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飞话音刚落,门口的敲门声响起。

    “小鱼,小鱼,你在家吗?我们是社区工作人员,有几位同志想上门来了解一下你的情况,你方便吗?”

    ……

    “去吧,小鱼儿。”

    电话里的陈立飞显然也听见了门口的动静,在叮嘱了许小鱼几句之后才挂断电话。

    陈立飞预想得没错,

    他在几个社交网站上发出去的视频反响很大,贴吧的兄弟们战斗力很强。

    光是凭借许小鱼家里的布局,就扒出了许小鱼所在的小区位置。

    又根据陈立飞上传的医院伤情鉴定报告,扒出了许小鱼做检查时的医院。

    又通过医院里的人,锁定了许小鱼报警的派出所。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群情激愤的网友,和敏锐察觉到播放量和热度的媒体记者们去派出所采访。

    “未成年少女长期遭受酗酒母亲殴打”的词条也在短短两天之内登上了同城热搜榜第一。

    甚至有几个公知大v都转发了这个词条。

    已经有记者去许小鱼学校里取证了,教过许小鱼的一些老师们也证实,许小鱼的身上确实经常会出现一些伤口和淤青,学校方面也出面和许小鱼的母亲沟通过。

    但收效甚微。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件事的火如陈立飞所愿,被拱得越来越大。

    许小鱼也发挥了她这辈子最大的演技,在前来进行调查采访的记者和公安局工作人员面前表现出了极大的惶恐和心理阴影。

    “我妈妈……吃药的时候还好,但是一旦她喝多了酒,忘记了吃药,她的病情一旦发作起来,就会没完没了的打我,直到她打累了才作罢。”

    记者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

    “吃药?她吃什么药?具体是什么病情?”

    许小鱼哆哆嗦嗦的说:“我妈……我妈她有精神病,有狂躁症……这些年一直都在吃药。”

    两个记者对视一眼。

    许小鱼顺势把周淑芬以前吃过的抗精神病药物拿了出来,放在茶几上。

    记者的摄像头迅速对准了几个药品。

    精神病。

    狂躁症。

    酗酒。

    殴打女儿。

    将女儿卖给老光棍换彩礼钱。

    这几个话题随意组合,已经可以保障收视率和话题度了。

    记者们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立马把摄像头转向了随行的公安局工作人员。

    “请问这种事情你们会如何处理?把一个患有精神病和狂躁症,并且有伤害他人倾向的精神病患者放在外面,难道不会对社会治安造成威胁吗?不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吗?难道除了口头教育和警告以外,就没有实质性的约束行为了吗?”

    记者的问题越来越犀利,工作人员立马严肃表示:

    “出现伤害行为的精神病人是一定会加以约束的,我们会积极调查取证,一旦证实周女士确实患有精神疾病,就一定会加以处理!并且我们也会积极保证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随着许小鱼接受采访的视频流出,网络上的舆论再次发酵。

    已经有人扒出了周淑芬曾经的就医诊断记录,将她确诊精神病和躁郁症的诊断书发在了网上。

    一时之间,铺天盖地的呼吁随之而来。

    都要求一定要把周淑芬这样精神不稳定且人品恶劣的、具有攻击性的人关进精神病院。

    甚至有好心人提出要领养许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