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五文钱才一个馒头,那他们净赚了多少钱啊?”
“呵,傻丫头,那这边的米面菜肉也比德庆县的贵呀,等价相同而已,现在咱们算是正式在这安家了,慢慢你就习惯了,早点待会回来时再买,免得凉了,先去前头买菜吧。”
两人走到前边全是买菜卖肉的路段,小冬还不会说官话,全程只负责拿东西,盛乔回到包子摊前买了几个肉包馒头,才满载而归。
回到家,父子俩已经醒了,在院子里打盛乔教的太极拳。
盛乔进了厨房先开火放米熬粥,把新鲜的一条鱼骨肉分离,鱼骨放到后边的的小铜锅凹汤,鱼肉片成薄片,放了姜丝调料腌制,待粥煮得浓稠些放入鱼肉滑散调味,全数盛进一个圆肚大瓷碗中,撒上切碎的葱花。
“行了,端出去吧,去叫虞姐姐吃早饭了。”
“好咧,老爷少爷,吃早饭啦!”
小冬捧着碗过了厅堂饭桌放下,见虞三娘走出来,“虞姐姐,可以吃早饭啦,我去拿碗。”
奶白色的浓粥上飘着翠绿的葱花,光味道闻着就有鱼肉的鲜甜。
父子俩端着装有包子馒头的碟子进来坐下,小冬把粥盛好也跟着坐下,吹着气喝了口鱼粥,满足眯起眼睛。
“好久都没吃过姑娘煮的鱼粥了!”
……
虞三娘痛快喝了两大碗鲜甜鱼片粥,肉包子只吃了一个,浑身冒汗长舒了口气。
“还第一次感觉粥也能这么好喝,口感咋就这么绵滑呢,乔乔你放了什么啊?”
盛乔喝了口温水笑道:“没什么,就是方才买米的时候,我挑的一种比较圆短的大米,价格也比普通稻米要便宜些,没想到用来熬粥熟烂得快,还比一般的米要绵滑许多。”
“圆短?是哪种大米?”
小冬嗖的跑去厨房抓了把米过来,“就是这个,姑娘买了两斤呢,还剩不少。”
虞三娘伸手接过,神色思索,“原来是株洲新出的圆粒米,这种米做的饭口感过于软烂,大多是些牙口不好的老人家才会喜欢,所以虽然价格便宜,但市场不大…”
盛乔微微挑眉,“姐姐,我再给酒楼写几个粥的配方吧,就用这种米。”
“哈哈,我正有此意!”
虞三娘把米还给小冬,思索着点头,“可巧,那日在码头刚见到你的时候,我跟几个相熟的东家正在谈有关这种大米的问题,得知株洲这季盛产的圆粒米大批滞销,价格虽低但却无人问津,看来我还得亲自跑一趟株洲了…”
她名下的万安楼分号就有六家,还不算上栈和饭馆,若是购入价格便宜的圆粒米,同时在所有食肆推出新粥品,那赚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株洲远吗?那姐姐得去多久?”
“不算远,来回十天左右而已。”
来回十天还叫不算远?
盛乔有些无奈,见虞三娘兴冲冲起身。
“我先出去给你找个稳妥的大夫,还有稳婆,明天就启程去一趟株洲。”
*
待盛原抄好了几个粥的配方,虞三娘就带着三个人回来了。
“这位是街头药房的钟大夫,这位是隔壁锦荣巷的方婆婆,跟我也是相识的,附近有人生孩子都会请她上门。”
虞三娘说着指向身边的一个中年男人,“这是严钦,帮我管理庄子的,对京都的一切都熟悉,明日阿原就要去书塾,每个月才能回来一两次,乔乔现在不方便日日出去买菜,盛叔和小冬也还不熟悉官话,所以我让他先在这住下帮着你们管管家有个照应,待到乔乔生产后养好了身子再回庄子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