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笑骂道:“嘴里没一句实话,你多大人了,你还玩?”
既然要检测新材料,那么首先看一看新材料的微观结构,老人机让人拿着新材料去电子隧道显微镜下进行检测。
没多长时间,那位检测的人就飞奔回来:“不可能,这不科学?”
“一惊一乍的。”老人家不满的说:“有什么不科学的,存在即合理,新材料的物理结构怎么样?”
“只有一层,那就不是个三维结构,是个二维结构的材料。”
老人家忽的一下站起来,他也是万分震惊,因为在此之前,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行了大量的研究,最终认为,在常温下基本上不可能存在二维晶体。
“看清楚了吗?”老人机激动的问:“你眼睛没花吧?”
“七八双眼睛都看清楚了,他们现在还在实验室里面发呆呢。”
老人家抬脚就往实验室走:“我也去看看,难道还真有二维结构的材料存在?”
从这个世纪40年代开始,就有人提出了石墨烯的概念,但是通过计算认为不可能在常温下稳定存在,60年代的时候,小东洋也做过研究,制备出了接近单层的存在,但是单层结构一直没有制备成功。
现在刘华今天用这么简单的方法就把它制作成功了,那绝对是开天辟地,也绝对是震惊世人。
来到实验室,老人让家戴上眼镜儿,然后仔细观察屏幕上面的影像,只看了一眼,老人家就已经笃定了。
“刘华,你创造历史了。”老人家感慨的说:“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常温下制备二维材料,就凭这个发现,你可以拿诺贝尔奖啊?”
刘华摇摇头:“诺贝尔奖是个歪屁股的,我才不拿,给我我都不要。”
“你管他是不是歪屁股的,他给你你就拿呗。”老人家笑着说:“你了解真相,普通国人不了解,真要能拿一个炸药奖的话,对于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也是好的。”
“因为是歪屁股的,所以不可能给到我。”
整个实验室都轰动了。不管是上面的权威专家,还是到底下的跑腿儿小研究员,都来看稀奇。
就连研究院里面负责行政的那些管理人员也跑过来看,虽然他们是负责行政的,但是多少也知道一点科学界的事情。
这是前人从未达到过的高度,就算不能参与,也能看看热闹。
老人家挥挥手:“行了,不要乱,给我全员动起来,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能够制作的第一款二维材料,给我全面测试它的性能。”
整个研究所都动起来了,刘华拿过来的材料够多,好几十米呢,这个实验室分一点,那个实验室分一点。
检测结果很漫长,但是二维材料制备的事情很快就震惊了学界,这个消息是断然封锁不住的。
第三天就有全国各地材料学方面的专家赶到北京城这边,他们很想知道刘华是怎么把这种材料给制造出来的。
当他们看到,就是用胶带纸在石墨上面反复的粘粘,感觉有一点崩溃了。
从四十年代到现在,人类使用了各种各样高科技的方法,结果得出的结论都是失败。
学界都流出了三维世界根本无法制造出二维材料的结论,结果就这……
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简单的材料,制造出了人类最无法想象的东西。
一周以后,国外材料学方面专业的专家都已经听说这个事情,当然他们只知道新材料,还不知道怎么制备。
已经有相关方面的专家往种花家这边飞了,他们急切的想要拿到第一手的资料。
刘华在跟国内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刘教授,这个新材料,你是基于什么原因进行制备的。”
“新能源电池。”刘华笑着说:“我们公司在研究锂离子和钠离子的电池,进度不错,但是我认为还不够,就想到了碳,这玩意在地球上存量多,而且安全。”
“哈哈,世界上伟大的发现,往往都是最美丽的意外。”
自然杂志的主编亲自飞到种花家,跟刘华约稿,想要第一手的石墨烯论文。
刘华很烦恼,他基本上就没有写过论文,更何况这次还得写英文的论文,他不是不能写,只是不愿意。
当年为了毕业,写论文写的那叫一个天昏地暗,他的毕业是在天临元年以后,查重查的那叫一个够够的。
所以这辈子能不写论文,他是坚决不想写的。
但是上级单位找刘华谈心,希望刘华写这篇论文,希望刘华为国争光。
“一篇论文就能为国争光了?”刘华反问道:“更何况,我也只是无意之间发现这种新材料的制作方法,我对于这种新材料不比其他人多了解多少。”
“您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全世界没有人相信,一个在多个方面有着伟大建树的科学家,会无聊到在实验室用胶带粘石墨。”
全世界还是聪明人多,一眼就看穿了事情的真相。
“至于说一篇论文能不能为国争光,那自然是能的,我们现在在开放,论文可以展现我们的科技实力,我们的科研实力越强,那些有钱人才越放心给我们投资。”
这个任务最终还是落到刘华身上,两个月之内,要拿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刊登在自然杂志的首页。
刘华也最终不得不接受这个任务,原本想着自己闭门造车,把论文写出来交差就完了。
但是这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身处在名利场中,到哪里得不得安宁。
公司这边告诉刘华,很多西方的基金和资本想要投资太一,哪怕回去都没有用,他们最起码想要见刘华一面。
没有办法,刘华只能专门抽了两天时间,一一拒绝了那些想要投资的基金和资本。
对于刘华的拒绝虽然让人感到沮丧。但是这些基金和资本也没有做什么过激的行为,毕竟人家是求财的,和气才能生财。
但是马槽里也会钻进一只驴嘴来。
这位进来趾高气昂的说:“刘先生,我们基金会愿意无条件赞助你的研究。”
这是刘和碰到第一位只谈投资,却不要任何回报的人,但是事出反常必有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