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都市小说 >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 > 第68章:李老爷子的安排,谁也不敢说什么
    老支书接着说道:“因此把河床纳入收粮的范围并不合适,总得考虑下老百姓的感受。”

    “公社现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复兴点头:“这就好。”

    他今天回村,路过河床的时候,发现种的蔬菜已经发芽了。

    便在这时,有个老头忽然说道:“开了,水开了!”

    众人的目光立马移动到水壶上。

    果然,水壶里的水已经开了,里面传来水沸腾的声音。

    “真能烧水!”

    “这玩意应该贵的很吧?也就复兴能买得起,大叔真有福气。”

    ……

    李老爷子这才想到价格的问题,赶紧问自己孙子:“复兴啊,这东西贵不贵?要是贵,就带回城里去用,咱们农村不缺柴火。”

    在他眼里,这种“高科技”产品,还是在城里用好,他孙子自己在城里,烧水也麻烦,有了这热得快,就方便多了。

    李复兴笑着说:“爷爷,这是我设计、厂里做的,没收钱,后面还要给我奖励呢。”

    老支书等人都震惊不已。

    又是你发明的?

    李复兴的爷爷奶奶顿时大喜过望,孙子有出息,比啥都强。

    “好!好啊!”李老爷子拍手叫好,笑的容光焕发。

    其他老头老太太,羡慕的那叫一个牙痒痒。

    李复兴家里的人越聚越多,大家都想看看不烧柴火就能很快烧开水的热得快。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午饭时间。

    老支书赶人:“去去去,赶紧都回去吃饭!”

    主要是不想让人影响李复兴一家吃饭。

    平时来听听收音机也就罢了,但到了饭点还不识趣,那就是找骂。

    李复兴切了两斤多火腿肉,先削掉外面一层,然后切成片,炒了两盘出来。

    又洗干净豆芽,放了点肉炒。

    简简单单的两个菜,加上刚出锅的大米饭,便是这个时代农村的顶配。

    李复兴挺喜欢吃豆芽的。

    奶奶见他吃的很香,便准备明天再发一点,争取让乖孙子每周都能吃一次。

    吃饭的时候,李复兴说:“爷爷,我们轧钢厂要扩招,生产我设计的热得快。我们后勤蔡主任给了我个名额,应该是我们采购的,或者食堂帮工,您看这事儿怎么弄?”

    正吃饭的李德军杨梅一听,顿时眼前一亮。

    不过很快就自顾自摇了摇头。

    他们都不适合进厂上班。

    村里得有个壮年男人就在家里,干些重活,总不能让李复兴干吧?因此,李德军脱不开身。

    至于杨梅,得在家带孩子,不仅是她自己的三个孩子,还有菲菲。

    “咋?你们有想法?”李老爷子看向李德军。

    李德军摆摆手:“我还是算了,走不开。”

    “我也是。”杨梅也说道。

    虽然他们俩都很想进轧钢厂,但还是忍住了诱惑。

    李复兴也是这个意思,三叔和三婶最好还是留在村里。

    “等旺财长大了,我给他安排个城里的工作。”李复兴说。

    一听这话,李德军夫妻俩心中的遗憾彻底没了,把机会留给儿子也是一样的。

    李老爷子想着,这名额给谁好一些,最好是能帮到他孙子的。先考虑的,当然是比较亲的人,得靠谱的,不用多聪明,听话就行。

    喝了口酒,李老爷子说:“不行就给大平吧,他跟咱们家关系比较近,而且这个人我也了解,憨厚实在,而且很听话。”

    “而且他们家也比较困难,他爹前些年过鸭绿江死在战场上了,这几年家里日子很不好过。”

    妥妥的烈士之家。

    可别以为烈士的家属就能有多少优待,现在国家不富裕,战死的人又多,烈士后代也就多,能照顾的过来?

    很多烈士后代甚至生活的更加困难,毕竟要是人还在的话,起码还多个壮劳力和一些收入,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人死了,有的就给一些抚恤金,花完就没了,有的地方据说每个月都能领一点钱,直到孩子成年。

    “行,那就给大平!”李复兴答应。

    其实,他都不认识大平。

    奶奶说道:“让你爷爷去说吧。”

    如此一来,以后就算有人求上门来,也只会找自己老伴,那些烦心的事儿,就让老伴去处理。

    反正老伴辈分高,就算把来人骂一顿,也没人敢咋样。

    李老爷子点头:“行,吃完饭我立马就去一趟大平家。”

    李复兴也乐得清闲,他最怕别人感恩戴德,跪地磕头什么的。

    饭后,杨梅收拾桌子,就算不在这里吃饭,她也常常过来干家务,极少让李复兴奶奶动手。

    旺财又跑去看妹妹,给菲菲扇扇子,把那些影响她睡觉的虫子统统赶跑。

    李老爷子很快便出门,去了大平家。

    李大平一家刚在食堂吃完土豆。

    “志良媳妇,大平在没在家?”李老爷子在门口喊道。

    李志良就是李大平他爹,几年前跟着部队过江,便再也没回来,尸骨都就在了鸭绿江对岸。

    屋里走出来个两鬓发白的妇女,一看是李老爷子,热情招呼:“叔公来了,快进屋!大平应该在牛棚那边干活,您找他有事?”

    接着安排女儿:“小梅,把你哥叫回来。”

    李老爷子知道附近几家都探头探脑,索性便在门口说。

    “志良的抚恤金还有多少?我让复兴在轧钢厂帮大平找个活干。”工作岗位可不能白给,李老爷子打算让大平他娘拿出剩下的抚恤金来。

    李大平他娘先是一愣,接着一阵狂喜:“还有三百块,叔公,我马上给您拿出来。”

    丈夫的抚恤金,她基本都没动过。她心中非常明白,不到万不得已,这笔钱是绝对不能动的。

    这几年只有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的时候,她才拿出一些来,度过难关。

    她知道这三百块钱看着多,但是不够在城里买个岗位的,肯定复兴搭人情关系。

    附近几户人家都很是羡慕,但也只能羡慕,就算李复兴的爷爷找他们,他们家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李复兴爷爷说:“你让大平一会送来。”

    “行,谢谢叔公……”

    李老爷子都走远了,李大平他娘还在一直谢。

    能让儿子进轧钢厂上班,这些抚恤金花了也就花了。在钱和工作岗位之间,只要脑袋正常,就知道要选工作岗位。

    能在城里有一份正经工作,儿子的命运就会翻天覆地,以后找媳妇也容易。而且工资也不低,能帮衬家里,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