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都市小说 > 重生东京1986 > 第240章 一小步,一大步
    因为要保持低调,再加上时间也不对。

    竹下雅人这次来到京城,并没有选择入住钓鱼台过宾馆,而是在新建的国际酒店居住。

    他看着愈加成熟,但又透着一丝柔弱的女孩,心疼的伸出右手抚摸脸颊。

    “瘦了,也漂亮了。”

    “这些天,辛苦了。”

    自家这位前秘书,需要处理的业务太多。

    不仅要帮助星海集团维护和高校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好自己在交大的本职工作。

    事情多到不行。

    堪比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类型的老板。

    林清浅额头轻轻摇晃,满足的柔声说:“哪里,能帮上忙是我的荣幸。”

    “要不,你辞掉大学工作,专门帮公司处理事情?”

    女孩在交大工资没多少,事情却着实很多。

    他希望,女孩能生活的更轻松一些。

    “嗯,我考虑考虑。”

    林清浅也发现,这样两头跑不是一件好事。

    但要离开自己一直很喜欢的校园工作,着实是舍不得。

    竹下雅人见女孩有些松动,连忙趁热打铁的劝说。

    “离开吧。到时候你就负责公司和学校的对接工作。”

    “要知道今年,公司可是要加大在华教育投资。”

    林清浅抬起头确认道:“加大教育投资?”

    青年点点头,“是的,加大教育方面的投资。”

    随后,他开始将自己准备捐助留学生的事情,详细告诉女孩。

    星海投资赚的太多,必须要在本国进行投资消费,从而堵住国家和民众的嘴巴。

    但如果选择投资,除了半导体产业,日本股市一时找不出别的好项目。

    竹下雅人干脆投资教育,和早稻田大学联合展开国外学生免费留学项目。

    简单点说,就是青年向早稻田大学捐一笔钱。

    这笔钱将用来支付国外留学生的学费,以及住宿费、伙食费。

    实现国外留学生在早稻田的免费入学,提高早大的国际声望。

    因为星海集团的只要业务在中国,所以这一政策暂时只在中国进行推广。

    当然,为了避免被日本媒体骂卖国贼。

    中国这边资助多少学生,日本那边就会拿出相同名额进行捐赠。

    林清浅高兴的问:“这是真的吗,没骗我?”

    女孩作为早稻田交换生,深刻察觉了两国教育方面的差距。

    不仅师资差距明显,设备方面队伍差距更是悬殊。

    她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天朝学子出国留学,然后将国外先进知识带回国内。

    “当然,这种事我怎么可能开玩笑。就是具体名额方面,我还在进行考虑。”

    “此外,要不要支持早大以外学校留学,我也没怎么想好。”

    早大是自己队伍母校,青年自然要帮忙积极扩展声誉。

    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国公立学校也不好太过得罪,最好也有些份额。

    林清浅露出开心的笑容,“这样啊,你先说你准备捐多少钱?”

    “嗯,刚开始展开,规模先小一点,一年100亿吧。”

    这么点钱对于星海投资完全就是九牛一毛,但通过投资教育却能堵住悠悠之口。

    “嗯,那也就是说,我们这边有50亿喽。”

    “没错,大致是这样。”

    女孩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在心里简单计算一遍。

    东京的私立大学,每年学费大概100万左右,生活费每个月15万左右。

    这样一年加起来的费用,大概是280万日元。

    再算上来回的交通费,差不多需要290万日元。

    50亿日元,足够支持1700多高材生前往日本私立大学留学。

    公立的话,学费更便宜,只需要几十万日元。

    全公立,差不多可以达到2000人。

    可惜,会长是早大毕业的,必然不会支持全公立留学计划。

    这样就算压低私立大学份额,最多也就1800的人。

    数量看上去很多,但各个大学一分,每个专业可能就1个名额。

    不过能有将近2000人获得资助,已经让女孩很满足。

    这是无偿免费的捐助,不能要求太多。

    快速在心里计算好之后,林清浅可爱的歪着脑袋问。

    “那个,不知道你准备捐助哪些科目留学?”

    “嗯,四分之三理工科,四分之一文商科。”

    当下的中国百废俱兴,什么样的人才都缺。

    但相对而言,还是更缺理工科人才。

    当然,他本人也有私心。

    这么多出国留学的,一定有不想回国的。

    星海投资完全可以凭借近水楼台的优势,招募到这批优秀学子。

    林清浅沉思好长一段时间,随后她抬起头郑重的说。

    “好,我答应你,以后专心帮助公司处理国内高校项目。”

    竹下雅人开心的拉住女孩,光滑白皙的纤纤巧手。

    “太好了。”

    “我决定,除了星海集团的捐献,我个人再出100亿。”

    虽然最开始那100亿由星海投资出,但却会以星海集团的名义进行。

    这样看起来更加的高大上,也更符合公司整体利益。

    至于他的个人捐款,主要是想更多的打造护身符。

    告诉大家,自己不是贪得无厌的家伙,赚的钱也会分享给大众。

    当然,肯定会有那种酸的。

    说什么赚那么多,就捐这么一点。

    不过没关系,只要有部分人念他好。

    足矣!

    “个人捐款,能支撑下去吗?”

    女孩知道星海集团很赚钱,但不知道具体能赚多少钱。

    她很担心青年这是一时冲动,然后支撑不下去。

    这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每年都如此。

    竹下雅人亲昵的刮了刮女孩小巧的琼鼻。

    “放心吧,我的资产还是很充裕的,一辈子都可以。”

    一年100亿,对他来说完全就是洒洒水。

    甚至都不需要最赚钱队伍星海投资,单单是松本制造,每年的分红都超百亿。

    女孩害羞的点点头,“嗯,那就好。”

    随着聊天的深入,竹下雅人在她没有刻意躲避的前提下。

    由最早的手拉手,变为后来的肩靠着肩。

    “别闹,很痒的。”

    女孩羞红这脸蛋,打掉青年作怪的右手。

    “嘿嘿。”

    青年也不在意,继续刚才的未果行动。

    “等会,说正事呢。”

    林清浅有些嗔怒,眉毛好看的挺起。

    见她再次这样说,青年知道不能继续下去,连忙正襟危坐道。

    “嗯,我在听,你说。”

    女孩这才满意。

    随后他有些不好意思的问。

    “除了支持免费留学之外,今年我们公司在高校还有别的计划吗?”

    “当然。”

    竹下雅人理所当然的回应。

    支持留学这种事,对于国家和个人有很多好处。

    但对于学校来说,好处却没有那么大。

    星海集团想要获得更多智力资源,自然要多在国内进行捐助。

    比如多捐一些电脑等设备,或者是干脆帮忙盖图书馆等建筑。

    “今年申城箱包厂那边的分红收益还是老规矩——全捐。”

    “不过要注意的是,从今往后10%队伍分红捐给希望工程,剩下的捐给国内高校。”

    申城箱包厂的收益非常不错,每年的分红都有数千万人民币。

    这笔钱虽然可以做很多事情,但青年更愿意用来获取国内好感,以及满足自己帮助国内发展的小小心愿。

    “嗯,我知道。”

    女孩也非常关注希望工程。

    在公开捐款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匿名捐款。

    没办法,交大大多数老师都很穷,她不能因为自己有钱就捐款太多。

    老师校长都会很难堪。

    不如随大流,然后将更多钱财以匿名形式捐出。

    可能是许久未见,也可能是太过思念。

    接下来一直数日,两个人都同吃同住,亲密无间。

    “真的今天就要走吗?”

    竹下雅人从后面抱住女孩,心里十分的舍不得。

    “嗯。”

    林清浅头也没抬,继续收拾自己的行李。

    快到春节了,再不回家父母又该胡思乱想。

    “过年之后,要不要回日本看看,公司报销往返机票。”

    “还是不了,我这边可能有很多工作要忙。”

    年后事情还有很多,根本没那么多时间。

    “好吧,那过一段时间,我去申城看你。”

    “随便。”

    容光焕发的林清浅,笑着梳理了一下乌黑秀发,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

    目送女孩离开,青年也开始忙碌起来。

    今天,他要正式登门拜访最上边那位。

    两个人一开始,只是单纯的聊着天。

    然后聊着聊着,就聊到日本东京。

    “东京真是好啊,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像东京一样繁华。”

    “会很快的。只要能抓住这次半导体发展,就可以迅速迎头赶上。”

    “到时候这片土地的城市,会建设的比东京更加好看。”

    后发城市的建设总是会更加漂亮。

    “是啊,确实不能错过这次机会。”

    中国历来就非常重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90年代还很穷的时候,就几次大投资上马相关项目。

    可惜,最后都因各种问题,失败了。

    这不能怪国家不支持,只能说是命运弄人。

    很对事情,不是你选对方向就可以获得成功。

    需要看时代的发展,需要历史的机遇。

    说完半导体,长者貌似不在意的随口问。

    “竹下先生,你觉得申城浦东怎么样?”

    来了,重点来了。

    竹下雅人脑海不停旋转,仔细思考该如何回应。

    “嗯,我觉得,浦东是个非常好的地方。”

    “这里靠近大陆最繁华队伍浦西地区,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1990年,中国正式开始发展浦东地区。

    这是对外开放的继续深化,也是中国经济的又一新篇章。

    从此以后,昔日贫穷落后队伍浦东地区。

    就成为申城,乃至整个中国的一张名片。

    单单这里,经济就超越很多国家。

    进出口、港口吞吐量等,更是可以排在世界前列,甚至第一。

    “哦,竹下先生这么好看?”

    “是的,我非常看好。我觉得浦东未来的前景,很有可能超越浦西地区。”

    长者完全没想到,青年的自信心竟然这么足,甚至比自己都足。

    这不禁让他内心一震,对于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想法。

    说起来,浦东的发展。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看做中国的发展。

    浦东最开始的时候除了一大片荒地和农田,什么都没有。

    政府只能出几百万,开发却需要几百亿。

    没钱怎么办?

    申城的领导集团,想了多个妙招。

    第一,成立开发集团,然后上市。

    利用民间资本,开发浦东。

    第二,出让部分土地。

    很快昔日什么都没有的浦东地区,就出现了代表城市发展队伍摩天大楼。

    第三,税收优惠。

    这一招对很多外资工厂,都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最终靠着种种政策和方法,昔日落后的浦东地区极速发展,成为申城最有经济活力的地方。

    当然,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

    背靠港城的特区,最终发展成国内超一线城市。

    背靠澳门的朱海,最终也发展的非常不错。

    浦东暂时落后,但他是国内第一大城市申城的一部分,还在申城最发达的浦西旁边。

    就算没有那么多高超技巧,也可以发展起来。

    不过人的重要些,同样要重视起来。

    一位能人,可以显著缩短这个时间。

    很明显,现在的申城相关领导集体,就是能人。

    国内正是因为有他们,才能发展队伍这么快。

    短短几十年,就从白头鹰的一般对手,成长为头号强敌。

    看到青年的信心这么足,长者忍不住问。

    “那不知竹下先生,有没有想过在申城进行更多投资。”

    竹下雅人也不卖关子,顺着话茬说:“我们公司今年,就会有更多投资。”

    “比如食品饮料,以及部分电子产品的组装工程。”

    电子厂什么的,还是国内比较合适。

    日本的造价太高,很难竞争过工资更低的韩国和湾湾。

    除此之外,半导体封装测试产业也非常适合国内。

    封装测试最大的成本是人力方面,而国内在这方面优势明显。

    只要星海半导体肯投资。

    不说击垮湾湾和大马,但打败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毕竟现在封装测试产业的规模还很小。

    只要能在国内顺利成立公司,成本绝对可以更加低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