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婶,不行,建平帮你杀个鱼也没干啥!”李云英摇头,把鱼往老人手里塞。

    “这样,”老太太压住她的手,出了个主意,“两条鱼你帮我们做好,我和老头子待会过来,咱们一起吃,你看行不行?”

    李云英一愣,认真道,“张婶,你要不会做我帮你,吃就算了。”

    改革开放这几年,生活比以往是好了些。

    可肉也不是说吃就吃,不年不节的,一般谁会舍得买肉。

    “那不行,我们两个老东西以后麻烦你们两口子的事情还多着呢!”老太太摆手。

    李云英苦口婆心劝道,“天气冷,你和我叔吃不完,又不怕坏,明天还能接着吃。”

    招娣顺着白姝彤的目光,看了眼院子里拉扯的两人,笑着解释道,“大姐,你们去京市这些天,咱们隔壁搬来一对老夫妻,听说没儿没女,怪可怜的,咱妈去帮过几次忙。”

    她指了指院中的老太太,小声道,“那个奶奶姓张,隔壁海爷爷一早起来,就会茵茵,茵茵的喊。”

    “咱妈说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么大岁数的夫妻互相喊名字。”

    农村的夫妻,有的一辈子都不叫对方名字,要么孩子爸,要么孩子妈,能喊大半辈子。

    白姝彤“哦”了声,奇怪道,“我记得隔壁主家不是住着吗?”

    “是啊,他们买了板楼,前些日子住进去了,院子空出来,就让自己落叶归根的老长辈住进来了。”招娣解释道。

    白姝彤“嗯”了声。

    怪不得那个奶奶一口南方口音,原来是落叶归根。

    这时,李云英喊招娣出去干活。

    宝珍坐在桌子一边捧着书,看的认真。

    期末考试她错过了,想要转学到临城的高中,学校要求她的成绩必须在年级前三十名,才会收她。

    年后开学,要单独摸她的底,宝珍不敢掉以轻心。

    白姝彤坐在另一边拿着纸笔计算,桌面铺开三个账本。

    离开临城半个多月,店铺和煤场的账本她需要核对一下账目。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云英喊她。

    白姝彤放下账本出来,李云英将锅里的鱼肉和鱼汤一点不剩的舀到大瓷盆里。

    “把这个给隔壁奶奶送去。”

    鱼肉煨汤和李云英早上泡发的黄豆一起煮,又鲜又美味。

    奶白鱼汤飘着袅袅白烟,白姝彤满鼻子都是鱼的鲜香。

    天气冷,考虑到老人睡觉早,李云英先把张茵茵老两口的鱼做好,腾出锅再做自家的饭。

    陈大妞往空了的锅里添水,招娣刚摘好菜,忍不住跑过来猛吸一口,陶醉道,“好香啊!”

    李云英笑骂她,“出息!”

    白姝彤端着和脸盆一样大的洋瓷盆往门口走,院门却先一步被打开。

    两个老人拿着碗筷,像下课来食堂吃饭的学生,走了进来。

    李云英看两人进来,把手往围裙上蹭了蹭,赶忙过来,“你们怎么来了?”

    张茵茵嘴巴向下一撇,嗔怪道,“都说好了来你这里吃饭,你怎么还把鱼往我们家里送!”

    李云英干笑一声,只得让白姝彤把盆端回去。

    招娣把切好的青菜递给陈大妞,眼神跟着那盆鱼肉走。

    白姝彤把鱼肉端回饭桌上,这才有空打量起另一位老人。

    大约七十岁,身穿军绿色棉衣,红光满面,行走利落,举止间有种干部的威仪。

    两个老人站在一起,神态闲适和缓。

    脸上没有岁月刻下的苦相,反倒眉眼含笑,倒像是富裕家庭出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