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20日《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暂时条例》正式实施,明确网站要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

    不过,由于技术和现实条件限制,暂时仅针对国内大型网络论坛和网站进行监督管理,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

    2月21日,随着小龙女戏份的正式杀青,胡小北、安小茜、刘小莉三人带着来福和candy,驱车回到京城。

    周小文因为抹不开面子,依旧身陷神雕剧组,起码还要耗费一个月的时间。

    即便如此,比起原时空里4月底神雕才杀青来说,还是快了很多。

    胡小北之所以赶着回京城,一则是小龙女戏份杀青,他再待在剧组的话,就要压缩余敏捷手中的戏份了,到时候反而不美。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此前拍摄的《湘夫人》短片已经通过央视审核,惊艳众人。

    相应的,《对话古今》系列的拍摄也需要进入筹备期。

    他这个主心骨若是不在的话,很多事情便难以推进。

    可以说,回京城对于接下来一系列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而《对话古今》系列的拍摄筹备更是重中之重。

    此次将拍摄《对话古今》系列的第一部,也就是《对话古今之典耀华夏》的7部21卷内容。

    胡小北计划拍摄21集,刚好每一个典籍拍摄一集内容。

    这21集的内容里,代表“阳”的主角古京是以第一人称视野进行拍摄,并不会露脸。

    真正的露脸的是代表着“阴”,或者说代表着“阴阳合一”形象的“古今”,也就是将会由安小茜来饰演的男装主角。

    而这个“古今”也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主角其实分布在每一集中,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两三个。

    也就是说,起码有着21个分集主角。

    如此多的重要角色,想要找到适合的实力派演员难度极大,所以需要官方牵头,与央视共同负责。

    这样一来,胡小北就能申请、调配官方和央视的一些资源,用于配合《对话古今》系列的拍摄。

    就拿演员选择来说,他可以打着官方旗号,让人艺、军艺等机构以及一些老戏骨配合拍摄。

    只要胡小北心够黑,演员开支方面,50万以内是绝对可以搞定的。

    当然胡小北也不至于这么干,他也不差那点钱。

    分集主要演员能给一万一集,就已经十分够意思了。(PS:不算天数)

    在这部剧的演员开支方面,假设分集主角每人拍摄一集,按照一万一集来算,21个分集主角的开支就是21万。

    若考虑到有其他重要角色,这个数字再翻上一番也是可以的,到顶估计也就50万的开支。

    加上饰演“古今”的主演安小茜,假设其片酬为1万1集,那么片酬就是21万,主要演员的总开支就是71万。

    当然,鉴于安小茜主角的身份和她现在的名气。

    正常情况下,这种价格是请不来的安小茜,所以胡小北会在别的方面进行补偿。

    群演方面,可以找人艺和北电的学生来充场。

    按日结工资来计算,每天约0.5万元(50人×100元/天),一天拍一集,群演拍上21天也不过是10.5万元。

    假设拍摄周期为两个月左右,若群演持续工作两个月(按60天左右算),群演费用则是30万。

    这样算下来,演员总开支预计在100万左右。

    场景租用方面,依靠官方资源和央视的合作,可以免费或者用较为优惠的价格租赁古装场景场地。

    每集场地费用算1万元,21集就是21万。

    道具大部分可以借用或租用央视、人艺之类的库存,仅少量特殊道具需要定制。

    假设每集借用和定制道具费用按1万元算,21集共21万,场景与道具总费用大概42万,大气点凑个整数,也不过50万元。

    设备可以从央视和北电以内部优惠价格借用、租赁,意思意思,每集设备租赁费用1万元,21集共21万元。

    人员工资方面,导演胡小北自己来干,暂时不算。制片交给刘小莉,这部分成本算21万。

    摄制组由央视专业团队构成,每集人员工资支出1.2万元,21集共25.2万元,设备和人员总成本约67万,索性按100万元来计算。

    后期制作方面,剪辑胡小北自己来把控,暂时不算。

    调色工作可以交给北电师生,以每集1万元计算,21集共21万元,

    特效和音效方面,因为主要是历史文化题材,特效需求相对简单,每集0.3万元,21集共6.3万元,后期制作总成本约27.3万。

    但胡小北对背景音乐的要求很高,将之交给了官方处理,费用不高,凑个整数算50万也不多。

    此外,还有其他杂费。

    剧本创作方面又是胡小北,暂且不算。

    由于在京城拍摄,剧组拍摄期间的差旅食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也可以按照每集0.5万元计算,21集共10.5万元。

    宣发借助央视平台和官方渠道,这个完全不需要胡小北去考虑。

    将以上各项费用相加,可得出总费用约为310万元左右。

    若算上胡小北个人的导演、拍摄、统筹、版权、改编、剪辑等等开支,则不好统计了。

    假设胡小北个人综合算90万元的,版权不算,那么整体费用开支就是400万元左右。

    即便将这个数字再翻上一番,800万元也是绝对足够拍摄的。

    实际上,胡小北、安小茜和刘小莉的收入都会算在投资里,这意味着实际投资基本不会高于268万元。

    只不过因为合同原因,版权也好,胡小北的个人收入也罢,其实并没有计算的意义。

    因为这部剧的收入分为央视独播收购价和音像发行收购价,两个互不相干的部分。

    当然,这也是因为背靠官方,与央视合作,且胡小北身后还有北电支持,有着充足的资源可以调配。

    满足了以上这些条件,才能将拍摄资金控制在400万-800万。

    否则,真靠私人公司来拍摄这种精品历史剧,拍摄资金即便涨到1500万,也是未必够用的。

    此时的央视财大气粗,每年购买新剧的资金有四到五亿软妹币。

    无论是《汉武大帝》还是《对话古今之典耀华夏》,央视购买的都是独家播出权。

    在版权有效期内,制作方不能再将该剧的播出权卖给其他电视台。

    《汉武大帝》作为2005年央视开年大戏,央视购买其播出权花费4500万,该剧共58集左右,平均每集价格约77.6万软妹币。

    而《对话古今之典耀华夏》第一部21集的收购价是1680万,平均每集80万软妹币。

    值得一提的是,这1680万收入完全归制作方所有,与央视无关。

    也就是说,这部剧还没开始拍,仅靠央视独播收购这一项,就已经确定会盈利800-1400万了。

    好在有央视兜底,只要拍出来的内容不是太差,基本上央视方面都会认可。

    在其他盈利方面,现阶段也就只有制作并发行该剧的DVD、VCD等音像制品,通过在音像店等渠道销售来盈利了。

    《汉武大帝》的音像发行权最终以每集17.5万元的价格,转给了中凯文化,卖出了1015万元。

    《对话古今之典耀华夏》估计还不如《汉武大帝》,按道理来说,大概率也就卖个300万-350万的样子。

    现在究竟能卖多少,那就不好说了。

    因为这部分收益的分配,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音像制品的收益全部归央视所有,与胡小北无关。

    合同中还对版权归属、各方权益与责任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范,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与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

    这么看来,好像只有北电和人艺吃亏了。

    其实不然,人艺的演员们得到了锻炼和露脸的机会,更得到了分集主角的饰演,这对他们来说也是很不错的机会。

    而北电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一则锻炼了学生,二则帮到了自己人。

    最重要的是,胡小北还会在事后给人艺和北电两所学校分别捐款100万元。

    不出意外的话,这部剧只要一拍完,央视的采购款就会到账,效率极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