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玄幻小说 > 儒道狂书生 > 第320章 烫手山芋
    “果然,让地方神灵、官吏去出力,事情办得就是快!”

    羋固坐在书房之中,美滋滋地喝着灵茶。

    如今他是神在家中坐,喜讯四方来。

    只是短短几天时间,自己吩咐出去的项目工程,有些地方已经初步完工,这干事效率相当之快。

    羋固悠闲惬意,吩咐赵明道:“拿本本好好记下来,我羋固向来恩怨分明,谁办得好,谁有赏……”

    至于敷衍了事、正在偷奸耍滑的,那不好意思,之后也要慢慢算账。

    他羋固拨出去的钱款,不是那么好拿的。

    旁边的赵明连忙应诺,表示会让人留心监督各地方的进度。

    羋固忽然又想到一事,开口询问道:“这都三天了,陆正还和林司农待在一起?”

    “是的,他们没有离开院落半步。”赵明回道。

    羋固啧啧称奇,惊疑道:“他不会真想着编写农书吧?著书哪是那么容易的……”

    他转而问道:“那个林荣在农事上确实有点本事,但也没多厉害,让林荣去教导陆正真能有用?”

    “这个……”赵明想了想道,“林司农所学,无非源于各种农业典籍,恐怕只能给陆正领入门。”

    对于林荣这位同僚,赵明还是相当了解,有些能力但不多。

    羋固摸着下巴道:“这样啊,真是想不明白他怎么愿意花那么多心思在这些事。”

    但羋固一想到之前陆正编了一本医书,又感觉不能以常理度之。

    羋固悠悠道:“若他一心修儒,说不定能成为百年内最年轻的儒士。我记得近百年来,有记载最年轻的那位文人,似乎是三十而立之年?”

    赵明低声道:“孔亮,齐国孔家那位,不过那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如今那一位已经成了学士,在齐国稷下学宫任教……”

    羋固闻言道:“圣人之后啊,确实了得。”

    齐国的稷下学宫,放眼整个天下,也是数一数二的学宫,是不少儒道文人向往的求学之地。

    能入稷下学宫读书的文人,皆是天资卓越之辈,那不是靠关系可以进入的地方。

    而能在稷下学宫里面任教的文人,其才学更是世间顶尖,有突出之处。

    赵明又道:“最近孔家又出了两位天地举人,不到而立之年,与陆正差不多的年纪。”

    一些有底蕴的儒道世家子弟,几乎都不屑去参加科举,而是凭借真本事晋升。

    “啧……”羋固感叹道,“世间出过圣人的家族,论哪家最为长久昌盛,无非孔家了吧?”

    有道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但真正经历风风雨雨而长久不衰的世家大族,从古至今屈指可数。

    哪怕他们羋姓皇族,中间也有近千年的衰落。

    能成为天下九大国之一的皇族,以前也是承受了不少苦难。

    而开辟了儒道的孔圣人,其后代家族即便历经各朝各代,却是不曾衰败,依旧声名显赫,人才辈出。

    羋固想了想,好奇道:“孟家现在如何?”

    赵明回道:“齐吴的两个孟圣嫡脉,如今年轻一辈都不怎么出彩,但比之其他大族,也很有底蕴了。”

    儒道孔孟两家,在各国都有血脉后代。

    不过孔家最大的一脉在齐国,而孟家有两大嫡脉在齐吴两国。

    余下的孔孟家族,却是无法自诩为正统。

    毕竟两位圣人遗留的传承之物,都在主家之中供奉着。

    羋固呵呵一笑道:“浩然正气不好修啊!孟子善养浩然正气,可他的后代却是差了些火候。”

    羋固顿了顿,又道:“你说,要是让陆正去到两个孟家,他们会不会抢着要?”

    羋固顿时觉得此事相当有趣。

    赵明想了想道:“恐怕其它孟家也会争取,不过以陆正的秉性,他们都只得一空场……”

    他们都不是蠢人,从陆正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就能看出来陆正不好拉拢。

    人家得过安国圣人赐,但依旧能到处游历,不受什么牵绊。

    恐怕即便是孔孟两家的邀请,陆正都不在乎的。

    羋固闻言深以为然,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发现陆正除了为民,还有什么追求。

    这种无欲无求之人,可不是那么好争取的。

    “这种人呐,即便不能交好,也不能交恶的。”羋固悠悠道,“有些人呐,怎么想不通这样的道理,居然还想着对付他?”

    赵明眨了眨眼,暗道那是陆正的铁锤没落到他们的头上,自然不能与那些人感同身受。

    羋固觉察到赵明的眼神变化,哪里不知自己的这位下属如何想法。

    羋固干咳一声,“咳……本官行事还没那么不堪吧,还能让他对我动手?我现在不也在做利民之事?”

    “大人勤政爱民,当然不是那些人能比的。”赵明不禁道。

    羋固听得直翻白眼,“你这马屁拍得,很不诚心呐!”

    以前他倒是喜欢听人吹捧,但如今接触了陆正,总感觉那些吹捧的话听得像讽刺。

    赵明恭恭敬敬站在一旁,沉默不言。

    羋固掏出陆正之前给的册子,转移话题道:“这上面的一些政策,你说我们该不该照着施行?安国那边最近有不少动静啊。连那位安帝,居然都开始减免田税了,只怕这上面的一些政策,已经让那位过目了。我们要不要把这玩意交上去?”

    羋固琢磨着这册子留在他这里,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或许可以给楚帝看看。

    赵明沉吟片刻,低声道:“我楚与安国国情有所不同,其中的一些政策施行起来困难重重。若大人将这册子交于朝廷,或能得天子的一时喜爱。但如果真施行了什么政策,让某些人利益有损,大人恐成为众矢之的!说不得还给你扣个通敌乱国的帽子……”

    自古以来,各国无不有变法革新者。

    但最先开头的变法之人,往往都难得善终。

    要是羋固真拿着册子鼓动楚帝变法革新,后果难说。

    羋固嘴角扯了扯,“是陆正把册子给我,我倒成了通敌叛国?”

    赵明道:“泼脏水嘛,免不了某些人会如此攻讦大人。”

    羋固看了看手里的册子,不过好像确实是因为陆正所给之物,他才不好交出去,容易被人扣帽子。

    他小声嘀咕道:“合着这是一块烫手山芋?”

    赵明不禁道:“大人可以命相博,博取一个流芳百世……”

    细数史书上的那些变法者,很多人即便失败,也能青史留名。

    羋固神色不自然,叹道:“也可能身与名俱灭。”

    他是活腻了,不是不想活了,要把自己弄得身败名裂。

    至于陆正敢如此行事,那不能一概而论嘛。

    人家一个光脚的,他可是穿金戴银的神灵,还是得爱惜自己。

    “算了,再看看吧。”羋固又把册子收了起来。

    既然风险这么大,他便也放弃了。

    赵明见此不免感到遗憾,他是准备与羋城隍同进退的。

    不过既然大人都退了,他想前进也进不了……

    羋固见赵明眼里闪过的一丝失望,不禁道:“赵判官啊,如今形势不明,我们还是得稳扎稳打,不能冒险,先把那些工程搞好吧!”

    永州的那些水利工程对他有好处,自然是不能放弃。

    对于利弊的衡量,羋固心里有一杆秤。

    自己现在好端端的,犯不着去冒太大的风险。

    “大人说的对。”赵明只好应道。

    羋固躺靠着长椅,幽幽道:“本官还不想待在这偏远的永州呢!不过这里够自在,没那么多事……”

    不是他不想努力争取,而是躺着更舒服啊……

    就在这时,林荣前来求见。

    羋固听闻林荣过来,顿时来了一点兴致,直接召见林荣。

    “大人!”林荣恭敬行礼道。

    羋固笑眯眯道:“林司农啊,你把陆正教得如何了?”

    他有些好奇,这几天时间陆正学到了什么。

    林荣闻言一愣,随即惭愧道:“有愧于大人!陆公子博学,根本不是下官指导他,反倒是下官从陆公子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

    “什么?”羋固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以为自己听错了。

    林荣低头讲述道:“陆公子已经编写了半部农书,其中大有学问,下官看过不少典籍,也不曾找到那些知识。听说陆公子也是从书中学来,并以此修编,也不知是何人所著书籍,或许是安国有比我们楚国更懂农事之人……”

    羋固不可置信,说道:“你认真的?你是说他比你还懂农事,真能编写一部农书?”

    “是已经编了大半部……”林荣回道,“下官不如陆公子远矣。”

    羋固目光一呆,转而看向旁边的赵明,“他怎么什么都会?”

    赵明也没想到林荣对陆正的评价这么高,毕竟这一位林司农,是他们永州最懂种田的了。

    赵明低声道:“下官听闻陆正曾在地方乡里游历,接触过不少百姓,想来那个时候就在学习这些了。”

    羋固面无表情道:“什么叫那个时候?今年六月他才成为天地秀才,然后出来游历的吧。现在才几月,他一下子能学这么多?这都编了两本书了,要逆天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