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冬第一眼看的不是她,而是她背篓里面的蘑菇。

    “山上长蘑菇了?”他语气莫名的有些激动。

    “就是在你家附近山上采的,你不知道吗,我瞧着不少都要烂掉了。”

    蘑菇长得快,烂得也快。

    太阳多晒一点不行,雨下的太大了也不行。

    是个难伺候的主儿。

    “我这么忙,哪有工夫上山啊”,郭冬冬搓了搓手,嘿嘿一笑,“我虽然没有时间采蘑菇,但是我能收啊!

    这蘑菇味道鲜美,尤其是和鸡肉一起炖,简直是一绝,是大户人家和酒楼的最爱。

    其他村的村民们不能进山谷,每年一到这个时候,不惜绕路,走上三天两夜,也要绕到山的另一边去采。

    今年没来,应当是因为府衙拦截难民的缘故。”

    “拦截难民?”宋婉清挑眉。

    郭冬冬大咧咧往驴车上一坐,解释道:“也算是为了防异鬼吧,有些异鬼细作会故意扮成难民,带着得了疫病的人,翻山越岭的偷溜进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府衙在各个山上派了人,拉了人网,连路过的苍蝇都不放过一个,其他村的村民自然不敢乱走了,不然,这蘑菇哪里轮得到你?”

    宋婉清了然,看来这衢州的城墙,是依山而建的。

    她放下背篓,“这蘑菇多少钱一斤?”

    “二十五文钱一斤。”

    宋婉清震惊了。

    怪不得其他村的人,愿意走上三天也要来采蘑菇了。

    这谁能忍住不采啊!

    “快,赶紧算算我这一背篓能卖多少钱。”

    她要赶紧回去叫上张伯他们都来采,至于稻草和卖粮食,都等采完蘑菇再说,都给她往后等着去!

    “一共是三斤,七十五文钱,这背篓就给我吧,不然蘑菇倒出来该碎了,我再给你一个我的。”

    宋婉清收了银子,拎起郭冬冬递过来的背篓,拔腿就往回跑。

    路上的难民光看见有人跑过去了,脸都没能看清,是谁都不知道。

    山洞外,张伯和许万里正在卸土。

    瞧见宋婉清风风火火的跑了回来,还以为是出什么事了,心里都不由自主的“咯噔”一下。

    就听宋婉清上气不接下气道:“快,快,都背上一切可以装东西的家伙事……和我上山……上山采蘑菇。”

    沈春芽和顾盼儿听到动静走了出来,“宋妹子,上山采蘑菇我和大娘去就行了,咱们这些人也吃不了多少,让张伯和万……”

    宋婉清打断她,“采多了咱们卖,一斤蘑菇二十五文。”

    几人齐齐一愣,而后利落的放下手中的活计,进山洞拿了箩筐,背篓,布袋,只要是能装东西的,全都拿上了,当然,除了锅碗瓢盆。

    就连林书勇和林书元都上阵了。

    张昌平和宋成风病还没好利索,两个人留下照看月牙和三丫。

    陶婆婆得知这个消息,也背了背篓,跟着去了。

    路上一直在念叨,亏大了,亏大了。

    萧在山他们都去收稻米了,这干一天下来,换来的那点粮食,也卖不上二十五文啊,可不就是亏大了吗!

    沈春芽宽慰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这么大的山,一天可采不完,而且蘑菇还会长呢,明天再采就是。”

    陶婆婆心里这才舒服一些。

    这山谷中的原住民绝大多数都不愁吃穿,很少有人会劳神费力的亲自上山采蘑菇,想吃的话,他们更倾向找郭冬冬买。

    而其他村的村民们来采的时候,也只敢采背面。

    所以面对山谷这一面的蘑菇,长得十分的密。

    宋婉清一行人上山就开采,由于都是一片一片的,根本不费什么力气,就把带来的背篓、箩筐、布袋都装满了,便下山去找郭冬冬卖。

    郭冬冬背篓换不起了,只好让他们把蘑菇都倒出来,全都堆放在驴车上。

    他们上山的时候,就有不少的难民好奇跟上去后,发现他们这么多人,竟是上山采蘑菇,还对他们嗤之以鼻。

    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自己错了。

    因为他们听见,郭冬冬说这蘑菇竟然二十五文钱一斤。

    他们一个个都疯了!

    都跑回去叫着自家人上山了。

    这其中当然也有像陶婆婆一样后悔的人,而且还不少。

    毕竟萧在山一行人,对比其他难民都算是富裕得了,最起码他们没有饿肚子,有山洞避寒,还有秋衣棉鞋保暖。

    他们都去干活换粮食,其他人更得去了。

    而那些来的晚的难民们,虽然都没有出谷干活,但因为没有山洞避寒,冻的患了风寒的有一大半,个个都发着高热,一家撑死能有三两个人可以上山采蘑菇。

    看着山上的人越来越多,宋婉清一行人都没什么想法,继续采着自己的。

    倒是陶婆婆抱怨道:“刚才就应该藏着点的,这下来了这么多人,都和咱们抢来了。”

    沈春芽摇头,“这山这么大,咱们也不能把蘑菇都采光,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这可是一左一右两座大山呢,仅凭他们几个人,是无论如何都采不完的。

    蘑菇烂在山上,倒不如让别人采了去。

    其他人有了钱,日子好过一点,对他们来说也有好处。

    毕竟,过段时间,宋婉清可是要卖粮食呢。

    而且,就算是他们想瞒,人多眼杂的也不可能瞒得住,倒不如心胸开阔一点。

    陶婆婆显然是没有听进去,一个劲的唉声叹气。

    宋婉清和许万里力气虽然大,但在采蘑菇一事上,显然不如张伯和沈春芽他们。

    于是两个人一合计,干脆他们两个就负责往郭冬冬家送蘑菇,而张伯和沈春芽他们则负责采。

    一共有五个背篓,三个箩筐,四个布袋,装满一半,两人就开始往山下送。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效率。

    陶婆婆的他们也帮忙了,只不过是分开算的。

    一整天的时间,宋婉清一行人,一共采了二百五十斤蘑菇,共赚了六两银子,二百五十枚铜钱。

    陶婆婆一个人采了二十斤,挣了五百文。

    为了能多采一点,他们连中午饭都没吃,一直到晚上天黑透了,这才下山。

    其他人也是一样,不过,他们采的远远没有宋婉清他们多。

    他们虽然眼红,但也不得不佩服,这一群人,就没有歇着的时候,完全就是不要命的采法,连小孩子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