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修真小说 > 神仙侠侣大战蚩尤 > 第81章祖孙相见
    终南山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武功,东至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其山峻拔秀丽,如锦绣画屏。其间森林茂密,古木参天,花香扑鼻。远观终南,林木葱笼,堆苍叠翠,水榭楼台,庙宇红墙,近看终南,水静似境,倒映山色,壑幽谷深,峰岭对峙,仪态万千。沿九转十八弯的崎岖山路行至峰顶,殿宇恢宏,顿觉神清气爽,鸟瞰峰下,布有山左的猛虎扑羊,山右的阎王静座,山前的金龟出游和双龙戏水五个玲珑自然、形态逼真的峰岭,终南湖碧水悠悠,宝殿内晨钟暮鼓,给人于超然的感觉。

    同时,终南山又为道教发祥地之一。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终南山楼观台以其悠久的道教历史、动人的神话传说和众多的文物遗迹,吸引着无数文人墨或者侠游士的青睐。便有一称为王维的名家,便专为此提过首诗:“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却是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不凡效果。

    而提到这终南山,人们首先想到最多的还是那全真教的总驻地重阳宫。其中殿堂5000余间,住道士近万名,宫殿规模之大为时中道观之首。

    而除了重阳宫,另一大重地便是位于其左近不远处的活死人墓。墓上刻有碑文,却是那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所提,乃写道:“活死人兮活死人,风火地水要只因。墓中日服真丹药,换了凡躯一点尘。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闲寂真虚静,隔断凡间世上尘。”

    时近三年回到故地,心中不免感慨万千。这儿的一景一物依然,只是树木更为茂盛了,草儿长更高了,鸟儿唧喳,彩蝶飞舞于群芳之中。只是在杨晓月心中,所感到的还是变化很大。其实又何尝知道所变化的并非自然景物,它们还是按照着自己的规律生长发展着,而真正变化的却是人的心境。当时走的时候,还是个争强好胜的小姑娘,一转眼虽然时日不能算太长,但也足以让当初的纯真女孩变成了如今深谙世事的女宗主。

    此时的她,正站在那块熟悉的墓前,默默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不经意间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这种笑不再是江湖风云场上应付式的笑,却是发自内心的笑。不由得回想往事,竟是历历在目,仿佛这一刻自己又回到了当年的最美好的时刻一般。

    “宗主该进去了吧,我想老宗主也必定等你很久了,说不定他更想你呢。”见杨晓月对着此景发愣,立于一旁的李冬青忙提醒道。

    “哦,是我想事想的入神了。这儿毕竟好久不来了,还是李叔叔前面帮忙带一下路吧。”杨晓月道。虽然她知道此地没有多大的变化,就算李冬青不帮着带路,她自己也能进去,但还是习惯性的要求了一下。

    李冬青也是无法,唯有报以苦笑,便也不多话,直接在前头带路。

    二人迅速地绕进墓碑后的一片密林,在茂密的林木丛中,终于发现了一个地下入口。洞口不大不小,正好可以容一人半从此入内,于是二人一前一后地转入其中。拾阶而下,洞中的光线却是越发的黯淡。而且越到里面,就也昏暗,同时还得不时留意脚下的异样。到最后伸手不见十指的时候,竟是完全凭着感觉走路了。好在二人对此地形等等已经熟透,所以也根本不在乎这些。

    二人又往下了好一阵,终于有了脚下踩实且触底的感觉。心知已是到了底层,找准了方向位置,便立刻往着既定的路线前进。到洞底的时候开始有光线了,虽然依然无比幽暗,也要好了许多。而且越走,光线也越来越明亮。虽然不知其是吸收了何处的光芒,却也能将周围的物事照得无比清晰。

    如此行走着,直到有行了大约有一里多路的时候,方才来到一个像是暗门的地方。李冬青手脚熟练地在门侧壁最薄弱的地方敲击了三下,过不多时却也听到里面传来三下“咚咚咚”的回声。便凑近了在那石壁说了句“入得墓中,但听我主!”。

    不消半刻,那块沉重的石壁上便“哗”然打开,内里露出了道石门,二人方才入内。只是刚一进来,却见到至少有不下十位的门众提着格式兵器,警惕的望着刚进来的杨晓月二人。待到二人完全进来时,方才发现自己二人已经被那伙团团围住,而且还是互成犄角之势,如果有擅闯者,早被迅即的抓起来了。

    “属下拜见宗主及大长老!”却是领头的看清是杨晓月和李冬青的时候,立即指示那十多人又立马散开,好让出一条路来,而杨晓月见此也是颇为得意。这些人本来就是按照她的思路来训练的,相互之间早已配合娴熟,再加上那套奇妙的阵法,一般高手也难以占得分毫便宜。只是自己大概提了方案后不久,便去了龙威,倒是不曾贴切的看到过这些训练好的人手。

    行了两步,便来到石厅的中央位置。那里有一块壁,上面一左一右分别划着两个人物。左侧的那个是一中年男子,看上去倒是炯炯有神,而且眉宇间自然的流露出一股清圣之气,却是旁边注着字样“全真教开山始祖王重阳之画像”。而另一块上却是一中年女子,身姿挺健,容光焕发,却是写着“古墓派创始人林朝英画像”。

    看着此二副画像,不仅想起他二人也算是一对宿命鸳鸯。一方面王重阳尽心以抗金事业,另外加上林朝英本来心高气傲,所以两人始终都没有走到一起。而这位古墓派的先祖也是对王重阳的痴恋到了极至,反而成仇,最终成了如此的结局。

    本派至宝*就是由这位祖师林朝英,独居古墓时而创下。其撰述*,虽是要克制全真派武功,但因其对王重阳始终情意不减,所以写到最后一章之时,林朝英幻想终有一日能与意中人并肩击敌,因之这一章的武术有特别的转喻之意。这一章的武功是双人剑法,一个使*,一个使全真功夫,相互支援,分进合击。她创此剑法时武功已达巅峰,招式劲急,绵密无间,不能有毫发之差,杨过与小龙女初学时不明其中含意,自难得心应手。使这套双人剑法的男女二人倘若不是情侣,则许多精妙之处实在难以体会:相互间心灵不能沟通,则联剑之际是朋友则太过气;是尊长小辈则不免照拂仰赖;如夫妻同使,妙则妙矣,可是其中脉脉含情、盈盈娇羞、若即若离、患得患失诸般心情却又差了一层。

    可叹王重阳与林朝英均是武学奇才,原是一对天造地设的佳偶。二人之间,既无或男或女的第三者引起情海波澜,亦无亲友师弟间的仇怨纠葛。王重阳先前尚因专心起义抗金大事,无暇顾及儿女私情,但义师毁败、枯居古墓,林朝英前来相慰,柔情高义,感人实深,其时已无好事不谐之理,却仍是落得情天长恨,一个出家做了黄冠,一个在石墓中郁郁以终。

    杨晓月正瞧得那两幅画入神,却不觉有人唤她。寻着这声唤望去,便见一位年近七旬,白发苍苍的老翁立于另一侧的门洞旁,虽年岁已老,但眼中从其外边还是看出了他的气度不凡,一袭深黑色的外套显得格外精神,在这略显寒冷的天气中更显挺拔。而他的身侧又有一位五旬的中年女子也一起站在那儿,虽也是不年轻了,但是丰腴有加,便知其年轻时便是一位绝色女子。

    “小月儿,你终于回来啦!”那老翁发一声喊,却是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爷爷!”杨晓月见到眼前的老翁时,也是一时愣住。禁不住眼中擒着泪水,便一下子冲了过去,扑到了他的怀里。全无了往日女宗主的风范,此事却更像小鸟依人的乖巧女孩。

    没错,这老翁便是那被人号称“西狂”的神雕侠杨过。而旁边的女子却不知是何人,但可以肯定的是绝非小龙女。只因那小龙女年岁比起杨过来更大。而这个答案也直到杨晓月离开了杨过的怀抱,唤起那中年女子方才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