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穿越小说 > 哈哈哈,大明 > 第 47章 一盏灯
    地窖多了很多小土豆。

    为了看好这些土豆,为了防止被老鼠祸害,小肥花了一个钱,从黄渠村一户人家里抱回来了一只小猫。

    家里其实有两只猫。

    闷闷的大王猫,余令的秀才猫。

    但这两只猫长大了,打死不进地窖,强塞进去,这俩能在地窖里一直叫。

    白天还好,夜里就比较瘆人了。

    这两只猫,你一声,我一声,能让整个宅子的人都睡不安稳。

    放出来后,再想抓它们进地窖,门都没有。

    没有办法只能从别人家抱一个回来。

    打小就养在地窖里。

    现在刘柚就睡在地窖里,余令怎么劝都劝不住,余令是真的怕她窒息在里面,可她就是不听劝。

    说地窖里面暖和。

    余令知道,她这是有点愧疚了。

    她认为她在余家白吃白喝什么活都没干,她想为这个家付出点什么。

    所以,地窖成了她的闺房。

    土豆从地里收回去以后,来家里做的人突然就多了起来,周围的员外陆陆续续的来拜访。

    这都是一群聪明人。

    虽然这群人他们现在不种地了,但也绝对的知农,懂农。

    他们在地里看到产量的那一刻心就动了。

    他们知道这是粮食。

    所以,每个人开出的价码很诱人。

    长安府不光有长安,还有六个州,还有三十一个县。

    黄册上光是长安城周边的长安县,咸宁县,咸阳县都有三十万人口。

    更不要说那些西番商,中原商人,五方杂凑等……

    这些人都长着一张嘴,都需要吃喝。

    在这些员外眼里这些都是钱,哪怕只是一招鲜。

    那也能瞬间积攒出数代人花不完的财富。

    余令全部拒绝,不但余令拒绝了,陈婶带着小肥和如意把地里晒干的土豆秧子都拉回到了家里。

    这是余令准备烧了当肥料的。

    结果余令又被老爹骂成了一个败家子。

    他说这些都是柴,天冷了可以取暖,是难得的好东西呢!

    老爹现在成了一个大忙人。

    人家那些员外来时都是带着礼物来的,虽然所求之事余家并没答应。

    但买卖不成仁义在,人家也不可能把礼物带走。

    老爹是个直肠子。

    他不喜欢白白的受人恩惠,日子一闲下来,他就带着礼物开始回访。

    现在是张家进,李家出,忙的团团转。

    这样不知不觉就到了十月。

    一入十月,天就猛地冷了起来。

    天冷了下来,长安的烟柱子一天就比一天多了起来,老爹也就经常不在家了。

    现在老爹手底下有五十七人。

    这一群人跟着老爹在龙首原的渭水边上把来自同官的煤变成蜂窝煤,然后由架子车一车一车的拉到长安售卖。

    有着一手好手艺的张大又忙碌了起来。

    随着长安一天比一天冷,他垒灶台的手艺变成了给人家里围炉子。

    因为手艺好,好多人都找他围炉子。

    余令卧房的炉子就是他给做的。

    炉子贴墙,凿子在墙上开一个洞,洞里塞陶管,煤燃烧带来的毒气就会顺着这个洞排到外面去,屋子里还暖和。

    这样的炉子余家有好几个。

    如意,小肥,刘玖他们三人在冬日后挤在了一个屋,他们屋里有一个。

    谢大牙、老修他们五个人的屋子也有一个。

    冬日一到,分开居住的人又挤到了一起。

    张大现在就专门干这个活,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

    垒炉子其实不怎么赚钱,但卖砖拿提成却是很赚钱。

    茹让等了快一年的大水没等到。

    今年的长安下了几场雨,但这几场雨充其量只能让庄稼可以苟延残喘的活下去。

    但要想沟渠里堆满泥,这雨不够。

    先前烧的砖越来越少了,愁的没法的茹让又跑去找他的叔父了。

    他想找一块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地专门挖土烧砖。

    余令看了一下,这么搞,他得去塬上烧砖了。

    余令在这个寒冬即将到来的冬日也忙碌了起来。

    余令对着大雁塔承诺过,如果自己有钱了,一定会给他打扮一下。

    余令现在准备兑现承诺。

    余令现在准备趁着冬日大家都不怎么忙的时候召集人手,把大雁塔里面的台阶给修缮一下。

    等自己再有了很多钱,那就把外面修缮一下。

    大雁塔内部余令去看了,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活。

    它的内部结构精妙且复杂,众多木柱与横梁相互交织卯在了一起。

    大慈恩寺依旧在,只不过香火惨淡。

    它也可怜,黄巢,李茂贞以及朱全忠等人的兵火,让慈恩寺的殿宇几乎付之一炬。

    唯有大雁塔坚强存活。

    长兴年间西京留守安重霸对寺院进行了局部重修,但规模已远不如昔日,仅限于原来的塔院。

    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宋熙宁年间的一场大火快烧完了。

    依旧唯有大雁塔坚强存活。

    本以为苦日子结束了,蒙、金之间的战争让大慈恩寺也再次遭到兵火。

    除大雁塔之外,其他寺宇全毁了。

    到了大明朝,兴平王朱志�0�0在永乐年间再次让它复活。

    他修建了山门、廊底、方丈、僧堂,也塑造诸佛、天王等佛像,并邀请高僧,把诸佛请了回来。

    到现在数百年过去了……

    大慈恩寺没好起来,也没有毁坏,只是老了,和长安一样落寞了。

    只有几个老僧在维持着人气,靠着他们的人气撑着它,才没倒下去。

    不过也扛不了多久,虫穿蚁蚀,柱子上全是洞。

    听说余令要修大雁塔,向佛的老爹格外的开心。

    他对着大雁塔再次许愿,如果自己的儿子余令能中举人。

    他要用毕生之力来修建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的僧人对余令的到来格外的开心。

    因为余令不光要修大雁塔,还给他们带来了过冬的棉衣。

    “公子良善,神佛庇佑!”

    余令收回了目光,拍了拍大雁塔的砖石,然后走出大雁塔,本想估算一下大概需要花多少钱。

    进来一看余令发现自己的失算了。

    塔身内部木梯坏了,三层以后人上不去了。

    现在大雁塔的上面成了鸟的安乐园,肉眼可见的鸟窝,还有一坨坨的鸟粪。

    “我要修大雁塔!”

    老僧哪怕知道余令来此就是修大雁塔的。

    但这话没从余令嘴里说出来,如今余家公子亲口说出来了,那就是立言了。

    “敢问高僧法号?”

    “贫僧法号苦!”

    “公子良善,有些事老僧不的说,此事绝非易事,贫僧这些年住在这里,也曾想修缮,但我算了一下……”

    余令扭头道:“大概需要多少钱财?”

    老僧不想欺瞒余令。

    因为余令是这些年来头一次说出要修大雁塔的人。

    而且余家也不是长安特别有钱的富裕人家。

    “非数百两银钱可达成之事!”

    余令闻言点了点头,光是看里面的复杂的结构就知道这件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人工,匠人,木头,这都是要花钱的地方。

    而且大雁塔太高了。

    高也就意味着施工难度大,后世修一下花多钱不知道。

    但那手脚架一围起来就是大半年,可想而知多难。

    如果光是搭建木梯子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

    难的是梯子桁架结构和塔身是结合在一起的。

    这才是最要命的,就怕修着修着把塔身修裂开了,如果这样那就是大罪过了。

    怕是被后人指着脊梁骨骂。

    “钱财之事高僧无须担忧,长安这么多人,这么多富人,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捐点钱财,希望神佛的庇佑的!”

    老僧闻言苦笑。

    如果这个法子有用,大雁塔就不会这个样子了。

    他去求过,人家也都给了,十文二十文不等,有钱的会给个几两银子。

    可这些钱只能维持院里的几个人的生计。

    指望那百十文的钱来修大雁塔,苦大师觉得自己就算活一百岁都不见得能看到那一天。

    怕是需要徒孙的徒孙。

    “余公子,贫僧不是泼冷水,很难!”

    “难什么难,饥饿营销,名额限定,筑碑立传,写进县志,恩赏牌匾,不要多,就给一百个名额。”

    “如果还不够,我就去找矿监.....

    我要在大慈恩寺里供奉大明国运牌位,为万历爷祈福,为天下苍生祈福,为大明祈福……”

    余令嘿嘿一笑,狡黠道:

    “他们不给,是不是朝廷就可以认为他们有别样的心思。

    连大明国运牌位,连为万岁爷祈福都不舍得出钱,这样的人……”

    苦大师愣住了,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余令的话太吓人了,吓死人就算了,问题是自己还有部分听不懂。

    饥饿营销是什么?

    名额为什么限定?

    长安的风有点凉,可苦大师却觉得浑身燥热。

    余令的话虽然吓人,但如果成功,能看到这座宝刹重现光辉。

    死也值得。

    “从明日起,我定会率领大慈恩寺僧供明灯一盏,为公子全家祈福祝愿,祝公子家族繁荣,子孙绵延!”

    “若公子成功,让这宝刹重现昔日之光,纵使四大海之水倾注,狂风肆虐,塔身不倒,此灯不灭!”

    “可不可以加一个人?”

    苦大师双手合十,喃喃道:

    “无量之福报,公子请说!”

    “王承恩!”

    余令走了,朝着龙首原而去,要做这件事,必须找南宫沈毅。

    他在长安虽然是一个隐身人,但他的影响无处不在。

    最重要的是他真的有钱。

    “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

    入于众生心室之内……”

    “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业烦恼,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神佛静候公子归,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大慈恩寺响起黄钟大吕般诵经祈福之声,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在经声中一盏灯火亮起。

    文殊菩萨座下王承恩三个字熠熠生辉。

    ~~~~

    (看到你们的催更了,谢谢你们的催更,我每天都在尽力写,感谢你们的支持。众所周知我是个取名废,到了能改书名的时候了,恳请各位书友帮我想几个书名。超级无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