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时间线且回溯到宣和四年的七月底,视野也挪回高丽半岛。
由于赵子称的海船队有选择性地一边封锁消息、一边散播假消息,
宋军和宋江军在高丽战场上的情报工作,对女真人和高丽人都形成了绝对碾压。
不管宋军和宋江军在战场上的实际战斗能力如何,至少他们能比敌人更早知道全局情况,知道另外两方势力的最新动向。
有了这样的独门优势,自然能够无比精准地抓住战机。
七月三十这天,北线的金兵才刚刚抽调走七八天,位于高丽半岛南端全州、金州等地的宋江军,就知道了这一情况,并且收到了赵子称命令他们全力出击北上的命令。
七八天绝对算非常快了。因为在辽东半岛乃至鸭绿江一带活动的大宋间谍商船,打探到消息后还得先回报给身在登州的赵子称,赵子称还要做出决策后再让人传达命令给李俊、宋江。
整整三个步骤,在七八天里就完成,已经堪称逆天。
也就是高丽半岛从南到北总共八百多里地,才能如此快周转传递——用中原的八百里加急在高丽地区送信,如果不考虑山区崎岖的问题,理论上一天就能从最北面送到最南面了。也难怪这地方后世报天气预报都不用分地区的,直接一条就涵盖了全国的天气。
宋江刚收到命令时,还稍稍有些狐疑。不过李俊告诉他,朝廷的援军也会很快抵达,希望宋江动作快一点,沿着高丽半岛西海岸往北推进,这样朝廷大军也就没必要再绕路去最南边登陆了,省得折返跑浪费。
听说有朝廷援军,宋江立刻不敢怠慢了,知道赵子称这是派人监视他呢,于是在三天之内就发起了新的攻势。
因为宋江之前稍稍消停了一会儿,攻势一度放缓,高丽军的防御多多少少也有些松懈。宋江再次猛攻之后,高丽军外围立刻出现了瓦解之势。
这也不能怪高丽无能,主要是高丽国的精锐,在之前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在保州前线被金国杀伤消耗得太惨了。
主力部队一万一万地被歼灭,都不止两三波了。连后续新竭泽而渔强行拉壮丁的新兵,也被金军绞肉消耗掉了很多。
如今宋江再以李逵、武松、花荣三路为先锋,分兵包抄,很快在高丽南部打出凌厉的穿插。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沿着西海岸推进的花荣,就拿下了全州以西的全部沿海地带。
沿着东海岸北上的李逵和武松,拿下了高丽国的东京——大致包括后世韩国的大邱,以及大邱下游的重要海港浦项。
玩过“大航海时代”系列游戏的都知道,浦项和釜山分别是韩国东部和南部最重要的海港,也是韩日贸易的两大枢纽节点。
后世的大邱城一带,就是被李逵带兵攻下的,而后世的浦项港,则是武松的手笔。整个过程,也没什么值得赘述的。因为高丽南部地区确实自古没什么坚固城池,基本上只要野战能打过,再配合中原王朝明显比高丽人发达得多的攻城武器技术,随随便便就能碾压。
以高丽人的守城手段,南部诸城只要弄几架云梯就能爬上去。高丽人此前筑城比较完备的地区,主要也是集中在北边跟辽、金接壤的保州。因为只有那里才要提防中原王朝的大军进攻。而在南部海岸,高丽人花那么多钱普遍筑城有什么用?提防扶桑人登陆么?
这个时代扶桑入侵的威胁很小,而且就算扶桑人要登陆也没法靠筑城防。除非你把整个海岸线附近的城都筑好,那工程量就太大了。而只要有漏洞,扶桑人就能专挑你漏的地方登陆,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别浪费这个钱粮了。
种种因素,都导致宋江的初期推进很顺利。
完成第一阶段的穿插突进后,宋江军继续北上,合击清州、尚州。
不熟悉棒子地理的看官,或许对这个进展没什么概念,但只要知道打破这里之后,再北上就能直捣后世的汉城-仁川一线了。
朝鲜八道里,有忠清道和庆尚道,忠清道的“清”字就是由清州而来的,庆尚道的“尚”字也是由尚州来的。打下这些地方后,朝鲜八道的南面四道半壁江山,除了汉城周边那一道外,其他三道就都占了。
而到了这一步,又有两个对汉人而言非常有利的好消息又传来了。
首先,便是赵子称派来监视宋江、并肩作战的援军,终于在清州附近登陆了,并且跟宋江会师。
眼下直接负责围攻清州任务的是花荣,但宋江和吴加亮也都亲自坐镇清州战场,负责调度全局。宋江军如今膨胀到两万多人的总兵力,其中一小半是高丽本地发动起来的穷人,占到四成。还有六成是中原来的老兵。
此外还有几个小头目,如史进、刘唐、裴宣等人,各自领兵执行一些具体的作战任务。
听说赵府君的援军到了,宋江不敢怠慢,带着吴加亮和花荣亲自出迎。
而援军主将一共有两人,分水、陆各司其职。
陆路的马步军主将,乃是莱州兵马都监呼延灼,水军主将乃平海军指挥使呼延庆。
呼延灼手下还有徐宁、岳飞二将,呼延庆麾下则有李俊。
官军的援军总人数达到了六千人,其中呼延灼领兵四千,包括一千骑兵和三千步兵。呼延庆手下则有两千水兵,不过这些水兵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上岸充当步兵陆战,这个时代的海陆军分别没那么严谨。
宋江自己有两万多人,一开始听到官军总人数只有六千时,还没太敬畏。虽然他去年被官军打得很惨,到处撵着跑,但最近小半年他已经重新在高丽人身上找回了一些自信,觉得自己又行了。
但看到这六千人的装备水平、军容军纪后,宋江还是不由自主捏了一把汗,立刻收起了之前的轻视之心。
赵子称的身份太敏感,作为宗室,他不能随便扩军增加登莱的编制内官兵人数,所以也只能尽量走精兵路线,在操练和装备上都要做到更好,这才有了宋江如今看到的这个样子。
赵子称内心其实也想得挺周全,他是打算模仿后世德国人被条约束缚时的“十万陆军”模式,一战后德军被凡尔赛条约束缚,军队人数不能超,那就走精兵路线,提前数年按军官或至少是士官的标准操练普通士兵。一旦条约枷锁被解除,可以合法快速扩军了,那这十万人人人都能当基层军官,至少也能当个班长甚至排长。
赵子称也是这么想的,在徽、钦二帝出事之前,他赵子称如果扩军人数太多,那一旦被人揭发就完蛋了。
领先时代版本半步是先驱,领先时代版本两步就成先烈了。所以这种精兵路线至少要走到靖康之耻前夕。
这六千官军士兵里,一千骑兵人人都有装备钢甲,战马质量也不错,还都配备了马铠,至少是皮质的马铠。
这都是赵子称在登莱种田一年多、加上之前在江南平叛方腊、治理苏杭累积的宝贵资源。铠甲的钢材,都是水力锻锤冷锻的。
那三千专职步兵,主要是装备了冷锻双钩枪的长枪兵,比普通长枪兵武器精良得多,还经过了反骑兵作战训练,由徐宁专门操练了一年反骑兵的长枪阵和钩镰枪法。步兵也都装备了轻薄的钢甲,防御力绝不逊于宋人原有的步人甲,但总重量轻便一些,承力结构设计也优化了很多,穿着没那么累,可以支持较长距离的行军作战。
最后的两千水军,主要是装备了刀盾和神臂弩。这些士兵主要是当远程兵种训练的,因为在海上和江河里也确实没什么近战的机会,练好弩箭阵就够了。真被敌人接舷跳帮了,再换刀盾肉搏,而且刀盾肉搏的训练也可以适用于陆战。
而且,赵子称麾下的士兵,看体格、军容也看得出来,平时操练绝对不轻松,但军食也绝对有保障,如果吃得不好,绝对扛不住这样的训练和坚甲利兵。
双方会晤之后,宋江很快被带到官军主将呼延灼面前,双方一番套后,呼延灼就问起宋江眼下可有什么困难、攻打清州城需不需要官军帮忙。
宋江已经在清州城下付出了一些代价和努力,眼看很快就能取得战果,所以也不希望被分走功劳。
更主要的是,他也想在友军面前显示一下肌肉,别被人看轻了,便如实说道:
“高丽人确实还有一些战力,不过清州绝对是可以拿下的!这个月之内就能拿下!实不相瞒,为了攻打这座清洲城,我军也战死了数百将士和两名头目,受伤者近千。不过城内的高丽军主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呼延将军看我破城便是!
等破了清州,再北上仁州、水州、广州等地时,就看呼延将军的威风了,我们也好歇息一下。至于汉江以南最后的核心坚城杨州,估计要我们双方合力。”
宋江一边说,一边指着高丽地图给呼延灼讲解。
仁州、水州两地,大致就是后世的仁川,而广州则是后世汉城南郊的一些地方。拿下这三州之后,就可以从南面合围杨州、也就是未来的南棒都城了。
呼延灼见宋江打上头了,起兵至今还折了两个头领,也就不跟宋江抢了,让他独自打完眼前这一战,也好看看宋江的实力,让宋江出出气。
呼延灼自己刚刚渡海过来,部队适应环境也需要几天,就暂时观战好了。
他只是出于礼貌,随口问了一下攻打清州、全州时折损了哪些头目,最后得知是两个名叫张青和孙二娘的家伙。
呼延灼并不是穿越者,也就不知道这俩人有吃人的劣迹,只当是普通义士。要是赵子称在这里,说不定会觉得,让这俩人死在跟棒子的外战中,也算是给他们机会洗白了。
另外,听说死了的这两个头领,跟宋江手下猛将武松似乎关系尤其不错,不知道武松得知后,会不会愈发愤怒,在东边对棒子打出更好的战绩。
……
呼延灼抵达后的次日,宋江为了露个脸,就激励弟兄们对清州发起了最后的总攻。
“弟兄们!不能让朝廷看扁了咱!城里的高丽人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这次的功劳全都是我们的!只要打下清州,随便弟兄们劫掠三日!”
城里都是棒子,还杀了自家兄弟,那就没什么好气的了,哪怕战后清州不剩几个人,再移汉民过来屯垦就行。
反正如今中原最不缺的就是人口,北宋末年大宋的人口已经膨胀到一亿了,人多地少的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河北地区因为连年战乱,流民遍地流离失所。只要赵子称肯提供海船转运,运几万甚至几十万汉人过来都是轻轻松松的。
可以类比一下明末的时候,闽浙这些地方灾害和人口溢出并不算很严重,但每次有水旱,郑芝龙、郑成功都能免运费帮忙迁走好几万饥民到淡水屯垦。
赵子称现在有官府的力量可以调度,运力应该也不比后世郑成功差多少。与其让数十上百万的河北失地流民饿死、或是死于金兵屠刀之下,还不如移到高丽开荒,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而且这甚至都不能算是“开荒”,只是接着种高丽人已经开发过的熟田。只是因为原本的高丽地主被乱贼宋江杀了,土地成了无主之地,这才只能让汉人失地农民过来种。
这很合理。
所以此时此刻,在宋江“破城后敞开了抢”的激励下,梁山军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热情。
花荣亲临一线督战,指挥将士们以弓弩压制城头,然后大量士卒沿着云梯攀登。
呼延灼等人作为观战的友军,并没有直接插手,也不想抢功,只是借机观摩双方的战法。
呼延灼很快注意到一些细节,便跟身边的徐宁、岳飞探讨:
“这些高丽人用滚木、礌石守城的战法,倒也与中原相似,沸水、金汁用得多些,灰瓶、滚油倒是没怎么看到,是高丽人不擅生产石灰、油脂么?”
“高丽人的弓箭倒是准得很,缺乏强弩,但射得准。看起来,也是跟女真那般善于渔猎的夷人。”
不管后世对棒子评价如何,棒子的弓箭水平一直是可以的,毕竟是东夷人嘛,夷字本身就是“一人弓”,从造字逻辑就看得出,古人觉得东方的异族擅长射箭,而且高丽也有渔猎传统。
只是因为半岛上多山区,所以不像女真人那样骑射皆强,高丽人是只擅射不擅骑。
几人观摩了一会儿,也看到双方惨烈厮杀,宋江的兵屡次登上城头,在局部的肉搏战中都能占到上风。悍不畏死的久战之贼,总能压着作战经验并不丰富的高丽新兵打,只要爬上墙头,汉人士兵的交换比就能打得很不错。
但高丽人的交叉火力极为刁钻,从城墙两侧马面往中间夹射的箭矢准头很好,总能从侧面射落一个个正在爬云梯的士兵。宋江麾下的先登士卒总是被打断节奏,无法源源不断冲上城头。
城头士卒很容易孤立无援,最后还是被推了下来,但高丽人也绝对不好受,伤亡消耗非常严重。
岳飞也观摩了一会儿之后,便试探着建议:“宋江不希望我们插手,不如暂借一些神臂弩给他们,帮他们压制一下城头的高丽弓箭手。”
呼延灼也觉得有道理,就让岳飞自己去跟宋江说。
宋江听对方说得委婉,只是“借”武器,已经留足面子了,他也就没有拒绝。干嘛和弟兄们的性命过不去呢。
而最后实际上,也不仅仅是借兵器了,岳飞也组织了一些官军的弩队给宋江压阵、只是稍稍掺杂了一部分宋江麾下的弩手,打着“教学”的名头,让他们自己边看边学,对着城头放箭。
一切近战肉搏,仍然是宋江军自行搞定。
宋江很快发起了新一波的攻势,高丽人也仍然用老套路防守,然后他们很快就付出了代价。
高丽弓箭手再次来到女墙、垛堞之后,准备交叉侧射冲上来的汉人士兵时。突然就有一阵高抛的箭雨,劲道极为凌厉,箭矢的尾羽也与寻常不同,哪怕曲射角度非常高,落地时动能和贯穿力依然惊人。
一大片猝不及防的高丽弓箭手,就被突如其来的、从敌军阵后很远射来的抛射箭雨,直接射倒了。城头上惨嗥之声不绝,宋江麾下的士卒则士气大振,立刻发起了决死冲锋。
史进、刘唐分别守着几架云梯车,亲自带队登城。不一会儿就在清州城头撕开一个巨大的口子。
史进、刘唐各自挥舞双刀/朴刀奋勇进击,各自砍杀了十几个高丽新兵,宋江的士兵冲上城头的越来越多,仗着弓箭手死守的高丽军终于顶不住了。
“恭喜宋头领,清州城果然一日便被攻破了。赵府君素来言出必践,不会忘了你们的功劳的。”
岳飞也在一旁,恰到好处地恭喜了宋江。
宋江对岳飞并不是很了解,因为岳飞如今还是营副级别的军官,跟已经一州兵马都监的呼延灼还差很远,刚才宋江的注意力全放在招呼呼延灼上了。
本着伸手不打笑脸人的原则,宋江也跟岳飞气了几句:“小兄弟过奖了,说到底还是赵府君提供的精良军械发挥了大用。赵府君能用人不疑,何愁高丽不灭。”
岳飞:“宋头领能这么想,实乃朝廷之幸,也是诸位好汉前途之幸。既然宋头领愿意与我等齐心协力,往日的旧事,还望将来休要再提。”
宋江并不知道岳飞原先具体做了哪些事迹,之前他跟官军作战失利的时候,也不知道官军那些战功、具体是哪个人立的。赵子称对朝廷上报的战功里,为了给秦明、黄信开脱,也隐匿了关胜、岳飞的一部分功劳。
所以听了岳飞的和解之言,宋江着实有些摸不着头脑:“莫非小兄弟此前与我军交战时,结下过什么旧怨么?既然都是往事了,又何必介怀。”
岳飞:“那就好,我相信宋头领一诺千金,去年我一招生擒秦明,又阵斩了桃花山、清风山四位头领的事儿,想必以后也不会再提了吧。”
宋江闻言,却似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冷汗涔涔而下。
就是这个年轻人?一枪一个杀了桃花山、清风山四位弟兄?一招生擒秦明?!
“岳……兄弟真是神武绝伦,宋某孤陋寡闻,此前竟没听说山东河北地界,有岳兄弟这样的英雄豪杰。过去的都过去了……”
岳飞谦虚地摆摆手:“岂敢岂敢,宋头领人面广,怎能说是孤陋寡闻?只不过我原先不曾出远门,去年生擒秦总管的时候,还是我第一次从军出战,宋头领原先自然没听说过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