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其他小说 > 我乃大魏癫王 > 第571章:权力果然让人着迷
    李思绩是李思业的亲弟弟,李晴儿的叔父,先皇在位时担任御史大夫,能力出众,暗中支持和帮助凌宁。

    所以凌宁登基后,让其担任礼部尚书,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

    在前世,礼部尚书就是外交部长、文化部长、教育部长的集合体,职责极为重要。

    凌宁笑着问向李思绩:“李爱卿,你有何事要奏?”

    李思绩禀道:“陛下,既然要裁撤冗余州县,合并州县,再加上新增加的西域和突厥领土,那么科举的选拔范围和制度也应当重新调整。”

    “另外,国土的扩展,预示着国家在治理上需要更多的人才。所以微臣建议加强文化教育,鼓励民间私塾和书院的发展,扩大国子监、太学等官学的规模...”

    如果凌宁是普通人,他非常反感儒学思想的中庸,还有君君臣臣的阶级定义。

    但现在凌宁是皇帝,那么他依然会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的核心,绝对不会傻着去变革、去改革教育,更不会去搞思想运动来动摇皇权。

    儒家思想的确有优劣性,但是它存在了几千年,时间已经证明了它对统治者的作用。

    所以保持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情况下,再促进教育,同时鼓励发明和创造。

    想到这儿,凌宁说道:“李爱卿言之有理,科举制度也该做相应的调整,所以礼部起草一份促进教育的具体方针,由三省审核,然后昭告天下。”

    “朕在西域时,曾设立招贤馆,招纳了不少贤士,这些贤士中,有不少人有着特殊的技能,而不是在读书上。国家治理下不仅需要会读书的人才,还需要很多能工巧匠。”

    “比如你让读书人去治理黄河,他不懂,因为书上的治理黄河之法过于片面。而黄河治理需要有丰富的治水经验,需要的是水利专业。”

    “所以礼部也要着重考虑这个方面,为朝廷选拔特殊人才。”

    “...”

    李思绩立即回道:“微臣领旨。”

    而后,李思绩退入班列中。

    早朝还在继续。

    接下来,凌宁看向了兵部尚书李思业。

    本来凌宁是想让白启担任兵部尚书,但是白启推辞了。

    他擅长领兵作战,而且现在虽然平定了西域和突厥,但是大魏的战事还未消停,南诏国和姜国都是心头大患,所以凌宁考虑后,便让镇北侯李思业坐镇兵部。

    以李思业的身份做兵部尚书再合适不过了,绝对能压得住所有武将。

    “镇北侯,兵部有何事要奏禀?”凌宁笑着问道。

    李思业回道:“启禀陛下,正如刚刚李尚书所言,裁撤州府,科举制度要完善,那么地方的折冲府也应该调整,所以微臣建议趁此机会,重新核查全军,重新分配军镇。以前驻兵的重点是北境,防备突厥,现在突厥被灭,主要敌人便是姜国和南诏国。”

    “其次,还应当大力发展水军!”

    “我国水军实力远远逊色于南诏国,以前都是以防御为主,守卫疆土,现在也该发展水军,以便于将来转防御为进攻。”

    “...”

    随着李思业开始奏禀,朝臣们的脸色再次凝重。

    其实他们已经猜到了,毕竟裁撤冗余官吏,审查土地、国库,接下来就是对军队下手。

    这一次,不知有多少将领要倒霉。

    凌宁听后,赞同道:“镇北侯言之有理,那此事便交给户部,十六卫大将军全力配合。”

    “是,陛下!”众人齐齐领旨。

    接下来,就是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的上奏。

    两人要奏禀的事情和前面几个人相比,就简单了。

    刑部尚书韩真建议完善律法,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工部尚书楚南天建议兴修水利,大力发展手工业。

    林秀自然一一点头答应。

    而继六部尚书之后,又有其他官员出列奏禀。

    不知不觉间,早朝进行了一个多时辰,期间凌宁还传了一次早膳,怕饿到满朝文武。

    终于,早朝到了尾声。

    凌宁笑道:“诸位爱卿如此踊跃,奏禀了很多大事,朕甚为欣慰。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这些事情做好,所以还需要满朝文武全力配合,同时要及时地昭告天下,让百姓知道朝中的行为。”

    “臣等明白。”众臣立即回应。

    凌宁点了点头,随即起身说道:“那就退朝吧。”

    说完,凌宁率先离开了太和殿,而百官齐声恭送。

    ...

    新皇登基的第一个早朝结束了,但是影响才刚刚开始。

    当百官退朝后,早朝上发生的事情便以极快的速度,开始在上流阶级传播,很多世家官绅得知后,都禁不住倒吸一口气。

    纵观历朝历代,新皇登基都是以稳为主,即便是有大动作,也是选择其中一个先做,看看情况,然后徐徐图之,这样朝廷才稳定。

    但是凌宁倒好,几件大事一起做,他不怕朝局不稳吗?

    但很快,质疑的人就反应过来了。

    “咱们这位陛下虽然是刚刚登基,但手握几十万大军啊。另外三省六部的主要长官都是陛下的人。”

    “哪位皇帝登基后,有这掌控力!”

    “先皇登基时,也没这个实力吧。”

    “再者,这些改革大事对百姓有益,百姓双手赞同。”

    “上面和下面的人都同意,中间的人不同意试试!”

    “你敢不同意吗?”

    “反正我不敢。”

    “我家少赚一些,老老实实交税,而且裁撤冗余官员,也裁不到我这里,我有什么好怕的?”

    “...”

    官绅看似是一体,但在利益和绝对实力面前,立即开始分裂。

    此刻的凌宁回到了养心殿。

    此时殿内软榻上坐着一位老者,正是崔蝉。

    崔蝉是凌宁弱小的时候,从死牢中救出来的谋士,这些年,他对凌宁的帮助还在李文优、荀玉之上。

    按照凌宁的打算,是为崔蝉昭雪,同时册封他是太傅,但是被崔蝉拒绝了。

    崔蝉有他的傲骨,他是前朝人,受前朝的器重,所以他不愿意做大魏的臣子。而且他也不在乎那些虚名。

    凌宁看他心意已决,也就没有强求,还是将其留在宫中,让他颐养天年。

    看到凌宁下朝,崔蝉笑着说道:“陛下第一次参加早朝,是什么感受?”

    凌宁没有隐瞒,直接回道:“权力果然让人着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