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雪将账本递给陈把头,在祠堂中缓缓踱步。
她越是不说话,族老们便越是不安。
他们突然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那个任由他们拿捏的小女娃早已今非昔比。
或者说,是他们一直以来都太过轻视戚雪,从未真正的了解过她。
“来人,将族老们请到冬至院。”
“没有我的吩咐,任何人都不得探望!”
戚雪突然下令,族老们瞬间脸色一变。
戚长舟更是急忙道:“雪儿,你要做什么!”
“莫非是想软禁我等不成?”
说罢,他又扭头看向戚夫人,疾言厉色的道:“侄媳妇儿,这就是你养出来的好女儿?”
“我等穷尽一生都是为了戚家,即便行差踏错,也还是功大于过!”
“她这么做,分明就是没将我等放在眼中。”
“如此不分尊卑,你就不管管吗?”
戚夫人的脸色也没好看到哪里去。
不管怎么说,这些族老也是她的长辈,她没有任何立场去指责。
“三叔,您与我说这些无用。”
“雪儿是家主,她的决断,家中何人能反驳?”
“今日我在此也不过只是做个见证,还请三叔莫要为难。”
“你!”戚长舟被气的语塞。
做见证?什么见证?
他们贪墨的见证?还是勾结外人的见证?
见母亲为难,戚雪便挡在了她的身前。
“陈把头,还不赶紧将族老们请走!”
“是想要我亲自动手不成?”
陈把头没说话,只是叫来手下,将族老们往冬至院押送而去。
他们这一走,祠堂安静了许多。
甚至还能听到烛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响。
“雪儿,你将陈把头留在了家中,那商队该怎么办?”
戚夫人并没有去说族老们的事情,而是换个了话题。
这陈把头正是戚家商队的头领。
这么多年以来,戚家商队之所以能走南闯北,甚至远到其他诸国通商,全靠陈把头一手操持。
曾几何时,陈氏镖局也算声名显赫。
只可惜,仇家实在太多,这门营生终究是干不下去了。
陈把头的父亲与戚雪的祖父有旧。
这才带着当时还很年轻的陈把头以及一家老小投奔而来。
起初陈家人只是在看门护院,但戚家乃是商贾之家,根本用不着如此。
且按照大夏律例,这容易被定义为豢养私兵,很容易引来祸端。
后来还是戚老爷子决定,将商队交给陈家人打理。
陈家人承蒙这份恩情,也没有让戚老爷子失望,商队很快就成为了戚家的根基!
戚雪接任家主之位时,陈把头的父亲已经年迈,经不起奔波。
所以由陈把头率领一众陈家子弟,继续带着商队天南地北的跑。
听到问话,戚雪长叹一声。
“母亲,这也是无奈之举。”
“如今强敌环伺,戚家已然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族老们也是心怀不轨,我能信任的人,也只有陈把头了。”
“好在这么多年下来,陈家已经将商路完全打通,即便没有陈家人在,商队也能正常运转。”
戚雪这次是将陈家人全部召回。
她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尽管戚家是皇商,可这种事情她若是拿不出实证,就没办法寻求皇室的庇护。
更何况,那些觊觎戚家的人没有一个凡俗之辈。
谁也说不好,这里面有没有皇家子弟。
所以除了当今陛下之外,怕是没有人敢说一定能保住戚家。
戚夫人不再言语,开始默默地诵经祈福。
除此之外,她也做不了什么。
戚雪又坐了片刻,这才起身离开。
等她走后,戚夫人才缓缓睁开眼睛,喃喃道:
“魏妈妈,你说我是不是做错了?”
“如果当初没有让雪儿接任家主,她是不是也不会变成如今这样,独自一个人面对那么多的风风雨雨。”
身后的魏妈妈也是一脸的担忧之色,轻声应道:
“夫人,这与您没有关系。”
“这场劫难来势汹汹,就算家主不是小姐,同为戚家之人,也无法独善其身。”
“只可惜,小姐虽然将陈把头叫了回来,但身边终究是少了一个嘘寒问暖之人。”
“若是姑爷还在的话……哎……”
提及萧潜,魏妈妈忍不住叹息。
戚夫人也是神色惆怅,只感觉造化弄人。
“若是那孩子还在,雪儿自然是无需一个人面对这些风浪。”
“以那孩子的才智,未必不能找到破局之法。”
“只可惜,他们二人也算是有缘无分。”
……
萧潜知道戚家如今的困局,也想过破局之法。
但也只是想想,并没有出手相助的打算。
真要说起来,戚夫人的恩情他早就已经报答完了,没必要再受到任何的牵绊与束缚。
“江南?”
“公子,您不是说想要换一栋宅邸吗?”
“为何突然又说要去江南?”
前厅之中,浅浅不解的询问着。
萧潜抿了口茶,轻声道:“此刻的苏县暗流汹涌,正值多事之秋。”
“留在此地,很容易被裹挟其中。”
“与其如此,倒不如独善其身,待一切平息之后再回来。”
说实话,萧潜是有些乏了。
他只想平静度日,怎料天不遂人愿,总是将其卷入一些麻烦之中。
既然已经决定了未来的路该如何去走。
那么便不能陷入眼前的泥泞之中。
“那我去整理一下行装。”
“江南之地虽路途不算很远,但还需多做些准备才行。”
浅浅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他从不会干涉萧潜的决定。
无论萧潜要做什么,她都会无条件的支持。
玄一与宋六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无论是不是出于本意,他们的职责就是守护萧潜的安全。
自然是萧潜去哪里,他们就跟去哪里。
只有姜大面带犹豫,踌躇了片刻后开口道:“萧公子,真要在这时离开苏县吗?”
“哦,我并不是在质疑您的决定,只是……”
萧潜知道姜大什么意思。
尽管镇北王给他们的命令是听从自己的吩咐。
但除此之外,他们还需盯着戚家的动静。
此时自己说要去江南,难免让他们难以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