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古今之典耀华夏》虽然第一部只有21集,可单单前期筹备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

    好在刘小莉能力出众,负责制片人的工作,为胡小北减轻了不小的压力。

    胡小北本身的工作效率又极高,凭借对拍摄流程的精准把控,以及超强的统筹规划能力,这才在一个半月的既定拍摄周期内顺利杀青。

    也就是说,从胡小北回京开始算时间的话,拍摄这部剧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这还不包括后期制作的那一周时间。

    截止4月28日,这部剧正式制作完毕,且交由央视负责后续宣传、播放等问题。

    这段时间里,参与合作的主要演员基本都是老戏骨。

    他们平均水准很高,演技精湛,每个人都在演艺生涯中积累了深厚的表演功底,以及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胡小北拍起戏来很是畅快,根本不需要花什么力气和心思去调教演员。

    只需要提前和演员沟通好相关角色的定位,以及自己想要表达出来的效果。

    这些老戏骨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以及对表演艺术的深刻理解,就基本不需要他再去操心了。

    甚至在很多时候,他们绝佳的表演还能给胡小北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灵感。

    与之相比,学生们的水准就差了很多。

    好在他们大多饰演的是龙套角色和群演,加上胡小北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合理的安排,倒是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而且,经过这部戏的磨砺,学生们的演技水平还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安小茜。

    她身为这部戏的主角,几乎每一集都要和一两个老戏骨对戏。

    这些老戏骨要么是来自人艺、话剧院之类的在编人士,要么就是北电的前辈,演技稍微差点的,都没有资格混上一集主角戏。

    比如在《封神榜》中以沉稳大气的表演风格塑造姜太公的蓝天野老爷子,他在话剧舞台上同样成就斐然,还在某类不可言说的领域内,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又比如在《茶馆》中饰常四爷,将人物正直、倔强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还在《西游记》里饰演太上老君的郑榕老爷子。

    还有在话剧领域获奖无数,凭借《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被观众熟知的梁冠华,他在剧中对角色的精准演绎让人赞叹。

    当然,这个角色可能不怎么出名,知道的人不多,可如果说起《神探狄仁杰》里胖胖的狄仁杰,想必很多人都会知道他是谁了。

    这类叫不出名字的老戏骨很多、很多。

    比如在话剧《哗变》中展现出超强台词功底和精湛演技的吴刚,后来靠着《人民的名义》等作品才走红,他的表演也很细腻且富有张力,只是现在还不怎么出名。

    还有《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冯远征,他的演技曾经吓坏了一代女性观众。

    当然,更少不了毕业于北电表演系,毕业后曾被分配到中央戏剧学院担任台词老师的中生代演员代表人物——王志文。

    王志文此人台词功底深厚,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语调极其富有感染力。

    他的大段台词不仅节奏把握精准,而且声音抑扬顿挫,情感十足。

    业内关于他的台词有一种说法,王志文的表演是可以直接听出来的。

    因为哪怕不去看他的表演,单单只是听他的台词,都能将角色的情感和情绪充分表达出来,让观众轻松代入剧情。

    当然,这也不是说他的表演水平就差了。

    王志文的表演十分细腻,能通过眼神、面部肌肉的微妙变化,将各种复杂而又真挚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

    哪怕在一些情绪激烈的场景中,他也能收放自如,将角色的情感爆发演绎得真实而不夸张,表演极具感染力,让人沉浸其中。

    这些老戏骨们在与安小茜对戏时,也会从表演细节等各个方面给予她压力、启发和教导。

    有着老戏骨们轮番给安小茜上课,手把手的教她演戏。

    再加上有胡小北在旁开挂指导,安小茜这段时间的演技水平上涨飞快,堪称一路狂飙。

    就好比玩游戏时,有全服务器的顶级大号轮流带着一个小号练级打怪,那升级速度就像坐火箭似的。

    如果说一开始表演时,安小茜还是靠着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找不准道路和方向。

    那么现在,在众多前辈的悉心教导和引领下,她仿若于重重迷雾中寻到了那破晓曙光,找准了前进的方向,踏上了又宽又阔的通天大道。

    她的演技也随之突飞猛进,犹如破茧成蝶、脱胎换骨。

    这部戏的拍摄对于安小茜来说,不仅演技上收获满满,经济上也是小有斩获。

    按此前分析,胡小北应该能通过这部剧盈利千万元,而安小茜母女则分别获利近百万元。

    而且这些收入都是不需要扣税的,或者说,符合了这段时期的某个政策,这部分收入是可以免税,甚至还能拿补贴的。

    如果没有走官方的流程、没有和央视方面合作、没有北电背书,胡小北又哪里会知道,哪里能走通这些环节?

    虽然安小茜拍摄了半年的神雕,才得了不到三十万的片酬。

    可真要以她现在的咖位和影响力而言,随随便便拍上一个广告,接个代言,赚个一百万还是很轻松的。

    哪怕是再去接戏,一百万的片酬也不算高。

    拍戏的这段时期里,胡小北一直在关注华夏船舶(PS:就是中国船舶,现在还是沪东重机)和海通证券(PS:现在还叫都市股份)的事情。

    首先,海通证券(都市股份)的股价一直在4-4.81元左右的区间浮动。

    以他的研究来看,即便碰到大牛市,要涨二十倍也是很难的,而且这只股票的涨跌幅也会很大,不太稳定。

    华夏船舶(沪东重机)就不一样了,体量足够大,后台足够强,且近二十年里,国家对这方面的投入只会越来越高。

    华夏船舶(沪东重机)现在的股价大致在5-7元左右的区间浮动,即便遇上大牛市,一百倍的涨幅也有点难,不过四五十倍的涨幅应该还是有的。

    唯一让胡小北不确定的,就是这个沪东重机以后会不会重组成他所知道的那个华夏船舶。

    这个问题从一月份开始,一直让他纠结到了现在,眼看着四个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大牛市即将到来。

    胡小北深知,也到了必须做出决断的时候了。

    四个月的时间里,胡小北不仅自己查询了华夏船舶(沪东重机)的各类讯息。

    也通过刘小莉和安教授家中的关系,侧面了解过个中情况。

    当然,并不牵涉到什么机密内容。

    因为2005年时,船舶行业正处于整合发展阶段,国家有推动船舶工业资源整合、打造大型船舶企业集团的政策导向。

    沪东重机作为船舶制造领域的重要企业,有参与行业整合、扩大规模的趋势。

    况且,沪东重机当时已经在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不仅在船舶主机制造方面有深厚基础,还在向船舶配套等其他领域延伸。

    业务的多元化和规模的扩大,使得其原有的“沪东重机”名称已经难以涵盖未来的业务范畴,有更名以体现企业整体业务布局的需求。

    这种事情都是半公开性质的,且早已在某些圈子里不断造势。

    不仅在安家和刘家那里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信息,即便是在该领域相关人士眼里,也算不上什么秘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