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奥斯卡在美国当地时间2月25日,也就是京城时间的26日。
距离奥斯卡的颁奖典礼还有两周多的时间。
但是北美舆论早已闹的不可开交。
整个评论系统、专栏平台、门户首页,被五大最佳影片的支持者与反对者攻占,堪称一场没有硝烟的影视冷战。
《通天塔》支持者疯狂输出“文化包容”、“多民族叙事”,称其是当代人类沟通困境的隐喻奇迹;
但被其他几部影片的支持者嘲讽为“披着作者光环的导演自恋”。
《无间道风云》则被影评人喊出“马丁最后一次机会”的战术呼声,但随即遭遇反对者的狂喷:
“难道我们要为马丁的苦情史买单?还是为了给学院一份迟到的补偿?”
《阳光小美女》的独立风格招来赞誉,也迎来排山倒海的冷嘲:
“一部本该在圣丹斯拿奖的家庭喜剧,是如何被包装成奥斯卡候选的?”
而《逃出绝命镇》也处在这场交叉火力的风暴眼。
反对者攻击其“借社会伤口造就类型包装”,“将白人刻画为魔鬼般存在,是种族反向暴力”;
更有匿名专栏直言不讳:我们不是种族主义者,但我们也不该在影院里被集体审判。
而此时此刻,《逃出绝命镇》的支持者群体,尤其是黑人社区,已然悄然转入组织化应战状态。
洛杉矶市中心的黑人电影人联盟,发布了第一篇公开致信,标题犀利:
不是恐怖片,是现实片:为什么《逃出绝命镇》值得奥斯卡!
底下签名赫然包括数位黑人大学教授、社会运动组织负责人以及几位颇具话语权的独立影评人。
与此同时,黑人媒体平台如《根源》、《布莱维蒂》、《精华》纷纷发文力挺吴宸与《逃出绝命镇》:
这是一部让黑人观众在电影院里沉默不语的作品!
在别人用“象征”消费我们的历史时,它至少敢把白人的凝视直视回去!
布鲁克林、芝加哥南区、亚特兰大、奥克兰、底特律等地的黑人社群同步发起观影应援行动,线上口号直白得惊人:
“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你不能忽视它!”
“如果我们不能在奥斯卡发声,那《逃出绝命镇》就是我们的麦克风!”
“.”
战火是打的难分难解。
《黑牡丹》片场,午后。
天空阴沉沉地悬着一层低云,远处的积雪尚未化尽,空气里仍裹着初春的寒意。
片场内却热气腾腾,吴宸靠在监视器后的靠椅上,不由感慨:
“你和环球发来的简报我都看了,我没想到这些媒体和一些影迷们那么的卖力.”
“吴,你要换一个思维,知道这是一场关乎几千万美元甚至数亿美元的战争,一些经典影片甚至能创下超五亿美元的长尾收益,这样一想是不是就合理了。”
杰森·布朗姆语气轻松,突然间话锋一转:“对了,狮门最近来问,《惊天魔盗团2》的剧本框架什么时候能出来?”
吴宸愣了一下,随即苦笑。
不知道不觉他都欠下两个剧本了。
一个是和温子仁合作的恐怖片,他想了想还是先打算把《潜伏》搬上大荧幕。
另一个便是《惊天魔盗团2》了。
好在一个剧本好写,一个只需要写框架,让好莱坞的编剧慢慢填坑就是了,填到令人满意为止。
“这段时间实在抽不出空,再等等。”
“理解!”杰森·布朗姆嘿嘿一笑:
“不过话说回来,我的布伦屋影业已经开始飞速扩张了。你很快就会看到一个冉冉升起的好莱坞新巨头。”
吴宸听到这话,也是被逗笑了:“很期待,努力吧!”
“.”
与此同时,华纳和米拉麦克斯等大厂越宣传越觉得不对劲,他们费时费力,好像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差距,反而战线表现的极为焦灼。
“Fcuk,《逃出绝命镇》的支持率一直很稳定,怎么打压都降不下去.”
“我们已经投入接近千万美刀了!”
华纳的奥斯卡公关组坐在一块,目光都在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上,上面是过去48小时北美主要平台上对几大主要影片的攻击与反攻击分析汇总。
“得改变策略,没办法了,把马丁·斯科塞斯推上去,主打好莱坞教父最后一次冲奖.”
“.”
国内这边对于北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只是一知半解,反倒是国内大制作《赤壁》再次成为了热议焦点。
在中影引橙天娱乐入局后,又突发消息,《赤壁》投资额度再升2000万美元。
宁浩探班《黑牡丹》时都忍不住感叹:“这么大的投资能收的回成本吗?这得全靠海外了吧,韩总可真是舍得啊.”
“你以为韩总是真舍得?”吴宸笑了笑,“有没有可能是上了船,下不来了呢?”
宁浩闻言一愣,他倒是没想到这一层。
不过这并非不可能,毕竟前期的投入已经进去了,不投就得停工找新投资,这沉没成本不是谁都能接受的。
“对了,你那剧本写好了?”吴宸好奇地看向宁浩,能这么优哉游哉地过来探班,十有八九是没事做了。
“嘿嘿,写好了,你的人都给你放回去了,放心吧。”
宁浩坐在一旁,“就等你和韩总评估了,我个人认为是不差的,找来的编剧一开始都在吐槽我这是在算术,是微积分,写完后一个个争着署名”
“你学过微积分嘛,就在这瞎吹。”
吴宸脸带笑意,“等我这边杀青完,再去看看。剧本还叫《银牌车手》?”
宁浩点了点头,“没改,顾名思义嘛,讲的就是一个银牌赛车手的故事。”
“没想过换一个名字?比如叫《疯狂的赛车》?延续疯狂二字,打造你自己三部曲?”
吴宸的建议让宁浩眼眸一亮,倒不是因为加上疯狂二字,而是吴宸所说的三部曲。
一个成功的系列作品对于导演的加持还是很惊人的,这个提议非常的诱人。
宁浩略作沉吟:“有道理,我好好考虑考虑”
中影大楼。
午后的光线带着一丝金黄穿过落地玻璃斜斜洒入室内,将韩三评办公室内那张老旧的红木办公桌镀上了一层沉稳而厚重的色泽。
韩三评正靠在椅背上,眼神中透着惯有的凝重与克制,一边翻阅《赤壁》目前的进度资料。
此时,门被敲响,推门而入的是高成升。
“韩总,宁浩导演的剧本已经完成了。不过他本人说,还是想等吴导《黑牡丹》杀青之后再谈。
现在吴导的戏份正是后期关键阶段,抽不出时间。.”
“嗯,倒也不急于一时。”韩三评闻言微微颔首,这段时间总算来了一个好消息,只是随即看到眼前的资料,又是一阵头疼。
“关于《赤壁》,保险公司那边怎么说?”
“保险公司态度暧昧,不太想担保,认为目前情况下,《赤壁》依旧可能存在超支风险,除非我们继续追加担保”
“让吴于森控制一点,剧本不要一改再改,好端端两个多小时的剧本现在越改越长.”
说到这里韩三评都来气。
尼玛这吴于森在好莱坞就没学到一点成本控制嘛?
突然间有点怀念吴宸排片的预算,好莱坞A级制作都控制的妥妥的。
然而吴于森在内地拍一个古装大戏能从5000万美元干到7000万美元,结果保险公司还能评估出风险.
后面几天,《黑牡丹》的拍摄已进入最后冲刺。
吴宸几乎整日在棚内驻扎,将所有注意力倾注在每一帧画面中。
业内倒是接连传来消息。
率先是姜闻新片通过审查,号称一刀不剪,原汁原味,已经奔赴法国为影片进行后期制作,有意凭借此片进军今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
紧接着便是李按的《色戒》在魔都杀青结束拍摄,也声称已经同步在做后期,至于冲击哪个电影节未定。
媒体们突然间发觉,几大导演的作品好像挨得有点近,因为就连吴宸的《黑牡丹》最近也有消息说要在年前杀青.
难道要这三部电影都要冲击戛纳?
一时间部分记者已经开始撰文了,率先鼓吹这事。
“华语多位名导近期代表作有可能戛纳相撞,共迎戛纳六十周年庆典”
这一鼓吹,让业内都忍不住探讨起来。
毕竟吴宸、李按、姜闻三人,单独拎出来都名气响当当的,要是能一同参赛,那绝对是华语片的一大盛事。
远在法国,姜文忍不住拨来一通电话。
“吴导,你的《黑牡丹》这些天要杀青,放去戛纳?”
吴宸想了想应声道:“杀青确实要杀青了,但是不是戛纳不好说,后期不知道能不能做完.”
“巧了我这边也是,若是合适的话,我倒是希望能和吴导碰一碰。”
姜闻十分自信,虽然投资是一超再超了,票房也是未知数,但是论拿奖嘛,他也是专业的。
李按听闻消息,对着媒体也是自信一笑:“赶得上的话,希望能在戛纳遇到.”
转眼,时至2月13日。
这几天范彬彬在柏林可谓是“杀”疯了。
四套战袍出席柏林电影节的不同的场合,不仅让业内女演员们好生一顿羡慕,就连柏林的媒体们都忍不住多拍了几张范彬彬中国风的照片。
“国际范”的称号,在粉丝中开始流传开来。
这一系列招数,让内地女演员们一愣一愣的,但又仿佛明悟了什么。
而与此同时,《黑牡丹》迎来了它的杀青日。
比原定计划早了几天,整个怀柔影视基地在天未大亮之时已悄然运转。
厚霜尚未褪尽,远山积雪斑斑,寒气逼人。
剧组的脚步声却异常轻,连捣鼓设备的声音都小了一些。
“妆再淡一点。”
吴宸皱眉看着镜头前的刘伊菲,低声对化妆师交代,“让沈音和许薇的差异再拉开点,免得观众混淆。”
化妆师立刻调整。
二十分钟后,灯光亮起,机器开机。
镜头里,是重建后的昆曲剧院,半年前坍塌的舞台已经修缮一新,幕布焕然一新,戏台上的红漆也重新粉刷,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窗外,寒风轻轻吹过,带起帷幕的一角,洒下一片摇曳的光影。
新一代的昆曲演员,正在这里排练新版《牡丹亭》。
后台,一张熟悉的化妆镜前,新晋女演员沈音坐在椅子上,双手托腮,神色有些怯生。
她今晚将第一次登台,饰演杜丽娘。
镜前的灯光昏黄,映照着她略显稚嫩的面庞
“沈音,该上台了!”
门外传来一声轻唤。
吴宸看着镜头里沈音的画面缓缓拉远,缓缓吐出一口气,随后道:
“咔,杀青!”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