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都市小说 > 重生后,我成了大先生 > 第146章 认知惯性
    周浩然来到了电视台。

    守株待兔。

    没收到什么广告存在争议的通知,却收到了书商那边的消息。

    周浩然给姜雄回了过去。

    姜雄上来就很振奋的说:“周先生,我刚刚接到了通知,是好消息!”

    “什么通知?”

    周浩然有些惊讶,他相信广告会在市场里有良好的反馈,没想到会这么快。

    姜雄笑道:“补货的通知!”

    “补货?”

    周浩然眼睛一亮。

    姜雄道:“对,教育书店很匆忙的通知我,说是希望补货一万套。我问了一下情况,他们说今天去买去询问《少儿百科全书》的人明显增多了,他们要提前备货。”

    “我就说嘛,广告就算有效果,也不会这么快就发酵起来啊。”周浩然觉得教育书店的反应真是挺快,“才有了点风吹草动,就要补货了,教育书店里有高人啊。”

    姜雄很认同的说:“市场化运作这几年,教育书店的发展的确比新华书店好了不少。新华书店还是老一套的运作模式呢,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周浩然笑道:“不管怎么样,总归是个好消息,说明我们广告这条路是走对了。等过了这个周末,你这边就该忙起来了。”

    “都准备好了,就等着给他们送货呢!”

    姜雄现在士气大振。

    就感觉《少儿百科全书》真的有了售罄的可能!

    电视广告他都看了。

    没觉得拍的多巧妙。

    却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这么看来,这位周先生还真是有东西的,不是那种只会夸夸其谈的泛泛之辈。

    ……

    本周是小礼拜。

    周六也上班。

    可是对很多国营单位来说,星期六上班更多的就是走一个形式,都处于半休息的状态了,一些公事都停了,要等到下周一去处理。

    很多单位里,职工们都是上午上班,下午大家就都不来了。

    电视台也有这种现象。

    一到周六,食堂里的人都少了许多。

    销售部的例会安排在了上午。

    下午大家就都回家休息了。

    周浩然没空。

    今天上午,他还得去电热水壶厂那边签单呢!

    一笔价值12万元的大单!

    电热水壶厂是民企。

    不存在什么周六、周日的概念,一切都从业绩出发。

    时隔一个月。

    周浩然终于又回到了电热水壶厂。

    感觉厂子没什么变化。

    人却变了。

    市场部的王经理跑出老远迎接。

    “周顾问,你可终于来了!”

    王经理远远的就伸出手。

    周浩然叹气道:“我这工作实在太忙了,本该多来几次的。”

    王经理跟他重重握手,笑道:“来了就好,来了就好!说真的,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周顾问这是用了什么法术才说服了我们老板。”

    “哪有什么法术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呗。”周浩然含糊的应付过去,“主要还是从双方的利益出发,跟电视台合作可以促进咱们厂里产品的销售。”

    王经理正色道:“对,现在时代变了,谁还看报纸啊?老百姓不都是看着电视广告才购物嘛!”

    周浩然还要回台里开例会呢,就很着急的说:“走吧,咱们去签合同吧。”

    “走!走!”

    王经理笑哈哈,热情洋溢的带他去了厂部。

    合同,是周浩然准备的。

    是电视台的合同范本。

    缺乏灵活性。

    这是很死板、很僵硬的合同,所有跟电视台签约的户,采用的都是相同的合同范本,不存在大户、小户的区别。

    有了这样的死板条件,就可以杜绝很多因为灵活而导致的商务腐败。

    不给销售员自主空间。

    一切按规矩来!

    这也让户对合同的审核流程变得轻松了许多。

    这么大个电视台,总不会在合同里设置什么陷阱……再说了,电视台这是什么性质的单位?电视台想赖账或者在合同里加一句“所有解释权,归电视台所有”,大部分的户也拿他们没办法。

    周浩然把合同交了出去。

    电热水壶厂的法务部要象征性的审查一遍。

    王经理就邀请他去自己的办公室里喝茶等待。

    一边喝茶,周浩然一边笑着说:“等这单生意做成了,王经理也该高升了吧?”

    “啊?”

    王经理微微一怔。

    “现在是新时代,需要能适应新时代的人才。王经理这么认可电视广告,本来就应该委以重用。”

    周浩然早就看出来了。

    在这单合作里,王经理这么热情,甚至比周浩然还希望能达成合作。

    为什么?

    可不是什么江湖道义!

    而是他的切身利益。

    王经理应该是提出了电视广告的策划案,可是始终没能通过。如果最终厂里选择了电视广告的方案,并且最终在市场里取得了效果,在功劳簿上,他就可以记下一大笔的功劳!

    他没能力说服杨老板。

    那就只能不停的打电话给周顾问,讲述厂里的一些情况,不断的去热心帮忙,希望周顾问能把杨老板搞定了。

    周顾问这边拿下了订单,他才能渔翁得利。

    从这一点上来说,周浩然和王经理是互相帮忙。

    而不是王经理很讲义气,在一直帮周浩然。

    周浩然把这层意思给讲出来。

    就是防止对方产生“我帮了你一次,你也得帮我”这类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王经理听他说出来了,也就不好去道德绑架了,笑呵呵的说:“就看广告做下去之后,能不能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了。”

    “肯定比报纸广告要强。”周浩然对此就很疑惑,“为什么杨总会这么青睐报纸广告?”

    “习惯吧。”

    王经理对此就很无奈。

    周浩然不解,“什么习惯?”

    王经理道:“我们杨老板,是下海创业的,之前当了十几年的公务员。看报纸,都成了他的生活方式……现在也是,他也每天都看报呢。”

    “原来是这样。”

    周浩然这也算是搞明白了一个始终没想通的问题。

    明明电视广告更好,为什么有很多人,就喜欢去打报纸广告?国营厂的领导也就罢了,很多民企老板也都是这样做的。

    原来都是职业习惯啊!

    大部分的民企老板,都是停薪留职下海创业的。

    此前要么在体制里工作,要么在国营单位里工作,都形成了一种固化的认知惯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