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都市小说 > 重生:与天仙一起生活的日子 > 第194章 《淇奥》
    《淇奥》出自《诗经》,原歌词是“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这首诗歌本为赞美卫国武和(卫武公)所作,诗中借绿竹起兴,塑造出才学渊博、品德高尚的君子形象。

    全诗共三章,每章九句,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

    胡小北虽未对歌词进行改编,但却精心编排了旋律与配乐。

    当小龙女弹唱起《淇奥》时,要能间接传达出林朝英对王重阳的深情与遗憾,可又需要掌握好一个度。

    当然,曲子还没开始制作,纯属纸上谈兵,现在只是安小茜在弹琴轻唱,营造出相关氛围,以便后期制作。

    小龙女的嗓音偏清冷空灵,和着改编后的旋律,将林朝英对王重阳那份深沉而又无奈的情感缓缓唱出。

    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从心底流淌而出,带着淡淡的哀伤与眷恋。

    在她的演绎下,林朝英的深情与遗憾被展现得比较空洞和茫然,因为小龙女现在并不懂这些感情上的事。

    即便如此,也让杨过不禁沉浸其中,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当然,在后期制作时,既会展现出小龙女茫然的一面,也会通过背景音乐和剪辑的方式展现出这首诗歌的情感。

    毕竟,小龙女的声音是有配音的,而歌曲却会是安小茜自己的声音。

    一曲终了,现场短暂的寂静后,响起了轻轻的掌声。

    胡小北满意地点点头,对安小茜的表现十分认可,没有白费这么长时间的练习。

    他走上前,对安小茜赞道:“茜茜,刚才表现得非常好,情感的把握很到位,继续保持。”

    安小茜微笑着点头,虽然被寒风吹得有些瑟瑟发抖,但能得到“导演”的肯定,心里还是暖暖的。

    接下来的拍摄中,安小茜和黄小铭配合默契,将古墓中的剧情演绎得丝丝入扣。

    尤其是在小龙女受伤定情的那场戏里,两人通过细腻的表演,将杨过和小龙女之间纯真而又深厚的感情展现得感人至深,却又有所不同。

    胡小北在监视器后看得全神贯注,适时地喊出“咔”,对一些细节进行指导和调整。

    随着拍摄的推进,古墓戏份逐渐接近尾声。

    虽然拍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寒冷的天气、复杂的场景布置。

    但在胡小北的精心指导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而改编后的古风歌曲《淇奥》,也将成为这段剧情中画龙点睛的一笔,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胡小北是出了名的快枪…拍摄速度快√,哪怕因为演员调配问题有所延误,也在五天内将古墓戏份拍摄完毕。

    此时,安小茜在神雕中的戏份就只剩下有限的几个大场景、大群戏镜头没有拍摄了。

    虽然这些镜头加起来不过几分钟,可对于安小茜来说,却需要空耗时间去等待。

    这个过程或许是半个月,或许会是一个多月。

    就在这时,余敏捷总导演因为拍摄神雕积劳成疾,不得不暂时卸下拍摄任务,躺在床上打点滴。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哪怕只是因为疲劳导致而卧病在床,没有三五七天的时间来休息,那也是难以恢复的。

    原时空里的余敏捷也差不多是这个时间段病倒,只是那时候只有他一个总导演,很多戏份只能等着他自己去拍摄。

    现在就不一样了,且不说有经验更丰富的周小文在,还有刚拍完古墓戏份,闲着没事干的胡小北在。

    鉴于资金压力,大胡子自然不会等到余敏捷恢复过来,再去进行相关戏份的拍摄。

    余敏捷的摄影和导演能力还是可以的,尤其是摄影方面,那是他的老本行。

    可他在管理剧组,统筹规划方面确实差了周小文不少,就更不要说和胡小北比了。

    剧组在余敏捷管理期间发生了不少问题,不是演员时间没协调好,就是道具出了问题,凡此种种,多不胜数。

    大胡子也知道余敏捷的长处和短板,可毕竟是自己人,有些难得的机会,还是会尽可能的想着让余敏捷来拍摄。

    就拿三场大群戏来说,胡小北就根本没沾过边。

    此时余敏捷病倒,而他又面临着投资方的资金紧张问题,再这么拖着,也确实不是那么回事儿。

    大胡子索性趁着这个机会,将大群戏的拍摄交给了周小文。

    呃…也就是变相地交给了胡小北拍摄。

    胡小北得此良机,自然是第一时间将小龙女的大群戏先拍摄完毕,然后才会考虑其它。

    说到大群戏的拍摄,原时空里却是晚了近一个月。

    直到3月初才开始拍摄校场戏,3月中旬才开始拍摄小规模的襄阳大战戏份。

    此后直至4月中旬左右,神雕剧组的大部队一直耗在襄阳大战的拍摄之中,难以自拔。

    也就只有部分演员因为相关戏份已经拍摄完了,这才分组去了桃花岛拍摄其它戏份。

    据说,这场戏动用了300名台州武术学校学生和500余名当地群众演员,共同演绎“蒙古大军围攻襄阳、郭靖率众抗敌、宋蒙大军对垒”的宏大古代战争场面。

    不过,这一说法有些夸大,实际参与人数可能最多只有四五百人。

    因为武术学校的学生应该只来了一百多人,这一情况也能从当时一则关于斗殴事件的新闻中得到印证。

    原时空里,3月25日中午,有一百多名来自武术学院的学生负责扮演溃败的蒙古大军。

    由于角色设定为败军,所以导演要求化妆师在他们脸上涂抹黑泥,以呈现出更真实的拍摄效果。

    可在化妆过程中,一名学生群演向化妆师提出不要涂太多黑泥的要求。

    但是,在剧组里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化妆师,又哪里会去搭理一个小小的群演,因此并未理睬。

    这一小小的矛盾,瞬间点燃了群演们的不满情绪,双方就此产生摩擦,互相看不顺眼。

    两人还因此发生冲突,很快,矛盾升级,冲突演变成了群殴,场面一度失控。

    整个打架过程持续了十多分钟,一直到武术学院的老师赶到现场,这场混乱才得以平息。

    冲突导致化妆师下巴被打肿,额头出血,就连一旁的摄影助理和灯光助理也受到牵连,受了轻伤。

    由此可见,学生们虽然在气头上,可下起手来还是有一定分寸的。

    好在事件并未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