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都市小说 > 重生东京1986 > 第248章 赞助留学
    “基本不太可能。”

    “媒体都希望独享热门素材,这样才能提高销量。”

    早稻田没有那么多资源进行交换,并且人多也容易泄密。

    不如只和国内的朝日新闻进行合作。

    主观因素都透着灰暗,校长西原春夫自然不看好这一想法。

    “但只有朝日新闻,统计很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吧?”

    朝日新闻对国外大学,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大学的了解较为有限。

    大学排行榜一出,绝对漏洞百出。

    西原春夫好笑的看着学弟,“呵呵,那有什么关系吗?”

    新闻的真实性固然重要,但媒体更看重的是新闻影响力。

    后世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同样有一堆问题。

    尤其是前几届,对某些国家的富豪统计。

    完全就是胡编乱造,随意在报纸上找些本国知名商人的名字进行填写。

    但有什么关系呢?

    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一出,依旧轰动整个世界。

    无数人开始讨论,世界首富是谁,自己国家首富是谁。

    有时候在影响力面前,真相根本不重要。

    竹下雅人前世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很快就想意识到自己脑残了。

    他不好意思的讪笑说:“是我想的简单了。”

    随后,脚拇指扣紧的青年,生硬的转移话题。

    “那个,我想赞助一批中国留学生,不知道早大可以接收多少?”

    “赞助留学生?”

    西原春夫本来还想调侃青年几句,但听闻他要赞助中国人来日留学,身体便不自觉的坐直。

    赞助中国人留学,这个早稻田可太熟了。

    二战爆发前就长期做这方面工作,中日重新建交后,更是第一个冲到最前线。

    知名度,也就此打开。

    “是的,星海集团准备从今年开始。每年最少捐献50亿日元,赞助中国学生来我们国家留学。”

    “其中四分之三理工科位置,四分之一文科位置。”

    西原春夫竖起大拇指真心赞美道:“好好好,不愧是学弟。”

    “额,哪里,我也是想着加深中日关系。”

    八九十年代,中日关系好的不得了。

    无论是政府高层,还是民间氛围,两国都达到一个高点。

    青年想要借助这个机会,让这种关系更上一层楼。

    “嗯,就是要这样。我们日本想要发展的唯一机会,就是多和中国往来。”

    西原春夫早已看透了美国的想法,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

    他希望有那么一天,日本能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

    青年认可的点点头,“嗯,我也是这样想的。”

    西原春夫看着自家学弟,内心升起一股强烈的认同感。

    “这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他内心这样想着但并没有说出来,而是认真的反问。

    “不知学弟的留学赞助模式,是什么样的?”

    竹下雅人干脆的回应,“考虑到中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星海集团会报销留学生的全部学习费用。”

    “包括来回的飞机票、大学的学费和入学费,以及书本费。”

    日本大学第一年,都需要交入学费,里面包含一系列花销。

    每个大学不一样,但大多是20万左右。

    “此外,每个月还有15万的生活费,支持他们租房、吃饭、购物。”

    15万块用于日常开销,绝对绰绰有余。

    节省一点,每个月甚至可以轻松攒下5万块。

    毕竟早大有学生宿舍,每个月只需花费两三万元。

    “考虑的很周全,差不多可以赞助1700到1800名学生。”

    西原春夫双手放在大腿膝盖处缓声继续说:“这样,我们早大接收500名学生。”

    竹下亚人惊喜的问:“啊,真的吗?”

    1990年的日本大学,还没有开启新一轮的扩招。

    此时早大的学生数量,远没有日后那么夸张。

    外国留学生数量,同样比日后少上许多。

    每年接受500名来自国外的留学生,校长也要顶着巨大压力。

    “嗯,就这样决定了,我会说服教职工和董事会。”

    早稻田大学是私立大学,校长的上级是学校董事会。

    不过通常来说,校长的权利远大于董事会。

    董事会能做的事情,校长都可以做。

    董事会不能做的事情,校长也可以做。

    “好的,麻烦校长了。”

    青年此时十分乖巧,不希望破坏这一胜利成果。

    “哪里,是我们赚到了才对。”

    “不仅有了更好的生源,还能赚更多学费。”

    国公立大学有着大量的政府拨款,私立学校则没有。

    私立大学更多的是靠学生学费养活自己,所以费用通常更贵。

    早大之所以想要一口气接手500人,也有赚更多学费的考虑。

    “前辈夸张了。”

    聊完中国留学生的事,竹下雅人又说起赞助本国学生的事。

    “校长,我们对本国学长也有着相同的赞助费用。”

    “既然早大明年有500个中国留学生名额,我们会赞助同样多数额的奖学金。”

    “也是每年增多一倍,一直持续到4倍为止。”

    通常前往日本留学的,都是大二末期起步。

    如果一直读到硕士毕业,需要4年时间。

    也就是说,星海集团第一年需要支付50亿,第二年需要支付100亿,第三年需要支付150亿。

    第四年开始稳定,以后每年都需要支付200亿。

    当然,具体花费通常会少一些。

    毕竟很多人不一定读硕士,还有人大三大四才前往日本。

    “哦,还有本国名额?”

    “是的,本国学生自然也要有相同待遇。”

    竹下雅人不想被日本民众骂的太过火,直接选择破财免灾。

    每年400亿日元的费用,看起来比较多。

    但对于星海集团,尤其是星海投资来说,根本就是洒洒水。

    股票一个简单的波动,就可以轻松赚回来。

    “很好,这样才对嘛。”

    西原春夫心里感慨,不愧是早大不世出的天才,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到。

    这样,就不用太担心媒体的阴阳怪气。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还没有韩国、湾湾、东南亚的留学支持。

    其实校长想错了,这方面青年是有规划的。

    他计划第一年赞助25亿,最多赞助100亿日元,吸引这些国家顶尖学生到日本留学。

    不过考虑到日本大学国外招生名额问题,他决定缓一年再进行。

    这样不会让留学数字变得更加庞大,从而引起下面不满。

    成功拿下早大后,竹下雅人又在第二天拜访东京大学。

    “有马校长您好,我是竹下雅人。初次见面,请多指教。”

    “竹竹下会长好,我是有马朗人,以后请多指教。”

    和早大不同,青年与东大校长的见面更为正式,礼貌中带着一丝疏远。

    不过两个人都真心想要交流,所以聊的很愉快。

    过了一小会,竹下雅人觉得时间上已经差不得。

    他干脆的直接问:“我想要赞助一批中国学生留学日本,不知道东大可不可以接受一部分。”

    “赞助中国学生出国留学?”

    “是的。”

    随后青年仔细阐述自己的计划,希望借此说服这位东大校长。

    有马朗人虽然是理工科出身,但能成为校长,自然是人精。

    不仅学术能力一流,在人际交往和政治方面也成绩出众。

    他想到国内的舆论宣传,以及高层的政治经济动向,心里顿时有了底。

    “可以,这是好事。我可以做主,每年拿出50个名额。”

    “但学生的日语和英语必须过关,同时成绩必须要达到中国顶级水平。”

    “学校,也需要是我们指定的高校。”

    东大是当下亚洲第一学府,逼格自然要比早大高。

    条件方面,也不像早大那么宽松,对于学生来源有着严格要求。

    这是东大人的骄傲!

    竹下雅人有点意外,这可是每年50个名额。

    他十分欣喜的答应道:“没问题,这些都是应该的。”

    然后,他又说起对本国学生的赞助。

    这让有马朗人,更加高看青年一眼。

    赚钱了知道投资教育,并且本国外国都照顾到,是个妙人。

    说完教育捐款的事情,两人随后聊起星海半导体和东大的合作。

    这方面竹下雅人一知半解,有些歉意的说:“抱歉,有马校长。”

    “这方面业务都是舛冈桑负责,我就负责花钱。”

    他不喜欢不懂装懂,自然不会在这方面过多纠缠。

    免得说着说着露馅,反而令人耻笑。

    “这样啊,竟然是舛冈桑负责,难怪。”

    有马朗人理解的点点头,同时也有些羡慕舛冈富士雄。

    因为舛冈富士雄加入星海集团之后,星海半导体就在全世界做广告,宣传他的研发能力。

    尤其在英特尔的闪存技术实用化之后,更是将舛冈富士雄拔高到和罗伯特·诺伊斯差不多位置。

    宣传闪存芯片的应用场景无穷无尽,将来会是和存储芯片并驾齐驱的产品。

    外行人信的很多,内行人也不少。

    可以说这种名气,

    除了极个别存在,大多数科学家都想拥有。

    心动就对了,

    这是星海集团一种吸引高端人才的措施。

    想要更大的名气吗?

    加入到星海半导体大家庭吧。

    如果不是条件不成熟,他甚至想要公关诺贝尔奖。

    这样绝对可以吸引到更多顶级人才,也可以促使星海半导体更快成长。

    “嗯,我们公司奉行的就是,杜绝外行指导内行。”

    技术方面没法聊,有马朗人果断转换话题。

    “不知竹下会长,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有什么看法?”

    竹下雅人坦然道:“我的看法已经转化成科研成果。”

    “比如手机,再比如闪存芯片,我都十分看好。”

    青年自然不能全说,但也不能撒谎。

    干脆聊起星海半导体现在的发展方向。

    反正这些东西大家都能看得到,也不需要隐瞒。

    “手机确实是个好项目。未来的世界,我猜每个人都离不开。”

    手机的便携能力太强,看不出前途的是少数。

    无数的电子产业巨头,都已经选择试水。

    “是啊,太方便了。”

    两个人聊着聊着,有马朗人貌似不经意的问:“不知道星海投资的丑牛基金,还对外开放吗?”

    早稻田投资30亿变500亿的事情,深深的刺激到了日本多所知名大学。

    毕竟同行是冤家,也会更关注彼此的发展。

    这些大学第一次发现,原来基金可以这么赚。

    东京大学得知消息后,立马就向上求援,也要成立自己的大学基金。

    掌控日本经济命脉的大藏省和日银,大多数都是东大生。

    东京大学的申请,自然一律绿灯通过。

    不过申请也要时间,所以东大没能赶上子鼠对冲基金。

    但子鼠不行,丑牛也可以呀。

    东大是第一次进入基金领域,还是希望能稳一手。

    星海投资的几次出色操作,以及前不久的高额利润,自然成为东大最好选择。

    “东大也成立了基金?”

    “没错,谁不羡慕早稻田的成绩呢?”

    有马朗人也不隐瞒,直接实话实说。

    东大就是被早大刺激到了,也要跟着进步。

    “有份额,丑牛基金可以拿出150亿日元份额。”

    “好,谢谢竹下会长。”

    据他所知,早大在子鼠基金也仅有100亿份额。

    东大能在丑牛基金拿到150亿日元额度,让他十分满足。

    “哪里,有马校长见外了。”

    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后,有马朗人又问了一嘴。

    “丑牛对冲基金,也有早稻田大学的份额吗?”

    “嗯,预留了50亿的额度。”

    “这样啊,挺好的。”

    虽然不爽早稻田和自家平起平坐,但他也能理解。

    谁让竹下雅人,是早大毕业生呢。

    额度能和早大持平,已经是东大日本第一的地位体现。

    接下来,竹下雅人拿着早大和东大的条件,很快和一桥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京都大学、庆应大学等日本名校达成协议。

    这些学校,都有意参与星海投资的对冲基金项目。

    这其中私立大学的参与情绪更强。

    尤其是庆应大学最为激烈,迫切希望达成目标。

    输谁也不能输早稻田,这是庆应大学的集体意志。

    竹下雅人自然不会拒绝,爽快同意了100亿日元的份额。

    至于其余公办学校,还在走流程。

    不过也很快了。

    丑牛基金三年之期过后,应该都能拿到国家许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