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其他小说 > 我在六零供销社搞代购 > 第九十五章  补贴
    单位出钱支持参赛选手,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田副经理眯起眼睛,仔细琢磨起来。如果操作得当,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

    他只需要张张嘴,既能在领导面前表现出关心下属的一面,又能显示出对省比赛的重视。最重要的是,这笔钱又不用他自己掏。

    这简直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田副经理的表情变了又变,他抬头看向钱婷婷,目光中的锐利不知不觉软化了几分。

    为了那个经理的位置,他放下身段,语气难得地温和:“小钱啊,那你觉得该怎么操作比较好?”

    钱婷婷站在办公桌前,身姿挺拔。她嘴角微扬,仿佛早就料到他会这么问。

    “您可以联合其他供销社的负责人一起向领导申请,”她不疾不徐地说道,“您带头,功劳自然也就占了大头。再说,这也是为了咱们单位的荣誉。”

    田副经理眼睛一亮,办公椅都被他激动地往后推了几寸。他猛地站起来,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妙啊!我这就去找老王他们商量!”

    说完,他就风风火火地冲出了综合处,连茶杯都顾不上拿了。

    钱婷婷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轻轻吐出一口气。她走到窗边,望着院子里那棵老槐树,树荫下几个售货员正在练习称重。

    第二天上午十点,市总供销社就下发了文件。特别表扬了几位带头的供销社主任,其中田副经理的名字赫然在列。

    消息传开,参赛的售货员们都乐开了花。练习场地上,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小钱,你可真有本事!”谭竹一边整理货架,一边竖起大拇指,“昨天才说这事,今天就解决了!”

    她的脸上还带着些汗珠,眼睛却亮晶晶的。这些天为了练习,大家都累得不轻,现在终于看到了希望。

    秋孙月放下手中的秤砣,也不由得感叹:“这位新来的钱秘书,还真是个能人。这事儿要是换了别人,哪有这么快?”

    李婷更是眉飞色舞,一边比划一边说:“那是!咱钱秘书多厉害,要是靠田瘌痢那抠门鬼,想拿到两块钱补贴和二两粮票,做梦去吧!”

    “哈哈哈!”大家都笑了起来,连空气似乎都变得轻快了。

    有了补贴,大家练习的劲头更足了。原本疲惫的身体仿佛注入了新的力量,连称重的动作都利索了许多。

    “来来来,都别说了,赶紧练起来!”谭竹拍了拍手,招呼着大家,“省里比赛可就在眼前了!”

    “好嘞!”众人应声,纷纷回到各自的岗位上。

    另一边,钱宁冬骑着借来的自行车,气喘吁吁地赶到东海百货。他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但顾不上擦汗。

    他得赶紧拿了干货,还要带老六去医院换药。家里两个小的也不知道闹成什么样了,他这个当大哥的,肩上要扛起家里的担子。

    “没有了!记得一早就到这儿占位置!”售货员嗓子都喊哑了,排队的人群里传来一片哀叹声。

    钱宁冬挤到柜台前,还没开口,王刚就不耐烦地摆手:“没了没了,明天再来!”

    “那个...我妹妹在这工作,她说给我留着东西...”钱宁冬挠挠头,声音有些局促。

    “你妹妹是谁啊?”王刚抬起头,眼神里带着几分不耐烦。

    “钱婷婷。”

    这个名字一出口,王刚的态度立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脸上堆满笑容:“哎呀,原来是钱秘书的大哥!您稍等,我这就叫组长!”

    李冬梅很快过来,热情地从柜台里拎出一个大麻袋:“这是婷婷买的,该给的银子都结清了。东西都是最好的,您放心。”

    钱宁冬愣住了,眼睛瞪得老大:“秘书?我妹妹不是售货员吗?”

    “她现在是市总供销社的秘书了,升官了!”李冬梅笑着说,“你还不知道啊?这可是好事儿!”

    钱宁冬的手都抖了。他站在那里,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等他回过神,王刚已经帮他把东西搬到自行车旁了。看着沉甸甸的麻袋,钱宁冬心里热乎乎的,恨不得马上回家告诉老娘这个好消息。

    他的小妹,真的出息了!

    骑着自行车往回走的路上,钱宁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记忆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过去,那个总是跟在他屁股后面,喊着“大哥”的小丫头,现在居然当上了秘书。

    路边的杨树沙沙作响,夹杂着蝉鸣声,仿佛在为这个普通的日子谱写一首欢快的乐章。

    钱婷婷下楼时,迎面碰上了李冬梅。她脸上带着几分神秘的笑意,眼睛亮晶晶的,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你大哥刚才来过了,东西都拿走了。”李冬梅笑着说,“不过,你这丫头,调岗的事情竟然没跟家里说?”

    钱婷婷一愣,随即露出无奈的笑容:“最近太忙,给忘了。”她下意识地摸了摸鬓角,将几缕散落的头发别到耳后。

    “你哥刚才那表情,下巴都快掉了!”李冬梅忍俊不禁,“这么大的好事,你可真能瞒。他一个劲儿地问我,说是不是搞错了,他妹妹怎么可能去综合处工作。”

    钱婷婷轻笑出声,她是真的忘了这件事。在她们家,兄弟姐妹多,妈妈沈红梅每天忙得团团转,她早就习惯了自己拿主意。既然老大已经了解情况了,晚上正好趁机说一下,还能借机给家里加个餐。

    “师父,你看今天食堂的菜怎么样?”钱婷婷转移话题。

    “可不得了!”李冬梅眼睛一亮,“红烧海鱼、文蛤蒸蛋、辣炒虾干,还有海带汤!尽管还在啃着农家粗粮,但这菜色,都快赶上过年了!”

    钱婷婷笑着点点头。今天商店来了一批山珍干货,食堂的大师傅可算是露了一手。整个食堂里飘着诱人的香气,东海百货的员工们都吃得心满意足。

    “婷婷,你说这海鲜是从哪来的?”李冬梅压低声音问道,“咱们这儿离海这么远,平时想买点海鲜都难。”

    钱婷婷正要回答,旁边的桌子上突然响起一阵讨论声。

    “这批海鲜明天还有吗?我今天根本没抢过别人!”一个年轻姑娘懊恼地说。

    “据说这波资源全靠小钱才搞定!”坐在她旁边的中年妇女神秘兮兮地说。

    “小钱?人家压根不是负责采购的好吧。”年轻姑娘一脸困惑。

    一位戴着眼镜的会计放下筷子,推了推镜框:“这事儿你就别瞎掺和了。这批衡县的海鲜能进采购单,全靠小钱跟商贸处那边沟通。衡县缺粮食,咱们这边虽然不富裕,但好歹能吃饱,两边一换,皆大欢喜。”

    食堂里的人都安静下来,认真听着这位会计娓娓道来。

    “而且啊,”会计压低声音,“咱们机构拿到了一个扶贫先进单位的表彰证书,上了人民日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