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爸把闺女拉到一边,小声道:“丫蛋,你把他们俩也一道带着吧,实在不好推脱。”
那两人一个是村长二儿子王福,另一个则是本家堂哥周大勇。
他们朝周菲雅看过来,笑得很是讨好。
周菲雅脑子嗡嗡直响,“爸,这事儿你们到处嚷嚷,就不怕全村人都来找你?”
周爸使劲嘬着旱烟,他有什么办法,村长那儿是几个孩子去开介绍信知道的。
知道了来找他说情,周家还要在村里生活,他能一口回绝掉?
至于堂侄大勇,是和老三一起喝酒时知道的。
堂弟一家连着三天上门相求,再拒绝亲戚都没得做了。
周菲雅也无奈,问:“那爸你和他们说没有,钱丢了,赔了我们可不负责!”
周爸忙不迭地点头,“都说清楚了,你就是给他们领个路,剩下的不管。”
行吧,周菲雅只能同意。
年节前,火车站的人格外多,众人都小心地抱着行李包,尽量挤在一起上车。
但人实在太多了,周家人到底被冲散了。
等火车开出好一阵,走散的周大嫂和周三哥才找过来。
两人形象都不太好,周三哥骂骂咧咧的,他的行李包被人划了道口子,好在钱不在里面。
而周大嫂衣衫有些乱,脸也黑着,刚才挤车时不知被谁揩了油。
不管怎么说,一行人总算是聚齐了。
早被周菲雅叮嘱过的众人看谁都像坏人,精神紧绷。
好不容易到羊城时,一众人都脚底打晃,眼袋青黑,疲惫到了极点。
周菲雅也累,带着他们甩掉车站前拉的人,坐上公交车到了上两次住的招待所。
用介绍信开了三间房,六个人先睡了个昏天暗地。
直到快天黑时大家才精神起来。
周大嫂热得直扇风,“这羊城和咱家那边可真两个温度啊,我都快热死了。”
刚换过一身衣服的周菲雅好心建议,“你可以把里面的棉马甲脱了。”
秋衣毛衣,再穿马甲和棉袄,在羊城不热才怪。
周大嫂讪讪笑了下,“到也不是很热。”
周菲雅恍然,只怕这棉马甲里面另有乾坤吧?那她就不管了,反正大家都是成年人。
一行人简单吃了点东西,心急的周三哥就催问:“丫蛋,到底去哪儿进货?快带我们去。”
周菲雅白了他一眼,直接和其他人说:“批发市场开门早,到半下午基本都已经关门了。”
“明天早点起去,一会儿你们可以在附近转转,看什么货好卖,大家心里也有个数。”
“等进货时,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建议不要选成一样的,怕回去不好卖。”
周三哥被无视心里憋着火,但想到还要用她只能忍着。
听了这话就直接把气发到了外人身上,他朝王福和周大勇次了句:
“听见没有,你们进货不要和我们进一样的!”
王福在村里也是被追捧的人,根本就看不起周老三这个混货,他脸色一沉就想骂人。
周大勇却是个机伶的,忙拉了下王福,笑着应道:“放心吧,我们也没带多少钱。”
周二哥自打下了车那眼睛就不够看了,此时也不管众人的小心思,起身道:
“小妹,那我们就出去转了,你和大嫂是女人还是在招待所待着吧。”
他觉得只要小妹比自己掌握的信息少,说不定这回赚得最多的就是自己了。
周大嫂见几个男人都走了,心里也痒得很,生怕自己吃亏,又不敢独自出门。
“丫蛋,咱们也出去逛逛啊!”她想拽个人一起。
周菲雅摇头,“我不想逛,大嫂你别乱走,也别往背街的地方去。”
周大嫂有些失望,但到底没敢走太远,只在招待所附近转了一圈。
翌日一大早,众人早早吃过东西就直奔批发市场。
果然,天还没亮,这里就人声鼎沸,到处都是喧哗声。
看着人挤人人挨人,到处用各种方言砍价还价的人,先进村的人全都惊呆了。
这、这可以过年赶大集还要热闹啊!
所有人都看向周菲雅,想看她要进什么货。
周菲雅知道这些人的打算,打从今早开始他们甚至连吃食都跟自己选一样的,学得彻底。
虽然只觉得无奈又烦躁,但她还是努力忽视身后的一群人,不能让他们影响自己赚钱。
临近年前,批发市场的衣物都偏向喜庆化。
各种红色的内衣外衣棉衣袜子,层出不穷,针织衫帽子围巾床上用品让人眼花缭乱。
周菲雅先挑货,中意了再问价,但却不买,就这么连着逛了三条长档口。
先进村众人急得不急,周老三拽住她,“刚才那红袜子才一毛钱你怎么不买。”
其他人也都狐疑地看着她,觉得周丫蛋是在故意溜他们。
周菲雅叹口气,“只看价是不贵,但再加上来回路费和食宿,你们觉得在家里卖两毛能赚钱?”
“还有,要想到有丢货损货的可能。”一个个的不长脑子,只看进价不算隐形成本的吗?
被怼了一通,众人犹如醍醐灌顶,再看市场上的货品时心里就都会算成本了。
可要说进什么货还是没有主意,全都下意识朝周菲雅看去。
周菲雅心很累,还想等这些人选完商品之后再买自己的,但他们却只盯着自己!
这种感觉,让人很暴躁。
算了,既然如此他们不选,那就别怪自己抢占先机了!
打定主意后,周菲雅便专心的考察适合自己商品。
有一份卖尼龙袜子的,染色有些不均匀,被随意的扔在角落里。
周菲雅举起一捆问被其他进货人围住的老板,“这个瑕疵袜子怎么卖?”
老板不耐烦的瞥过来一眼,操着带口音的普通话道:“两块一捆,一捆50双。”
那不就是4分一双?!
周菲雅心头一喜,可还没等开口,她就被人用力挤开了。
“我要两捆。”周三哥开心扑过去直接抢过两捆抱在了怀里。
接下来,周大嫂,周二哥,王福还有周大勇,全都学周菲雅,每人取了一捆。
那老板打发走别的顾,打量这一群人,问了句:“你们一起的吧?拿十捆给十八。”
一行人相互看看,还是周老三先开口,“丫蛋,你先付钱吧,回去我们再给你。”
周菲雅到是没意见,她付了钱后,周大勇很积极地扛起了包。
再往前走,路过加厚版的秋衣,周菲雅没什么兴趣,但周大嫂却觉得挺好,便买了五十套。
打这儿起,一行人好似终于开了窍,不再紧盯着周菲雅。
到后来,几个男人结伴走开了,他们更喜欢那边一排卖鞋的档口。
周大嫂拖着半个麻袋包,累得直抹汗,“丫蛋,要一直扛着包吗?这也太累了!”
“哦。”周菲雅好心地帮她指了个方向,“那边有专门帮人扛包的,一天五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