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远寒一回到宜城,便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日常的生意中。

    这趟去京市,她只是走了几天,可等她重新站在市场的摊位前,像是已经过去了很久。

    周围的摊主们见她回来,都打趣道:“小姜,你这是去大城市见世面啦?”

    “走的时候还穿得那叫一个讲究,回来的时候,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姜远寒笑了笑,没接话。

    她看了眼摊位,菜都快供不上了,幸好临走前联系的几个摊主挺上道,这几天轮流补货,勉强撑住。

    她当即叫上几个信得过的摊主,重新开会定了菜品种类与供应时间表,为的是年后要正式开始的供菜计划做准备。

    这个计划,她已经提了好几回,将整个市场摊主联合起来,为氮肥厂食堂定点供菜,由她负责对接厂里与整体调度。

    她不是卖熟食的,不会靠薄利去拼价格,她想整合力量,做大做稳。

    至于去氮肥厂投标的事情,就由她来负责。

    元宵刚过,投标就开始了。

    氮肥厂的大会议室里,气氛比平时多了几分凝重。

    今天是厂里年后第一次正式招标会,招的是全年食堂供菜项目。

    饭菜是工人最关心的民生事,这笔单子既稳定又赚钱,自然引来不少竞争。

    姜远寒手里抱着一叠投标材料,准时走入会议室。

    她的出现,引起了一些人侧目。

    “那不是姜远寒吗?表彰大会上她说要来投标,原来不是玩笑话!”

    “不过,她还真敢来啊,她背后不就是市场几个摊主吗,这厂里的供菜,她供得起?”

    有几个中年男人交头接耳,语气里满是轻视。

    更有一位坐在首排的油腻男,语气不屑:“一个小姑娘也来凑热闹,真当招标是赶集呢。”

    姜远寒听到了,却只是抬眼看了他一眼。

    那人是厂里王主任的亲戚王绍春,在厂里做小批发的,借着亲戚关系多年往食堂送菜。

    去年因为质量问题被停了一次,今年卷土重来,准备亲戚搭桥,再次中标。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她都调查过了。

    会议开始,主持人是厂务科的副主任,也请了几位评审。

    姜远寒第一个上台汇报。

    她打开材料,语气沉稳:“我们不是一家商户,是由中山市场联合的多个摊主组成的供菜联盟,每天可供蔬菜超过一千五百斤,种类超过二十种,能覆盖全年变换菜单的基本需求。”

    她翻到一页,继续道:“我们还准备了三个级别的菜价方案,分别应对淡季、旺季和突发事件,确保在物价上涨期间,不涨价、不断供。”

    台下窃窃私语。

    她不紧不慢地补充:“另外,我本人将对接整个供应链,负责统筹与协调,出现任何问题,只需联系我一人。”

    说完,她递上完整标书,然后淡定走下台。

    王绍春冷哼一声,紧接着上台。

    他的方案说得天花乱坠:“我们有自己的小菜场,种得多、送得快,而且我和厂里也熟,合作更方便。”

    说着他扫了姜远寒一眼,笑着抛下一句:“不像有些人,今天说供得起,明天涨价断供,也没人追责。”

    王绍春一向仗着关系在厂里横行,去年因供应出问题被短暂停过一次,这次却依旧厚着脸皮上了投标名单。

    就在评审准备打分时,吴厂长突然站起来。

    “我想请问姜远寒同志,你的市场摊主联盟,签了正式合约没有?如果其中一个摊主突然撤了,造成断供,谁负责?”

    他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安静了两秒,随后几人附和起来。

    “对啊,这种联合体听着不错,但靠不住。”

    姜远寒回头看了吴厂长一眼,眼神冷淡。

    “第一,联盟里所有摊主都有正式签署合同,签了违约赔偿条款,谁敢撤,我有权罚到他们关门为止。”

    “第二,我不靠关系吃饭,也不靠谁递条子来做生意。”

    她视线落在王绍春身上:“别人能不能供得起菜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去年送来的菜烂了一筐,工人投诉三天没人管,是不是你们家送的?”

    王绍春脸色一变。

    有人窃笑。

    姜远寒目光扫向评审席:“如果今天选的是靠关系的人,那我认了。如果选的是真能供菜、稳得住、不出事的人,那我们这摊,就请你们公正看。”

    厂务副主任皱了皱眉,看了眼标书与统计数据,她的价格不最低,但供应最稳,条理最清,流程最专业。

    况且她在表彰大会上,深受市领导的赞誉,吴厂长当时似乎想给她开红灯,可不知怎么的,今天的气氛不太对。

    副主任也不敢轻易拍板,目光转向主位上的吴厂长。

    吴厂长面无表情地翻了翻标书:“姜同志你的方案我看过,确实有条理,不过你毕竟是第一次参与,后头这些联合体摊主能不能说一不二、稳得住人心,谁也不知道。万一你这头签了,三天两头有人甩单,那咱厂里可吃不消啊!”

    王绍春立马附和:“是啊,这事不比卖菜,食堂一顿断了,那是上千人的饭,哪敢赌啊!”

    一听这语气,姜远寒便心中有数,吴厂长今日恐怕是有意另有所属,怕是王绍春早就走了门路。

    可她并不慌,因为她也做了两手准备。

    “吴厂长,我的方案里有备用菜源调配、每日供货公示、责任绑定三重机制每一位摊主都签了连带责任协议,我个人在合同里写了承担损失的保证条款,但他们没有。”

    她顿了顿,平静扫过其他投标人:“他们连明细都拿不出一份,靠什么服人?”

    众人一时语塞。

    吴厂长眉头紧蹙,似乎被她逼得没了回旋余地,正要发话,忽听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宣传科科长快步走入,会场一瞬静了。

    他扫了眼现场局势,似是明白了什么,径直将一封刚传真下来的红头文件放在桌上。

    “厂长,市供销社刚发来的文件,表扬姜远寒带头推进市场菜品流通,开拓食堂供应新模式,上头要求我们厂食堂在供货选择上优先考虑本地改革试点团队!”

    吴厂长脸色微变:“你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