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这时代,百姓还是非常热心的,听到这话都跑上前去查看情况。
不跟后世一样,看见昏迷的人看都不敢多看一眼,害怕被讹诈,落个家破人亡的一场,
老支书便在一旁,赶紧带人过去帮忙。
倒在地上的是个中年男子,已经饿的瘦骨嶙峋,身旁散落了满地的麦子,但现场众人根本没人把注意力放在麦子上,全在关心中年男子的情况。
“老王,老王你快醒醒!有人有水么?快点送点来!”有个中年人在晕倒男子身旁大声喊。
老支书率先反应过来,赶紧让人拿过水壶递过去,见那中年人有些面熟,便试探问道:“你是王支书?”
王支书点点头,疑惑问道:“咱们见过?”
“我是李家庄的支书。”老支书说道。
王支书说道:“是李支书,容我先救人,一会咱们再说。”
他拿过水壶之后,便快速拧开,往躺着的老王嘴里慢慢倒水,随着水逐渐流进喉咙,老王也缓缓醒了过来。
围观的人见状,这才松了口气。
王支书叹道:“我们村没有多的粮食做干粮,刚才他是被饿晕的,如果再不吃点东西,怕是撑不住的。”
他也是没法子,之前村里为了交公粮,已经把麦子都上交了,可仍旧是差一些,无奈去别的村借了些,这才能补上公粮的窟窿。
因此他们村根本没有多的粮食再做路上了干粮了,否则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老王被饿晕,可现在人命关天,没别的办法的话,也只能从公家里拿一些出来给老王吃了。
他们村今年收成不行,可以说是非常倒霉了。
“没大事,我坐着歇会儿就行。”老王虚弱地摆摆手。
粮食现在这么珍贵,他可不能随便就吃了。
老支书见状,动了恻隐之心,便从干粮中拿出两个玉米饼子递过去:“这可不是逞强的时候,先吃一口吧。”
老王看着面前的玉米饼子,正想咬牙拒绝,可老支书已经不由分说塞进他手里了。
王支书见状,也劝说:“老王,快吃一口吧,要是你出点什么事,你家里人该咋过?”
老王是他们家的顶梁柱,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他们家也就不用过了。
老王听到这话,点了点头,随后便接过玉米饼子吃了起来,因为实在太饿,所以吃的狼吞虎咽,一下竟被噎住了,马上使劲锤自己胸口,可却没有丝毫作用。
王支书赶紧把水壶递给他。
他拿起水壶咕咚咕咚喝了几口,这才缓过劲来。
王支书叹了口气,向老支书道谢:“李支书,多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帮忙,我们实在是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万一真出了人命,那他这个支书也是有连带责任的,那时他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老王的家里人,跟着他出来时还好好的,回去人却没了。
“王支书不用气,小事情。”老支书摆摆手。
王支书掏出自己卷的旱烟,递给老支书一根:“李支书别嫌弃,我们村条件不好。”
他兜里倒是还有两包成品烟,可那是送给粮站干部的,可不能抽。
“能抽就行了。”老支书毫不在意。
老王吃过玉米饼子之后,算是缓了过来,王支书让人把散落一地的麦子都重新收拢起来装好。
随后众人便接着往前走。
此时王家村的村民们对李家庄已经很有好感,毕竟刚才出手救了他们村的人。
人家能救老王,要是饿昏倒的是他们,人家也同样会救。
王支书心中暗暗疑惑,他之前去李家庄借过粮食,可那时李家庄的情况和他们村相差无比,根本没有多的粮食借给他们。
这才过去多长时间,李家庄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就焕然一新,一看便知道每天都有的吃。
看来是有了粮食,有机会自己得探听一下情况,最好是交完公粮之后,直接去李家庄走一趟看看。
他们村没了粮食,还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随后王支书便在闲聊中时不时穿插几句试探,探听李家庄的情况。
老支书当然清楚对方的意思,因此每每都打着哈哈糊弄过去,可不能随便透露他们李家庄的情况,万一给李复兴惹了麻烦可就不好了。
毕竟人心难测啊!
王支书试探几次,见一点消息都没探听出来,也就放弃了,害怕引起别人反感,反正到时自己去一趟李家庄,就什么都清楚了。
便在此时,长龙般的队伍后传来一阵骑车鸣笛声。
众人纷纷回头看去,只见一辆货车紧随在队伍后面,车上放着满满当当的粮食,看的众人目瞪口呆。
周围的村基本都是一个情况,还从没听说过有村子开上货车了,现在货车这么金贵,哪是一个村便能有的?难不成是某个村子出了货车司机?若非如此,根本没别的可能。
众人纷纷靠边,把路给让出来。
大家眼中都流露出羡慕神情,能见到一次货车也不容易。
李志岩小声说道:“早知道让复兴开车去送公粮,那样咱们也倍有面子。”
李家庄的村民们都知道李复兴会开货车,他之前便开着回村采购过生菜。
老支书一瞪眼,随即一脚踢在李志岩屁股上:“志岩,以后要是再说这话,我可就村规处置了!”
复兴是他们李家庄的隐藏王牌,是不能暴露的存在,知道的人多了,那危险系数也就高,那样很可能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李志岩明白自己说错了话,赶紧给了自己一巴掌:“支书您放心,我记住了!”
村规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真那样处置他,估计半条命都要丢掉。
老支书见李志岩态度诚恳,这才满意地点头,也没再多责怪。
毕竟责怪也是要适度的,否则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待到货车离开后,送粮队伍才继续赶路。
众人都想节省些时间,因此走的都很快。
李家庄的情况还行,毕竟有牛车帮忙。
之前做的准备,可算是用上了。
到了八点多的时候,队伍终于到了粮站,此时粮站已经排了一条长长的队伍,众人赶紧凑过去,否则一会儿人会更多。
站定之后,老支书便看到一个中年人走过去,陪笑着问道:“领导,您看公粮现在能交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