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都市小说 >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 > 第72章:你们能进厂工作,可多亏了复兴
    可以吗?

    简直太可以了。

    开玩笑吧?现在这情况,他们还能挑吗?有的地方连树皮树根都煮来吃了,更别说小米了。

    “钱哥,小米让给我们吧?”另外三人请求道。

    钱记者叹了口气,只得点头:“好吧!”

    其实他也更想要小米,一来便宜,二来不惹眼,能大大方方吃。白面可就得关上门偷偷吃了,省得遭人嫉妒。

    李复兴没想到,小米竟然更抢手。

    最后,另外三人把九十斤小米分了,钱记者拿了十斤白面,栗子每人五斤。

    虽然李复兴开的价比鸽子市要高上一些,但他们都非常愿意接受。要知道,就算黑市的价格飙升,但只要是粮食,就会被抢购,慢了还买不到。

    比起黑市的价格,这已经很良心了。

    “复兴,那我们就先走了。”钱记者几人相当满意。

    “好,钱哥,你们慢点。”

    李复兴把他们送走,也没回家,直接到了隔壁院,看李大伟的情况。

    刚走进去,就看见陈主任正在跟大院的人说话,让他们不要欺负李大伟是新来的,颇有些给李大伟撑腰的意思。

    陈主任能看不出来?

    这些人都盯着那空房子很久了吧?突然被外人抢走,心里肯定不爽,排挤也是很有可能的。

    “陈主任,您尽管放心,小李以后就是咱们大院的一员。”六十五号院的一大爷今天正好在,此时不得不站出来表态。

    李复兴上前几步,看着大家说:“各位大爷、大妈们,大伟是我乡下的侄子,还请各位以后多关照一些。”

    众人惊讶,没想到李大伟还有这关系。

    他们院怎么可能不认识李复兴?可以说李复兴就是整个街道的骄傲,身为邻院的人,大家伙也觉得脸上有光。

    “是复兴的侄子啊,那好说!”大妈们纷纷开口。

    “对,早说嘛!”

    “小李啊,等等大妈帮你打扫一下房间,以后就是邻居了,有困难跟我们说就是。”

    ……

    原本有些紧张的李大伟,在看见李复兴后,立马放松下来。

    能看出来,这个院的人也很给二十一叔面子。刚才虽然陈主任压着,大家都不敢吱声,但李大伟知道,等李主任走了,说不定还会有插曲。

    可李复兴过来,跟大家表明关系后,院子人的态度明显和善了不少。

    “有劳各位照顾,等过几天安稳下来,我让大伟摆两桌,请各位大爷大妈吃饭。”

    在场众人一听这话,更加热情了。

    既然房子有主已经是既定事实,那能蹭顿饭也是极好的。

    陈主任哭笑不得,但也不得不称赞李复兴会做人。

    “采访好了?”陈主任问道。

    李复兴说:“好了,就几个简单问题,用不了太久。”

    “复兴,你这是又要登报啊?”这个院的一大爷瞪大眼睛问道。

    院子里的其他人也震惊万分。

    我的天啊!

    这才过去几天?又上报?

    陈主任正好借此机会宣传李复兴:“大家不知道吧,复兴又发明了热得快,轧钢厂这次扩招,就是生产热得快。”

    “你们院要是有人可以进轧钢厂,那可是多亏复兴。”

    听到这话,院里的住户们轰的一声炸开了锅。

    这下隔壁院又要装起来了。

    他们想到自己的孩子,顿觉心痛,都长着一个脑子,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大伟,快收拾一下,等会我带你去吃晚饭。”李复兴说道。

    李大伟点头:“好。”

    他以为是去厂里食堂吃。

    他不知道,李复兴在厂里就没吃过几次,对大锅饭有些嫌弃。

    李大伟只有一间屋,但有将近三十个平方,并不小。李大伟想着,等自己以后工资高了,就把娘和弟弟妹妹接过来。

    现在要紧的,就是好好工作。

    “陈姨,上我那坐坐?”李复兴问。

    陈姨?

    这院里的人一听,懵了。

    行,惹不起!

    “也行,正好口渴了,去你家喝口水。”陈主任点头答应,和李复兴来到他们院子。

    等两人离开,这院里的大妈们便纷纷上前帮李大伟,想拉拢一下关系。有李复兴帮着,这小伙子以后前途怕是也差不了,提前搞好关系,可没坏处。

    ……

    李复兴和陈主任刚走出院门,就遇上了街道办的办事员。

    他们赶紧打招呼:“陈主任!”

    陈主任点头:“朱老太太怎么样?”

    在六十号院,住着个满门烈士的老太太,每个月街道都会按时去看望,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腿脚不大方便,其他没什么,只是……”

    “就是什么?”陈主任追问。

    “她养了两个烈士的后代,咱们街道给她老人家送去的肉和鸡蛋之类的,几乎都给孩子吃了。”

    陈主任沉默了良久。

    因为老太太的后人都牺牲在战场上,所以街道才破例同意老太太收养了两个烈士的孩子。

    “是两个孩子自己要吃,还是老太太让他们吃的?”

    弄清楚这点相当重要。

    要是两个孩子跟老太太抢着吃,说明孩子的品行不端,那街道就会把两个孩子弄走,重新帮老人安排两个孩子,让老人有个念想。

    但如果是朱老太太自己不吃,让两个孩子吃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打听了,是朱老太太自己特地少吃的。”

    陈主任叹了口气。

    这种情况下,街道最好的做法就是多给老人家一些粮食。但现在街道也很困难,哪里还有余粮?恨不得把一粒米都掰开分。

    逃饥荒进城的人实在太多了。

    不单单他们街道难,其他街道也一样。

    “再给老太太送些玉米面去,尽可能保障她的生活。”陈主任安排。

    办事员有些犹豫。

    “有话就说。”

    “主任,朱老太太说,不能给咱们街道添麻烦,她少吃一些就行。”

    气氛变得有些沉闷。

    李复兴不禁感慨,他想起了某电视剧中的聋老太,宣称给战士送过草鞋,然后在大院当老祖宗。

    而朱老太太,几乎满门烈士,收养两个孩子提街道减轻负担不说,而且缺粮也不愿意给国家添麻烦。

    简直高下立判!

    不过,不能这么比。

    聋老太顶多是个五保户,可朱老太太却是名副其实的烈属,并且是街道办照顾的重点对象。

    “陈姨,如今街道都这样困难吗?”李复兴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