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都市小说 > 重生后,我成了大先生 > 第106章 摸底
    新的一周。

    星期一上午,生活频道开大会。

    所有职工都要参与。

    主要就是因为生活频道最近两个月出现了一些混乱,业务上有不足、财务上有缺口,人心涣散、人浮于事,尤其是思想出了岔子。

    谁也不知道以后生活频道到底要往哪条路上走。

    到底是接着市场化改革,还是退回去保守起来。

    总监展玉山主持讲话。

    讲了一个多小时。

    态度很明确,意志很坚定!

    他说,生活频道会坚定不移的搞好改革,要成为红星台改革的第一线,为红星台推进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做好试点的示范作用!

    只可惜,总监说的铿锵有力,谁信啊?

    董志业在开会的时候坐在周浩然身边,就低声说:“你可得注意点。”

    周浩然笑笑,“我注意什么?”

    董志业道:“没事开大会,小事开小会,大事不开会。”

    周浩然忍俊不禁,“董哥有见识。”

    “频道里所有人都过来开会了,这种讲话你听听就行了,可千万别往心里去。”董志业是好意,在有意提醒他,“有些事情,让天上的人都斗就行了。咱们平头小老百姓,一边看戏,一边赚点柴米油盐的小钱就挺好。”

    “嗯,有道理。”

    周浩然肃然点头。

    的确是这样,对绝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仰望星空就足够了。

    大会结束,销售部开小会。

    主要是分户。

    邵空被开除了。

    他还剩下了十几个户,这些户要公平的分下来。

    采用抽签制。

    就是把户名字,写在一个小纸条上,扔进纸壳箱里。

    因为户少,业务员多,所以还有几个轮空的纸条。

    然后,业务员们挨个上前去抽。

    从第一组开始。

    周浩然年龄最小,钟建同也有意跟他化解分歧,就让他第一个上去抽。

    这就没什么气了。

    众目睽睽之下,周浩然过去抽签。

    他跟邵空有过沟通,他想要海港十七制药厂的户。

    据说十七制药厂即将新出一款银翘片类型的小儿感冒药,会投入巨资做推广。

    这单运作下来,成交额可能会超过20万!

    这是邵空手里最大的户!

    之前跟孟主任商量,就在这抽签环节动了点手脚。

    纸壳箱是密封的。

    只有上面开了一个圆形的孔洞,可以伸进一只手进去,属于黑箱抽签。

    周浩然伸手进去,翻动了一番。

    很快,就在右侧感触到了一张用稍许黏性,贴在纸壳箱上的纸条。

    拿下来,抽出来。

    打开一看。

    “海港十七制药厂。”孟主任作为公证人,在旁监督,看到周浩然打开了纸条后,神色淡然,一脸肃容,“周浩然抽到的户是海港十七制药厂。好了,下一位!”

    众人神色如常。

    不可能有察觉。

    只有钟建同,心头猛地一跳,嘴角微抖,心说:“不会这么巧吧?上来就把邵空最有价值的那个大户给抽走了?”

    ……

    十七制药厂这边不用急。

    他们的效率很低,会在9月初才会公布最终的广告投放方案。

    还有将近2个月的运作期呢。

    周浩然得先办点私事!

    他去了海港最大的书店——新华书店。

    地点就在平安路。

    距离红星台不远。

    周浩然过去之后,直奔少儿图书区。

    找了一圈。

    还真的发现了一套由海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少儿百科全书》,印刷的委托方是“长兴印务有限公司”,也就是李长兴创办的长兴出版社了。

    一共四大本书。

    硬壳包装。

    翻开一看,纸质很好,印刷质量堪称优秀。

    只可惜,这不是彩色印刷。

    导致其中的图画都是黑白的,对小孩子缺乏吸引力。

    又找了一圈,周浩然惊喜的发现,现在国内的图书市场也存在很大的空白,少儿百科全书的类型,这竟是独苗。

    成人类的百科全书,有几大类。

    少儿百科全书,就只有这一套。

    如此看来,委托李长兴印刷这批书的书商,还是有一些市场眼光的。只可惜,眼光很好,市场运营能力却不太够。

    没一会儿,李长兴就赶过来了,满头大汗。

    见到了周浩然,就欠身道:“周先生,为了我的事,还要专门让你来书店……”

    “这书我看了,印刷质量很好。”

    周浩然先是提出了表扬。

    李长兴正色道:“印刷质量,这是我们出版社的根本!”

    “嗯。”周浩然点了点头,“怎么是人民出版社出版?”

    李长兴解释道:“政策限制啊,民间不允许私自出版。如果想出版,就得跟官方的出版社合作,或者去找官方的出版社去挂靠。”

    周浩然问:“书商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

    李长兴道:“民间的啊,要是官方的,也不会不给钱。书商是海华文化公司,他们发起的这个项目。他们挂靠到了人民出版社,拿到了批号,又委托我们来印刷。”

    周浩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摸底完成!

    在他眼里,这都是最简单不过的小生意。

    “走吧,去你的工厂看看!”

    周浩然的年纪,给李长兴当儿子都够了。

    不过,他是主事人,他有话语权。

    李长兴屁颠屁颠的跟着他,“周先生,我的车在停车场。”

    “嗯。”

    周浩然不动声色。

    心说做生意的人就是不一样,都有私家车了。

    等去停车场一看。

    嗬!

    不得了啊!

    车标是四个圈。

    就是款型很差,黑色的,四四方方、板板正正,毫无科技感,要是没有这四个圈的车标,乍一看就跟十几万的捷达差不多。

    李长兴跑过来,给他拉车门。

    是后车门。

    周浩然婉拒了,很友好的说:“没事,我坐副驾,辛苦李老板开车了。”

    李长兴心下很高兴。

    就觉得请一位年轻的先生也挺好的,随和亲近不摆谱。不像之前帮他贷款走关系的的魏先生,那派头可真是大!

    这个年代的车,体感还真是差。

    没有丝毫的科技配置,全是机械素养。

    倒是沙发是真皮的。

    货真价实用料足。

    周浩然点了点头,“这是新车吧?奥迪100?”

    李长兴充当司机,叹气道:“对,就是奥迪100,年初买的,全办下来花了35万,跑了还不到1万公里。最近在联系二手商呢,想出掉。他们只出价22万。”

    “别卖了。”

    周浩然也觉得二手车商压价太狠。

    李长兴道:“缺钱啊!”

    周浩然道:“在新华书店走了一圈,感觉还可以。这事你也不用着急,好办!”

    “好办?”李长兴眼睛发亮,兴奋的看着他,“周先生,这个麻烦,你能解决?你能帮我把欠款追回来?”

    周浩然摇摇头,“不太可能。”

    “啊?”李长兴苦下脸,神色失望,“是啊,他们已经把公司注销了。之前他们叫海华文化。现在是新公司了,叫海文文化。”

    周浩然很轻松的说:“欠款不一定能追回来,不过,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

    “周先生是说?”

    李长兴一头雾水。

    感觉这位周先生,比之前打过交道的魏先生还神秘。

    周浩然淡然道:“和尚可以流动,但庙才是资产。欠款可能是追不回来了,但这不妨碍我带你去做一笔大生意!”

    “大生意?”

    李长兴转头看向他,神色吃惊。

    “看路!注意看路!”

    周浩然觉得他的开车技术太差,比自己差太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