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纸箱二厂才把所有的分格托盘和瓦楞纸板送到红星厂。
这可把赵德彪给愁坏了,厂里的生产任务基本上全部完成,只剩下几百斤,晚上加个班就可以搞定。
为了等这些托盘和纸板,五车间连同仓库与车间里面,堆满了没有进行包装的食品。
在这之前,他也无数次催促过纸箱二厂,可对面的回复也是让他没有任何办法。
纸箱二厂也是首次给红星厂做这一批货,第一次因为技术人员搞错了尺寸,耽误了整整一天。
等重新设计好模具,厂里又因为变压器出了问题,停电了大半天。
这才导致生产任务推后,不过好在纸箱二厂紧急又开了两条生产线,全员两班倒,紧赶慢赶的在19号进行了交付。
眼看人手不够了,赵德彪赶紧给周国栋打电话,让他调人来五车间帮忙。
周国栋先是把赵德彪臭骂了一顿,然后给各个车间主任打去了电话,好在生产任务基本完成,每个车间抽调了十多个人去帮忙。
就连后勤科与财务科都去了人,一时间,五车间成了全厂最繁忙的车间。
这么大的人员借调,刘大奎不可能不知道的,他以为五车间出了什么大问题,抛下手中的工作,赶往了五车间。
等到了车间里面,他一眼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满车间的成品整齐的排在一边,上百名工人正在忙碌的进行包装,分格托盘和瓦楞纸板的使用,让刘大奎也得知了周国栋的所作所为。
赵德彪老远就看见了面色不善的刘大奎,他赶紧溜进办公室,把周国栋和王德发紧急喊了过来。
“停!你们都给我停下!”刘大奎走到某个工人面前,举起了分格托盘和瓦楞纸板。
“赵德彪,赵德彪呢?你赶紧滚出来,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赵德彪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偷偷的躲在办公室的墙角,透过玻璃窗,观察外面的动静。
刘大奎喊了好几声,见没人答应,就要寻到办公室来。
“老刘,我来了,你听我给你解释。”周国栋的声音及时的响起,刘大奎这才转身,站在原地。
赵德彪也不再躲起来了,而是慢慢的从办公室走出来,可也不敢走的太近,悄悄的躲在了机器的后面。
“周副厂长,工作的时候请称职务!”
周国栋眉头一皱,他在离刘大奎三五步的距离,停了下来。
“刘厂长,既然你已经看到了,我也就不多做解释了,这件事情是我一手经办的,所有的责任我来承担。”
“你来承担?你就是这样承担的?”刘大奎指着一车间的食品和一地的材料。
“明天就是二十号了,鞭炮我都买好了,可现在竟然还有这么多食品摆在车间里没有包装,我说最近供销社怎么不来拉货,感情是都没有包装。”
周国栋知道这个时候语气还是要柔和一些,他说道:
“刘厂长,是我给供销社打电话的,让他们到时候一次性把货拉走,以前不都是这样干的么?只是这一次有几个外地的供销社要货要的急,才让他们提前来拉走的。”
刘大奎再次走到盛满食品的货架,掀开上面的防尘布,有些恼怒的说道:
“一次性把货拉走的前提是全部包装完成,你看看,这些食品就这样放在车间里,你敢保证没有老鼠蟑螂么?万一有人吃了这些食物出了事情,我们怎么跟大家交代。”
对于这一点,周国栋没有反驳,他把责任全部揽到了自己身上。
“刘厂长,这一点是我的疏忽,如果真出现了问题,我周国栋一人全部承担,该罚就罚,该处分就处分,哪怕这个副厂长不当了都行。”
“你少在这里做好人了,如果真出了问题,不仅是你,所有有关的人员全部要进行处理,一个都跑不掉。”
“刘…”周国栋还想说什么,被刘大奎给制止了。
“这个问题先不谈了,我们来谈一下这些东西是怎么一回事?明明我对改进包装的事情是否决了的,怎么还有人如此大胆,这是不把我这个厂长放在眼里么?”
面对刘大奎的质问,还是周国栋站了出来,表示是自己强行要求他们这样做的。
“周副厂长,我还算是个厂长吧?他们要是不愿意配合你,直接找我不就行了?我看这些人并不是被强迫的。”
“刘厂长,改进包装很明显可以减少我们产品的破损率,至少每年可以给厂里节省十多万的损失,为什么你总是要反对呢?”
李明的声音从人群中响起,周国栋立刻高声喊道:
“李明,这不关你的事情,你别说话。”
李明反而是拨开人群,走了出来,继续说道:
“据我进一步的了解,每十万斤成品的破损率就接近四成,全年下来因为这个问题全厂要损失近十万块,我们虽然不是农民,不种地,可这么多粮食被糟蹋了,心真的不痛么?”
“李明,你不要在这里蛊惑人心!被退回来的食物并没有扔掉,而是经过处理后卖给了化肥厂,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李明随手从货架上拿起一块桃酥饼,举了起来:
“一斤桃酥饼在市面上要两块五,还得搭上半斤粮票,鸡蛋糕就更不用谈了,要将近五块钱一斤,要搭一斤粮票,月饼倒是不需要粮票,可是要月饼票啊,而且最便宜的要八毛一个。”
“呵呵,李明,你想说明什么?”刘大奎看着李明像是做算术题一样的话语,冷脸看向他。
“说明什么?这么贵的东西,因为磕碰被退货,然后以一斤两毛钱的价格卖给化肥厂,这不是糟践粮食么?我们红星厂每次为了生产这些食物都是加班加点,我师父几次住进医院,难道就是这样对待我们的付出么?”
李明的这几句话得到了不少在场职工的响应,他们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只是以前他们也和刘大奎一样,并不是很关心这些退货的去留问题,经过李明这么一说,大家不仅仅是惋惜,更多的也是痛心。
特别在场有很多经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老职工,听到李明的话之后,几度差点落泪。
“李明,我没想到你真是能说会道,可这又怎么样?处理这些食物的办法不是我定的,是建厂后不久就有的,而且也是经过上级领导批准的。再说了,就算有损失,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你的工作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