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杀北元二皇子地保奴,捡取全属性200点,捡取500天寿命,奖励一阶宝箱两个。”面板提示声适时响起。
“成了。”
“元帝之子。”朱应心底一喜。
战功,战果,还有宝箱!
都到手了。
周围的元军士兵,原本还在负隅顽抗,当他们眼睁睁看着他们的二皇子从战马上甩起,重重摔在尘土血泊时、
一个个元兵的脸上涌现了绝望,惊恐,瞬间血色全无,变得惨白。
“二皇子死了!”
一个元军军官,声音颤抖喊着,带着无尽的恐惧与绝望,在这混乱嘈杂的战场上回荡。
这一声。
好似敲响了这一支元军覆灭的丧钟。
下一刻。
城内外的元军的士气,战意,在瞬间土崩瓦解。
“完了,我们全完了!”
“二皇子都死了。”
“我们完了……”
“降了吧,不降就是死路一条了!”
“我投降啊……”
此起彼伏的哀嚎声,呼喊投降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也是奏响了这一支元军的末路。
“我们已被明军重重包围,根本无路可逃了!”
“我投降,求求你们饶我一命!”
随着这叫喊着投降的声音越来越大,也让越来越多的元军士兵,扔掉手中的兵器,跪地投降。
地保奴的死!
北元二皇子的死,同样也是这一支军队主将死去。
彻底击垮了元军最后的抵抗意志。
甚至连他们突围的勇气都被恐惧吞噬,成片的元军如倒伏的麦浪,望风而降。
而朱应冲杀不断,一步一步杀到城门之下。
当看着城内外无数丢弃兵器投降的元军,朱应当即深吸一口气,雄浑的内息加持,紧接着,大声喝道:“投降者,免死!不降者,杀!”
这声大喝裹挟着无尽的威严与杀气,如同滚滚雷鸣,在战场上空久久回荡。
这一句也是决定了无数元军的生死。
城内外冲杀的大明将士听到他们将军的大喝声,也是纷纷举起兵戈,齐声高呼道:“将军有令!”
“元军投降者,免死。”
“不降者,杀无赦。”
数万计大明将士的齐声大喝,震天动地。
彻底笼罩了整个城关,更是带着无尽的威喝与杀机。
“降了。”
“我投降。”
“大人饶命啊。”
“将军饶命……”
不计其数的元军被吓到了,浑身颤抖,纷纷丢下了兵器。
一人引动十人,十人带动百人。
一时间。
越来越多的元军都不敢有反抗的念头,纷纷丢弃手中的兵器,跪地求饶。
“我大元儿郎怎能向蛮子投降?”
“与这些汉人拼了。”
“杀啊……”
但也有少数负隅顽抗的元军,还在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他们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徒劳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向着大明将士冲杀。
只不过他们这些挣扎也是临死前的无力罢了。
随着地保奴死。
这场激烈的大战已接近尾声,接下来只需肃清城中残余的敌人,此战就可结束。
镇唐城正门!
城关早已被明军牢牢掌控,城外,后勤军的士兵们忙碌穿梭。
他们数人一组,抬着担架,小心翼翼地运送受伤的士卒,有的则在仔细收集尸体,沉重的脚步声和伤者的痛苦呻吟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悲壮的画面。
在众多亲卫的严密拱卫下,郭英、朱棣、李景隆来到了正门前。
映入三人眼帘的,是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
尸横遍野。
血流成河。
只不过。
他们身居高位,对此自然是十分平静。
而此刻。
三人的目光全部都汇聚在了眼前的城门。
破碎的城门碎块杂乱地散落一地,砖石上还残留着鲜血与焦痕。
几堵城墙的砖石七零八落地分散着,原本高大坚固的七堵城墙,如今只剩下参差不齐的边缘,随时都要坍塌。
不过看到这。
也可以看到朱应破城时那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郭英眼中满是震惊与疑惑,他伸出手指,指向城门处,声音惊震的向身边的亲卫问道:“这,难道是朱将军一人一刀破开的?”
“回大将军!”亲卫统领神情肃穆,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中充满了敬畏:“数万将士亲眼见证,朱将军以悍勇之姿破城关。”
“这些都是朱将军一力所为。”
“将士们都称朱将军为神人,称他天生神力,如同霸王再世,朱将军之勇力,万夫莫敌!”
闻言。
“如此勇力,当真是天生神力!”
郭英凝视着眼前的断壁残垣,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喃喃自语道:“朱将军天赋异禀,或许真的如此。”
“可这,真的非人力所能做到啊!”
不仅是郭英。
朱棣也被深深震撼,他双眼紧紧盯着破碎的城门,眼中闪过异样的光芒,既有着对朱应勇力的惊叹,又隐隐带着几分不安。
“如此勇将,若为本王所用,一人可敌千军万马。”朱棣心底不甘的想着,他心里清楚,这次元军在城中的防御布置比之前更加严密,可即便如此,朱应依然能强行破城,这份神力,让他惊叹不已,同时也让他感到了更重的威胁感。
“已经要入夜了,城中的战事应该快要结束了。”
“我们先行入城,让后勤军继续清理战场吧。”李景隆适时提议道,打破了沉默。
郭英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自然。”
就在这时。
一名会州卫的战将脚步急促,快步跑来。
当到了郭英面前,他当即躬身一拜,双手抱拳,恭敬向郭英禀告:“启禀大将军,朱应将军已经率军彻底攻克此城,北元镇守此城的主将,元帝二子地保奴已被朱应将军亲手斩杀!”
“我军,大获全胜!”
此话一落。
“元帝二子?北元二皇子!竟然就这样死了?”
郭英惊讶道,脸上表情瞬间凝固,满是难以置信。
朱棣更是受到巨大冲击,他的眉头紧皱,低声呢喃:“皇族贵胄,就这样被朱应给斩了?”
作为皇族,他深知皇族贵胄的身份特殊,本应有投降的资格。
可朱应直接将地保奴斩杀,这让他不禁联想到自己的身份,心底涌起一丝不安。
“战场临阵,刀剑无眼。这自然是免不了的,难不成还能眼睁睁地让这地保奴给逃了不成?”
听到朱棣的呢喃,李景隆则是开口说道,神色平静,轻轻挥了挥手,并没有觉得朱应的做法有何不妥。
郭英也笑着附和,脸上带着一丝不屑:“这话说得是。只要能够攻克城池,杀敌制胜,别说朱将军杀了这皇子,就算是宰了北元的皇帝都成!”
听到两人的话,朱棣沉默了,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又缓缓松开。
他明白,在战场上,这样的事情无可厚非。
刀剑无言,可没有什么身份不身份的。
可或许朱棣是想到了地保奴的身份,还有自己的身份吧。
如今地保奴有皇族之身尚且如同普通的元兵一样被朱应所杀,倘若未来自己真的做了那大逆之事,朱应如若要对付自己会不会也是这般?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心虚吧!
心中有鬼!
“大将军,此战我军斩敌无数,俘获众多。”
“朱应将军在攻城之时就已经筹划全歼城中元军。”
“先是以步卒进攻,杀入城中,而后以大宁骑兵绕行至城后,断元军退路,形成合围。”
“如今战果达成,大获全胜!”
“此战战果还未统计,但必定斩获丰厚,俘虏的元军不计其数。”
会州卫将领激动地禀告,脸上洋溢着兴奋。
他本是大宁军中,不过现在在会州卫担任指挥佥事,但此番取得大胜,他也有战功,自然是尤为激动。
当然。
这一战。
他们虽然不是先锋军,没有吃到肉,但跟着大宁边军征伐也是喝了一口汤。
破城之功,杀敌之功。
斩获丰厚!
郭英回过神来,立刻喊道:“李将军!”
李景隆躬身行礼,动作干脆利落:“末将在!”
“城中战事既已定下,后续收尾事宜不可耽误。”
“你亲自调动后勤军入城中清理战场,救治降卒。”
“此外,这一座城池乃是北元边境城池的储粮之地,立刻派人去粮库查看,若能缴获北元军队的粮草,对我军而言是极大的好事。”
郭英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一脸威严。
“末将领命!”李景隆欣然领命,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虽然他对攻伐,对战场统兵只是半吊子,但对于处理这些后勤杂事,他向来游刃有余。
“燕王殿下,城中降卒不少,需将他们迁移出城看押,之后押送至大明疆域内看押,北平府可作为看押降卒之所。”
“此事还需你来安排。”郭英转头对朱棣说道。
“末将领命。”朱棣同样领命,脸上带着一丝思索,似乎在盘算着如何妥善安排这些降卒。
“此间战事了。二路大军进攻的五座北元边城,不会有太大阻碍了。”
“接下来便是全力进攻,直攻北元新都!”
郭英眼中闪烁着期盼的光芒。
此番北伐已经取得不小战果,斩敌无数,北伐大胜之愿,似乎不远了。
“大将军,此间战果还需加快统计,还需急报上奏应天。”李景隆笑着提醒,眼中闪过一丝急切,双手不自觉地搓动着。
郭英笑道:“你这家伙,生怕战功晚报了一点啊!”
话音落。
“哈哈哈。”两人相视大笑,气氛轻松愉快。
“此番战报,待战果统计之后,吾亲自上奏。”郭英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豪迈。
“大将军英明!”李景隆立刻附和,脸上堆满了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大宁府,朱府!
朱应出征北伐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
今日,朱府门前热闹非凡,街道两旁挤满了百姓,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带着好奇与兴奋。
有的踮起脚尖,试图向府内张望,有的则小声猜测着今天会发生什么大事。
府城的郡兵整齐地值守在四周,手中的长枪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维持着秩序。
作为大宁府知府的卜万,今日也来到了朱府门前。
他身着官服,神情庄重,目光不时望向前方,双手背后,时不时地踱步,透露出一丝紧张与期待。
朱府主母沈玉儿,身着素色长裙,抱着几个月大的儿子朱熈,站在府门前,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
小家伙在母亲怀里好奇地张望着,时不时地挥舞着小手,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管家林福和府中的仆从们,整齐地站在一旁,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恭敬的神情,眼睛紧紧盯着前方。
此时!
一阵踏动声随之而来。
经过了一阵时间后。
上百个身披红披风的金吾卫整齐矗立在朱府门前。
他们身姿挺拔,如同一座座雕塑,红披风在微风中猎猎作响,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一个金吾卫百户手捧金黄色的圣旨,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前来,他的眼神专注而严肃,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象征着大明太子的威仪。
“冠军伯朱应之妻,沈玉儿听旨!”
金吾卫百户声音洪亮,如同洪钟般,打破了现场的喧闹。
沈玉儿心中一紧,下意识地抱紧了怀中的儿子,感受到母亲的紧张,朱熈也停止了玩耍,睁着大大的眼睛,一脸懵懂。
“臣妇听旨。”
随后,沈玉儿缓缓跪了下来。
身后的仆从、街道上聚拢的平民百姓,也都纷纷跪地。
就连身为知府的卜万,也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跪了下来,头微微低垂,脸上满是恭敬。
在大明,见圣旨如见皇上亲临,无爵在身者,领圣旨皆需参拜。
“奉天承运太子诏,曰!”
“大宁指挥使,冠军伯朱应,奉旨出兵北伐,于北伐首战,悍勇无敌,一战一日破北元边境雄城,为国立功,理当重赏。”
“今。”
“记冠军伯朱应北伐首功,待得北伐战果达成,凭战功入都封赏。”
“朱应之妻,贤良淑德。”
“今。”
“敕封朱应之妻沈玉儿为四品诰命夫人,享相应诰命俸禄,享面圣不跪。”
“并,加赐黄金五百两,锦缎五百匹,贡果一箱,奴仆一百人。”
“钦此!”
金吾卫百户大声宣读道,声音传开。
沈玉儿听到圣旨,瞬间呆住了。
她的双眼瞪得大大的,眼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嘴唇微微张开,却发不出一丝声音。
此刻,她如同被定格了一样。
虽然沈玉儿出身商贾家族,没有接受过太多的学识教育,但诰命夫人的分量,她再清楚不过。
在大明,对于女子而言,诰命身份就如同男子的爵位一般珍贵。
曾经在沈家时,她不知听那些所谓兄长们的正妻念叨过多少次,要是能得到诰命身份,那该是多么荣耀的事情。
可当今皇上厌恶商贾,商贾之妻想要获得诰命,简直是天方夜谭。
然。
万万没想到,这无数女子梦寐以求的诰命身份,竟然落到了自己身上。
“朱夫人,领旨吧。”金吾卫百户微笑着,轻声提醒,脸上的笑容带着几分恭敬。
显然,这是对朱应的恭敬。
但沈玉儿还沉浸在震惊之中,一时无法回过神来。一旁跪着的卜万见状,轻轻碰了碰她,急忙提醒:“玉儿,还不领旨谢恩!”
沈玉儿这才回过神来,连忙叩拜,大声回道:“臣妇谢皇上隆恩,谢太子殿下隆恩!”
金吾卫百户捧着圣旨,缓步走到沈玉儿面前,语气带着恭敬:“朱夫人,请起吧。”
毕竟朱应如今在大明军队中威名赫赫,已然成了军中楷模,他的妻子自然也备受敬重。
沈玉儿缓缓站起来,身后的侍女立刻上前搀扶。
沈玉儿将怀中的朱熈交给林福,林福双手接过孩子,动作轻柔。
“臣妇领旨谢恩。”
沈玉儿双手恭敬地接过圣旨,微微颤抖,这是她第一次领取圣旨。
“来人,将皇上与太子的赏赐抬入府中!”
交了圣旨后,金吾卫百户立刻对手下下令。
“是。”
众金吾卫齐声应道,抬着箱子鱼贯而入,箱子与地面摩擦,发出沉闷的声响。
同时。
一百个奴仆也被带入了府中,他们低着头,不敢发出一丝声响,脚步轻轻挪动,仿佛生怕惊扰了这庄重的氛围。
奴籍在身的他们,生死都在主家的一念之间。
“夫人,这是一百个奴仆的奴籍契约,请您收好。”
金吾卫百户拿出一个盒子,递给沈玉儿。
“多谢了。”沈玉儿道谢后,双手接过盒子,小心翼翼收起来。
“卜知府。”
金吾卫百户目光一转,落在卜万身上。
“在。”
卜万立刻躬身一拜,心中忐忑不安,又隐隐带着一丝期待。
“奉太子旨意,请知府做好准备,这数月间,宁王殿下将入大宁就藩。”
“届时,还请知府大人好好配合宁王执掌大宁府政务,待辅助完成,便可归应天述职。”
“太子殿下说了,知府大人这些年在大宁府治理有方,安民处政,劳苦功高,朝廷不会忽视知府之功。”
“待大人归都之后,太子殿下将会亲自接见大人。”
卜万听到这话,激动得满脸通红,眼眶瞬间湿润,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身体微微颤抖。
对于臣子而言,能得到主君的认可,是莫大的殊荣。
当今太子亲自派遣金吾卫传话,这是何等的恩待!
“请转告太子殿下,臣卜万,誓死为大明效力,绝不辜负皇上与太子的期望。”
“臣在大宁府任职一日,必每日恪尽职守,不负圣恩!”
卜万平复了一下心情,躬身对金吾卫百户一拜,动作庄重而虔诚,仿佛在向天地宣告他的忠诚。
“卜大人无需多礼,吾会将大人之言如实转述给太子。”
金吾卫百户笑着回道。
“是。”卜万重重点头。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