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也都明白,苏云章终于要宣布他那筹备多年的计划。
马三宝上前,深深揖礼,“臣马三宝,见过陛下。”
苏云章微微点头,“不必多礼。”
“谢陛下。”
马三宝揖礼,直奔苏禹和景王几人而去,“见过太子爷,景王,齐王。”
“三宝。”
景王拍拍马三宝的肩膀,“咱们兄弟多少年没见了?今天晚上到我府上吃酒!”
齐王脸上同样带着笑意,“是啊三宝!我可是想死你了!”
马三宝自幼跟随苏云章,长在王府中。
所以他跟苏禹,景王和齐王的关系极好。
这几年马三宝都不在京中,所以景王和齐王看到他格外亲切。
“臣也想念太子爷和两位王爷。”
马三宝看向他三人,面露笑意,“臣听说三位王爷已经冰释前嫌?”
“嘿嘿!”
景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以前是我年轻不懂事,大哥不跟我计较,我哪里还好意思跟大哥添乱?”
马三宝应声道:“景王爷这么想,那可是整个楚国的福气啊,哈哈哈!”
说着,他转头看向许闲,问道:“想必这位就是名震楚国的许闲公子?”
许闲微微点头,“正是在下,马将军之名,我也早已是如雷贯耳。”
马三宝应声道:“惭愧,许闲公子研究的火炮我已经见过,有火炮加于战舰之上,远洋舰队必将高枕无忧。”
许闲轻笑,“马将军过奖。”
其实他对马三宝也非常看好,由他为正使,远洋计划肯定没有任何问题。
景王刚要说话。
苏云章十分无奈的看向他们几人,垂眸道:“朕说你们几个,有什么事情你们下去聊好不好?这是朝堂。”
听闻此话。
许闲几人皆是闭上了嘴。
文武百官倒是饶有兴致的看向许闲几人。
自从景王和苏禹重归于好后,这朝堂确实清静很多。
苏禹原本就非常有影响力,如今又得景王和齐王支持,那根本就没有跟苏禹作对的人。
苏云章见他们不再说话,冷哼道:“不像话。”
朝堂安静下来。
苏云章缓缓起身,扫视文武百官,朗声道:“诸位爱卿,自朕继位以来,殚精竭虑,宵衣旰食,兢兢业业,不敢忘高祖栉风沐雨开国之基业。如今乌桓已灭,四海安宁,九州咸服,然朕观四海之外,犹有蛮夷之地,重洋阻隔之域,或存不臣之心,或怀观望之念,此非楚国盛世之气象,亦非高祖之遗愿!”
“如今我楚国舟舰已具,水师强盛,正该乘长风破万里惊涛骇浪,扬我天朝之威!”
求催更!
感谢大家!
苏云章这番话说的那是意气风发,豪情壮志。
下西洋是以往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竟是已能付诸实践。
不过这种事情,一定会存在反对之声。
苏云章话音刚落。
太府寺卿高图便站出来,揖礼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派遣舰队下西洋,乃是斥巨资而得补偿,耗国库以事无用啊!下西洋皆是以奢侈品交换为主,除徒增国家财政负担之外,还有什么好处?实在有违“量入为出”的国策啊!”
“据老臣所知,下西洋之舰队,每艘宝船加之火炮,造价高达数千两,而且还要携带大量粮草,囤积大量货物,出航耗费可达百万两白银!乌桓一战,太仓银谷渐虚,这不是徒耗民力吗?”
“老臣还知道,下西洋主要是为换取海外奇珍,诸如香料、宝石、象牙等,这不是“以有用之财,易无用之物”,朝廷如此大行其道的推崇海上贸易,推崇商业,实在有违“重农抑商”的国策啊!这等“服远无方,穷兵海外”之行,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