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身就能被大多数鱼类吞吃,要是有那个条件,我肯定多样点草鱼的。”
草鱼别看便宜,销路广,每天都能拉点到菜市场卖。
秦大河看了那么多书也知道,有了足够的草,一年出个五六千斤草鱼都行,到了清塘的时候就更多了。
“是不是确定能包到那个大湖?能干的,那个大湖比我这个塘都赚钱。”
“我也不清楚,等下半年就知道消息了。”他摇了摇头。
其实内心很清楚,这个点儿三爷家的儿子已经欠了一大笔外债,加上三爷两口子本身身体就差,今年是最后一年。
五爷当初看了他家后面的塘就觉得没管理好,那么优势的地方居然赚不到多少钱,也是离谱的。
特别是清塘的时候还要给别的村子分鱼,大冤种也不过如此,又不是不给塘租。
“你要是真包下来了,我去给你掌掌眼,肯定赚钱的。”
“那就谢谢五爷了。”秦大河嘿嘿一笑。
自己家全是壮劳力,真包下来了也没有管理不好这个问题。
甚至都不用搞个窝棚,他的新宅子就在湖边上呢。
从菜市场出来,他手上拎着十斤的软五花,两个四四方方的漂亮五花肉。
现在的人还是要吃肥一点的,这种五花的不算难买。
等后世去菜市场,软五花还得加钱,不然人家必须得搭着肥肉才肯卖你呢。
时间差不多七点半,这会儿邮局也开门了。
乡镇不像大城市,就连银行开门都早,因为大家赶集就在这个点儿。
他去大姐家里把婆娘接上,两人又去了邮局。
这次拿到不少包裹,有两份是杂志的稿费,八百多块,还有一个深圳的汇票。
上面开了1500的工资汇票,小丫头喜滋滋的带着汇票去取钱。
“阿哥,又有钱了。”
“呵呵,以后每个月都有的。”秦大河淡淡的笑着。
1500的工资相对于他出的那些方案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他不在乎,那边的马总更不在乎。
等这两个方案大放异彩的时候,自己大舅的投资公司应该能稳住股份。
资本家都是喝血的,你一个地方性的小投资公司,稍不注意就会被踢出局。
但是有自己这个临时的产品经理在,马总他们肯定会着重考虑这个问题。
把钱兑上,手里的现金又有了两千五百多了。
“好开心啊,我们的钱花不完哎。”小丫头憨憨的说道。
“嗯,等你五月份还会涨工资,够我们用了。”
两人乐呵的去食品批发部把雪糕拿上,还用外套包起来,防止化开,然后火速往家赶。
到了家里二虎他们已经等着了,不过还是要先把雪糕放冰箱里,他拿出几根给大家分了一下,连秦母都有。
“今天又买啥了?”
“买了点吃的,还有肉,都放冰箱里了。”说完,他赶紧摇发动机带上人走了,再留下来肯定挨骂。
等他走了之后,秦母看到五花肉只是撇了撇嘴,儿媳妇在边上还能怎么说?
“阿妈,今天我们收到了2300的汇款,钱够用的。”艳艳小心翼翼的说道。
“怎么这么多?你的工资?”
“不是,阿哥在深圳的那个QQ公司还挂职了,一个月有1500,另外八百是阿哥的稿费。”她没好意思说是自己润笔的。
秦母听到也没太懂,就是知道儿子赚钱的路子又多了,心里高兴的很,对于买点肉也就不在乎了。
“让他好好干,钱多攒点儿,马上生孩子哪里都要花钱呢。”她满意的拉着儿媳妇的手。
“你也要好好管他,男人有钱就变坏的。”
“嗯嗯。”小丫头跟小鸡啄米似得,但是心里一点都不在乎。
阿哥有钱就放自己身上,哪里会变坏哦。
“是不是想吃肉了,阿妈中午给你做一顿红烧肉。”
话一出口,艳艳立刻点头,又有肉吃了,开心。
另一边,大家到了钓点又开始钓鱼了。
从八点半开始钓,鱼口居然不错,不是狂口,但没断过鱼。
顶多重新抛投个两次就有鱼上来。
“你这个支架真好用,抛出去就可以放了。”二虎赞叹的说道。
不锈钢的支架拧紧了之后,稳稳的撑起鱼竿,角度还能调节。
“好用就行,大家这两天多搞点鱼,钱花的有点超预算了。”
“就你家这样个花法,多少钱才够啊。”
三人蛋疼的看着他,从大三轮开始,摩托三轮、电焊机、射灯、踏板等等一大批值钱的东西,现在又是买冰箱和冰棍,谁家农村人过日子这样。
“反正能赚到钱就行了。”他嘿嘿一笑,抖手刺鱼,极速的切线声再次响起。
今天用的蚂蚱和瓜藤,蚂蚱的口可是挺广的。
三分钟后,一条四斤多的鳜鱼被硬拔上来。
今天带的是竹竿,终于不用频繁溜鱼了,体格小的直接拔就行。
“怎么不是斑鳜啊?”
“你在想屁,这条河的斑鳜就那么几条呢。”秦大河无语的说道。
他也想搞斑鳜,甚至还想带一条回去吃呢。
钓到十一点,秦父过来送饭,今天每人有三大块红烧肉和杂鱼,带来的饭甚至都不够吃。
“真香啊。”
“就是,阿婶这烧肉的手艺没得说。”
几人在呼呼大吃,饭吃完了还有点恋恋不舍。
现在的农村人舍不得烧红烧肉,总是放一点土豆啊、萝卜这些东西增加份量,但是香味儿也少了不少。
这种纯粹的红烧肉也就秦大河舍得去买回来吃,秦母被他烦了几次也就顺应他了,反正儿子挣钱厉害。
老男人钓了一会儿也没上鱼,现在鱼口有是有,但也不可能必定钓上来。
“你们四个加一起搞了多少鱼?”
“一百多斤吧,上午的口挺不错的。”
四人吃完饭开始抽烟打屁,也不急着上去。
等他们烟抽完,秦父这边终于上鱼了,直接拉上来的。
“策,还有个鳜鱼仔。”他郁闷的放下鱼竿。二两重的,估计都不好卖。
“大河,今天还得养窝子吗?”
“养,只要能赚钱就继续钓。”
“今天卖鱼和虾子卖了一千一,回去再分是吧?”
“回去分,先不着急。”秦大河无所谓的说道:“对了,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啊?”
“摩托三轮比大三轮快,我又不用去买东西,肯定快啊。”老男人斜眼看了他一下。
这个儿子就是花钱的祖宗,哪次去市里不得带点东西回来。
“也是啊。”他讪讪的点头,懒得废话了,自己赚了钱就是要改善生活的。
不是说不攒钱,而是家里不缺钱的情况不用太抠搜,消费观念不一样。
等秦父走了之后,四人继续钓鱼。
用蚂蚱就是比瓜藤厉害一点,因为上鱼没个准信,过了一会儿居然开始上鲫鱼了。
那种野生的银鲫,皮毛光亮的很。
“今天的鱼真杂,什么都有哦。”铁蛋笑呵呵的收起一尾三两重的鲫鱼。
“就是没钓到甲鱼、螃蟹这些东西。”
不过只要有鱼口,大家就能坐得住。
一直钓到四点半大家才收手,这时候鱼口没停,但是大家的瘾头已经过去了,就懒得墨迹,明天再来就是。
“今天没有两百斤吧?”
“差不多,不过不少值钱货,这些银鲫拉到市里起码要四五块钱呢。”
还有一些翘嘴、鳜鱼,蚂蚱也是活饵,在开春这个时间段还是蛮好用的。
等夏天一到,除了鲢鳙其他鱼都难钓了,得细细琢磨饵料。
今天没有虾笼,大家回去的早。
不过秦大河拉着众人一起修补网具,顺便把晒好的虾笼收拾干净,明天还能继续下呢。
要不怎么说“三天打鱼,两天筛网”,要忙活的事不少呢。
接下来的几天,四个人就围着两个窝子轮番钓。
这边的草鱼好像绵绵不绝,一直有货。
就算哪天鱼口不好,靠着虾笼也能搞个大几百块。
爽是真爽,但也累啊。
秦大河穿着防晒服,其他三个可没有,一个个晒得黢黑,右手的麒麟臂都开始显现了。
不过大家眼神都贼鸡儿亮,因为赚到钱了。
一直钓到十九号,总共是六天时间,大家每人分了将近两千块,这可把家里人给高兴坏了。
秦大河拿了四千块,给小丫头乐的走路都蹦蹦跶跶的。
到了十九号不是因为不能钓,而是下暴雨了。
大家也知道秦大河的习惯,只钓正常天气,不去赌雨后变换的鱼口。
更牛逼的是,老男人知道他不钓了,带着六叔他们去搭棚子干去了。
反正下大雨也干不了活儿,还不如出去耍耍,搭个棚子一个小时就搞定。
这两个窝子可是天天在出鱼,别说秦父了,就是六叔他们都愿意跟着一起看,看他们四个小年轻天天狂拔,谁不眼热啊。
但凡是个钓鱼的都对秦大河叹为观止。
六叔和大宝他们那几个钓鱼佬只要在超市遇到他就散香烟,转着弯问他一些钓鱼的秘诀。
其实秦大河也讲不清,他钓鱼爆护首先是运气好,其次就是沉得住气。
连续养窝子三天才去作钓,很多人都办不到,更何况还有渔具的投入和饵料选择问题。
要想鱼上岸,得拿粮食换,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几天钓鱼用的玉米估计都两百多斤了,还要费劲的去割草、割芦苇叶子,正常农村人哪有这么多精力去养啊。
至于渔具,鱼竿不说,线组、浮漂铅坠这些东西都是钱,还有大三轮来回跑,光烧油就得烧不少钱了,往市里跑一趟花销可是不低的。
秦父他们这次出去钓鱼也带了不少东西,甚至还从家里拿了一些浮漂过去,三个四五十岁的人兴冲冲的冒着大雨出门了。
老娘也没管,那几个草窝子说不定还能赚点钱呢。再说,秦父这段时间下地也很累,还要帮忙卖鱼,去放松一下也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