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都市小说 > 重生东京1986 > 第250章 累了困了,喝
    ……

    一眨眼,时间就来到7月暑期。

    竹下雅人高居主位,审视着松本制造管理层。

    “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啦!”

    众人异口同声的回应,眼睛中充满着信心。

    “很好。”

    青年很满意,大声说道:“我宣布,脉动能量饮料从现在开始,正式开工上线。”

    “嗨!”

    竹下雅人一声令下,脉动能量饮料生产线开始大规模运转。

    一罐罐饮料,迅速从生产车间装箱发往货运中心。

    然后在第二天一早,摆上日本各大便利店,以及商场超市。

    此外,遍布日本街头巷尾的自动贩卖机,当然也不能错过。

    松本制造早早就和相关产权方谈成合作,然后将脉动放入其中。

    “咦,竟然有脉动?”

    横山次郎是711便利店的货运司机,也是最早喝到脉动能量饮料的志愿者之一。

    作为一款专门针对工作疲劳的饮料,效果非常的不错。

    他在夜间开大车的时候,喝上一罐精神确实更足,有效减少了疲劳驾驶。

    当然脉动的人性化烟灰缸设计方案,也是他喜欢脉动的理由。

    车上带烟灰缸很麻烦,不如直接用脉动金属罐子。

    可惜,这款饮料只短暂存在了几个月,很快就销声匿迹。

    这次,可算是重新见到了。

    “没错,今天才上线,要不要尝尝?”

    “行,先给我来5罐。”

    “好嘞,5罐1000日元。”

    日本普通饮料价格,介于100日元到150日元之间。

    考虑到需求不足,能量饮料的价格稍微贵上一些。

    开大货车的群体,普遍都比较有资产,根本就不在意这点价格。

    很快,脉动能量饮料就在大车司机群体中卖爆。

    大车司机群体中大卖,效果外溢之下,出租车群体也跟着火热起来。

    这些人更不差钱。

    处于时代中的日本人,还未意识到泡沫已经破裂。

    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这是经济的短期调整。

    该吃吃,该喝喝。

    无数日本人,继续挥舞着万元大钞打车。

    出租车司机有钱,自然更不会在意200块的饮料。

    因为脉动能量饮料补充精力的效果好,直接整箱进行购买。

    如果不是能量饮料有着严格的饮用禁忌,估计他们可以当矿泉水喝。

    运输行业有之前的积累,别的行业则需要一点一点开拓。

    松本制造要做的就是,拼命打广告。

    那句经典的“累了困了,喝某某某!”

    直接被竹下雅人指定为,脉动能量饮料的全球宣传广告。

    脉动能量饮料还很弱小,因此在宣传方面。

    除了常规的杂志、报纸、电视广告,还需要找那种百事和可口不在意的角落。

    比如说,赞助电影和电视剧。

    “我听说有一部讲述地方民众在东京奋斗的电视剧,要在明年1月上线,买下它的饮料类插播广告权。”

    “我们需要借助奋斗的故事宣传饮料。”

    奋斗的故事,总是少不了辛苦加班。

    这样就可以很自然的植入脉动饮料,不会造成剧情割裂,引起导演和民众的不满。

    “嗨,不知是什么广告?”

    “嗯,我想想,貌似叫《东京爱情故事》。”

    《东京爱情故事》,1991年的日本大热门电视剧。

    不仅是日本收视率冠军,还风靡亚洲各国。

    如果脉动能量饮料能成为插播广告,宣传效果绝对一流。

    “是,我这就去做。”

    除了日本,港岛和美国的宣传也不能放过。

    八九十年代,港岛的电影在东南亚、湾湾、日本、韩国都非常的能打。

    花点钱在电影里插播广告,同样可以达到以小博大效果。

    美国那边,则需要双管齐下。

    电影里插播广告,电视剧里也要。

    虽然花钱更多,但效果也会跟着提升。

    松本制造的全年目标是,花光2亿美元宣传费。

    这仅仅是第一年。

    如果脉动的销量不错,以后广告费会逐年提高。

    没办法,能量饮料的进入门槛太低。

    不花大量宣传费巩固市场,很容易被后来者替代。

    前世的红牛,每年都要用销售额的25%做广告。

    今生的脉动也不能例外,需要大笔的广告支出。

    当然,也不能忘了对极限运动的赞助。

    这些地方,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遗忘的角落,也是脉动崛起的机会。

    “还有,想办法免费给便利店送冰箱,然后将脉动放在显眼位置。”

    后世最朴实无华的商战就是给便利店买冰箱和冰柜。

    然后自家产品,不和自家产生竞争的产品放在显眼处。

    那些形成竞争关系的,或者放在最后位置,或者干脆从冰柜中消失。

    你唯一能买到的同类产品只有脉动,销量自然大涨。

    这就是真正的商战,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商战。

    “明白!”

    小林博明离开后,青年有点为未来发愁。

    暂时,便利店那边一个冰柜或者冰箱就可以满足。

    未来,则必须要每个月花钱买位置。

    这,还要求着人家。

    如果得罪了便利店,分分钟钟去世。

    “不行,星海集团必须花钱收购一家连锁便利店集团。”

    “不能没有渠道,更不能被渠道卡死。”

    美国和欧洲超市更加发达,所以松本制造无需担心。

    毕竟星海集团在几大新兴超市都有投资。

    日本则不一样,小的便利店远比超市发达。

    如果不想被本土巨头挤压淘汰出局,必须有自己的终端渠道。

    “嗯,找个机会,买上点大荣超市的股票。”

    大荣超市,日本九十年代兴起的零售巨头。

    后来甚至超越三越百货,成为日本最大零售商。

    日本三大便利店品牌之一的罗森,就是它家的。

    而竹下雅人准备让松本制造买点大荣超市股票,就是盯上了罗森便利店。

    主要是大荣超市虽然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快速扩张,但很快就会因盲目扩张陷入破产边缘。

    罗森这么优质的财产,想要竞争最好是成为股东之一。

    其实竹下雅人最希望拿下的是711,这是全球最大的便利店连锁集团。

    但711的母公司伊藤华洋堂没有上市,松本制造自然没有机会。

    还是罗森好,只要钱多、政界势力达标,就能花钱抢到。

    很快,脉动能量饮料的首月销量出炉。

    2000万罐。

    算是打了个,非常不错的开门红。

    “很棒的销量,大家辛苦了。”

    单月销售额突破40亿日元,大大高出竹下雅人的预期。

    他的心理标准是500万罐,超过1000万罐都是大成功。

    只能说,他低估了能量饮料市场的潜力。

    “不辛苦,这些都是会长的功劳,我们只做了应该做的。”

    小林博明等人红光满面,就连铃木善介整个人都喜气洋洋。

    如果是在1989年,

    这样一个好消息,股价最少能涨5000亿。

    可惜,现在是日本股票的下行周期,松本制造市值只涨了1000亿日元。

    “这个时候,大家就没必要谦虚了。”

    “没错,会长的贡献很大,大家也一样。”

    “过分的谦虚,可是一种另类的骄傲哦。”

    铃木善介有点合不拢嘴。

    公司有了能量饮料业务,总算不是一条腿走路。

    至于先前的服装产业,只在大超市售卖,根本不算正经生意。

    只是借助股东身份,做了个二道贩子。

    不像能量饮料,这是松本制造新发展起来的产业。

    如果做得好,未必不能成为另一个三得利。

    是的,铃木善介对于公司的最大目标,就是日本三得利公司。

    至于达到或者接近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属于做梦都不敢想。

    没人能想到,小小的一个能量饮料市场,竟然有接近一半可乐市场的容量。

    这一行业,甚至可以诞生了接近两可乐的饮料巨头。

    “行了,大家就不要再互相吹捧了。”

    “第一个月的销量就这么好,研究一下什么时候扩充产能。”

    “我们开发的市场,可能不能被那些国际食品巨头抢走。”

    能量饮料未来的市场潜力是数百亿罐。单月2000万销量,还没有后世的零头多。

    必须加大投资,更快速的扩充产能。

    竹下雅人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手指敲了敲桌子再次问。

    “我们现有工厂,单月最多可以生产多少罐饮料?”

    “如果全力开动,单月最多可以生产7000万罐。”

    这7000万的产能,不仅有脉动能量饮料,还有原来这些公司销售的产品。

    排除这些杂七杂八的品牌,估计最多只有3000万的增长空间。

    青年听后眉头皱起,

    “太少了。”

    “以后工厂这边,优先满足能量饮料的生产。”

    “等全换成能量饮料之后,那些杂七杂八的品牌全部抛弃。”

    松本制造的饮料业务是世界级巨头,那么就没必要拥有这些零散业务。

    就算以后开拓新的饮料市场,也需要研发新的配方。

    之前收购的那些小公司品牌,根本没必要全部存在。

    “是,会长!”

    聊完现有产能,青年又主动说起工厂的扩张。

    “除了现有工厂,你们对新工厂有什么想法?”

    小林博明试探性的回道:“公司准备等等看,如果销售额继续高速增长。”

    “等到单月销量达到4000万罐的时候,公司会在美国和日本兴建两家工厂,然后在加拿大和墨西哥兴建一家工厂。”

    竹下雅人想了想,先是赞同的肯定道:“很不错的想法,在市场还未定的情况下,投资确实需要保守一点。”

    不过很快,他就一转话锋。

    “但是,我们的发展也不能太过保守。”

    “能量饮料的单月销量一旦突破4000万罐,有大火趋势。”

    “美国最少需要增加6个工厂,日本4个,加拿大和墨西哥则是2个。”

    美国和日本市场庞大,需要增加更多的工厂。

    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市场虽然差上许多,但一个经济发达,一个人口众多,同样有着很高的容量。

    “时间不等人。”

    “一旦我们不占领市场,别人就会替我们占领。”

    赚钱的生意,无数人都会削尖脑袋进来。

    必须要靠规模化站稳脚跟,让大公司觉得不值。

    至于小公司,在宣传方面很难竞争过松本制造。

    单单是第一年的2亿美元巨额广告费,就没多少公司可以拿出。

    “嗨!”

    小林博明快速记下,免得出现意外。

    青年喝了口茶,再次随口追问道:“你准备怎么完成工厂建设?”

    小林博明早有准备的说:公司的计划是收购为主,新建为辅。”

    竹下雅人下意识的点点头,

    “嗯,继续说。”

    “嗨!”

    得到会长的认可,小林博明顿时信心大增,开始详细阐述自己改正后的新计划。

    美国东西南三个地区,各收购一家工厂进行快速改造,第一时间满足市场的需求。

    至于剩下3个工厂,时间不是那么急,可以从零开始修建。

    确实久了一点,但可以修的更安全先进,从而节省生产成本。

    “日本市场,我们则是新建两个工厂,收购两个工厂。”

    “同样是在满足扩充产能之余,兴建更先进工厂。”

    新工厂技术发达,不仅更安全卫生,生产成本也会降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松本制造最终会淘汰所有老旧工厂。

    “很不错的想法。”

    竹下雅人很满意,随后语气肯定的问。

    “那么墨西哥和加拿大,就是一新一旧呗。”

    “是的,会长!”

    “很好,就是要这样。”

    “不过,在美国兴建工厂,也要考虑到国情。”

    “我们最好是找投资我们基金的势力,这样才不会被磨洋工。”

    美国人的工作效率,只能说懂得都懂。

    如果不找到对的人,可能三年后工厂还是杂草丛生。

    “是,请会长放心!”

    小林博明已经担任松本制造会长一年多,很了解美国人的样子。

    就算青年不说,他也会仔细进行挑选。

    南部就和布什家族合作,西部也找地头蛇。

    东部情况更为复杂,但松本制造也靠着拉杆式行李箱,找到许多靠谱的合作伙伴。

    “那就好,国外工厂一定要做好随时放弃重新选址的心理准备。”

    “刚建厂就有幺蛾子,以后事情肯定更多。”

    后世德国的特斯拉工厂就是最典型例子。

    不是今天这里污染环境,就是明天那里不环保,总有事情发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