中国早期光刻机项目研发人员江文汉和徐端义。

    这两位可是国宝级人才,完全就是国之重器。

    这次能跟着来日本,也只是暂借。

    因为这些都是重要人才,所以竹下雅人直接选择包机。

    并且在飞起起飞之前,让中国方面专业人士仔细检查了一遍飞机的安全情况。

    他虽然是小角色,但在这方面也不得不防。

    尤其是湾湾那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搞事。

    湾湾那边非常重视晶圆代工产业,而星海半导体现在和台积电处于竞争关系。

    虽然两家公司都比较小,竞争力度不大,但再加上是亲大陆人士,那就有点不一样了。

    要知道高端的商战,往往非常简单。

    比如美国的杜邦财阀,就是靠着土飞机快速崛起。

    现在这类情况,同样很多。

    人一死,万事皆休。

    “这是我们为大家租的公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早在几天前,竹下雅人就电话沟通星海半导体制造租赁公寓。

    所以项目组人员到达东京后,无需暂住酒店。

    酒店这种东西,短时间内还算不错,长时间终归不如自己租房舒服。

    同样跟过来的中科院45所所长马云镶,不太确定的问:“是每个人单独一间房吗?”

    竹下雅人看着眼前的高档公寓房,理所当然的说:“当然。”

    这些可都是顶级人才,可以显著提高星海半导体制造公司的技术实力,公司自然要给最好的后勤保证。

    “有点太豪华了吧。”

    “不,这是大家应有的待遇。”

    虽然上百平的房间对于此时的中国确实很夸张,但对于日本国内的科研人员,只能算稀松平常。

    顶级人才,就是要给予顶级待遇。

    如果不是担心适得其反,竹下雅人恨不得给每个人租套别墅。

    随后青年又说:“就不打扰大家休息了,我们晚上6点见。”

    虽然竹下雅人很不喜欢大规模聚餐,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为了展现出足够的诚意,还是要在晚上吃一顿饭。

    “嗯,请放心。”

    竹下雅人离开后,带队的马所长郑重其事的说:“大家都拿到钥匙了吧。”

    “拿到了。”

    “嗯,那就按照钥匙进入自己房间吧。”

    说到这里,马云镶补充道:“大家不要忘了来之前的纪律要求。”

    “是,所长!”

    防人之心不可无,一行人来到东京前,都经过了一定的培训。

    最简单的就是,防止间谍摄像头偷拍。

    “真豪华呀,不知道所长的房间是什么样子?”

    一位从未出国的中年人,看着眼前光滑的大理石地板,以及洋气十足的大吊灯,一时之间有点不忍下脚。

    他还从来没有住过,这么好的房子。

    其实不仅是他,包括马所长在内的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者,都是如此。

    只有少数几位留学生,以及富家子弟出身者,才较为习惯眼前的一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