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都市小说 > 重生东京1986 > 第134章 面见
    宾馆相当于一座城市的门面。

    宾馆修建的好,可以给外商更好的印象。

    申城作为中国第一城,自然深谙这个道理。

    因此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申城政府第一时间就申请建设华亭宾馆,然后同年就被快速批准。

    不过具体动工时间,还要等到1984年。最终申城政府用时34个月,成功在1986年11月竣工。

    华亭宾馆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不仅建设阶段受到长期关注,开业之时更可谓轰动整个申城的大事。

    不说是万众瞩目,也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这么重要的宾馆,价格自然十分美丽。

    开业之初,房卖出了1000美元的天价。

    不过这个价格也确实非常值,工作人员学历普遍很高。甚至有员工放弃同济大学教师职务,也要应聘房预订员。

    至于其中的原因,非常简单。

    当时进入华亭宾馆工作十分体面,收入也非常高。

    100多元的工资,是其它国营企业的一倍多。

    “不知竹下社长,更喜欢哪种风格的套房?”

    “嗯,就这个吧。”

    竹下雅人看着上面的图案,最终选了个英式风格的豪华套房。

    60平米的居住环境虽然没有未来的总统套房那么浮夸,但在这个年代,已经是中国最顶级的宾馆房间。

    安顿好之后,竹下雅人貌似随意地问:“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和相关负责人见面?”

    “我们这边随时可以,您看?”

    “那就今晚吧,我也不怎么累,还是早点进行商谈比较好。”

    “好的,那今晚8点钟可以吗?”

    “没问题。”

    申城政府这边早就做好了配套方案。

    如果人说今天比较累,就将会面的时间推迟到明天上午。

    如果人很着急,那么就直接今晚会面。

    可能是为了照顾人休息,也可能是华亭宾馆美食比较豪华。

    晚上8点的宴会,申城政府最终选择,放在华亭宾馆顶楼的餐厅。

    “额,姜领导您好!”

    竹下雅人推门而入,第一眼就看到了在座位上等待的申城领导集体。

    他没想到自己此行这么受重视,这么多人竟然集体和他见面。

    一时之间整个人都有点僵硬,言词也干巴巴的。

    “竹下社长好,申城欢迎你!”

    老人很平易近人,乐呵呵的主动伸出右手。

    “抱歉,刚刚失礼了。”

    竹下雅人连忙同样伸出右手,眼神中充满着歉意。

    “没关系,不用在意。”

    姜领导已经习惯了眼下的一切,他亲切的笑着说:“竹下社长的汉语真好,学生时代没少练习吧。”

    “还好吧。我很喜欢中国文化,也希望中国能够和日本一样早日实现富强,自然要多多学习汉语。”

    “早晚会有这样一天的。”

    姜领导眼中露出一丝憧憬,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实行民族复兴,人们能够安居乐业。

    两人闲聊了几句,开始各自介绍起身边的陪同人员。

    说实话,如果单单是松本制造的话,其实没有这么大面子。

    毕竟松本制造主要从事轻工业,对于国家的影响力不大。

    竹下雅人这么受到重视,主要是他本人非常年轻,并且还掌控着星海投资、星海半导体两家风头正盛的新公司。

    尤其是星海半导体,可谓是国之重器。

    “那个,姜领导,可以直接称呼我名字吗?不用称呼我社长。”

    姜领导自然不会在意这点小事,很爽快的点头同意。

    “嗯,那我就叫你竹下先生吧。你也不用叫我领导,直接叫我姜先生。”

    “好的,姜先生。”

    改完称呼后,竹下雅人放松了许多。

    随后,两个人开始聊起正事。

    “竹下先生,你是想在申城合作建立旅行箱公司吧。”

    “是的,如果可以的话。我准备在申城投资5000万美元,建立一家年产量可以达到千万级别的,拉杆式旅行箱工厂。”

    拉杆式旅行箱也算是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发展起来,单单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年需求量就可以达到数亿个,年销售收入百亿美元规模。

    竹下雅人现在占据先手优势,自然要拼命生产扩大市场份额。

    他希望松本制造始终站在旅行箱市场的顶峰,每年赚取最多的利润。

    姜领导和同事互相看了一眼,眼中出现一丝惊讶。

    没想到一个轻工业工厂都能玩这么大。

    这可是5000万美元啊,再加点都可以买上一条6英寸的晶圆厂生产线了。

    “不愧是年少有为的天才,手笔很大嘛。”

    “姜先生过奖了,主要是时不待我。”

    随后,竹下雅人简单讲解了一下拉杆式旅行箱的市场前景。

    如果发展好的话,眼下的5000万美元都很可能不够用。

    “原来如此,不知道我们的工厂可不可以进行生产。”

    姜领导有些羡慕,希望魔都申城的企业也能跟着蹭一杯羹。

    “自然可以。只要工厂对外出口的时候向我们支付专利费,松本制造没理由进行阻拦。”

    其它国家都已经授权了,自然不会单单为难中国。

    当然,中国本土市场就不要想了。

    别说松本制造,就算是美国政府亲自施压,也收不到专利费。

    没钱,说什么都没用。

    “好啊,那就谢谢小友了。”

    “这是我们应该的。”

    大致探讨了一下旅行箱市场前景后,众人开始将话题引入更具体的环节。

    “不知道小友,准备和哪家公司进行合作?”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是申城皮箱厂。”

    申城皮箱厂,此时整个申城最大的箱包生产商。

    1986年,这家公司年生产箱包78.8万件,完成产值3000多万,利润500多万。

    这其中出口66.9万件,创汇近700万美元。

    虽然这家公司距离竹下雅人的最低目标也有着十几倍的差距,但这已经是松本制造在申城范围内,找到的最合适箱包生产公司。

    “申城皮箱厂,这样啊。”

    姜领导脑海中快速回想了一遍申城皮箱厂的情况,并没有第一时间拍板答应,准备回去和班子成员探讨后再做出决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是需要依靠集体,才能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