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人一看见李复兴,就直接给他行大礼。
李复兴连忙躲开,这不是折寿自己吗?
他爷爷却安心受了下来,他辈分高,受得起,而且他现在还拿着报纸,装作看得入神,没注意到有人来。
老支书无奈,只好问道:“看什么呢叔?”
他也很郁闷,自己七十的人了,还得管比自己小的人叫叔。
“呦!你们来了?志飞啊,怎么还跪下了?快起来。”李老爷子这才佯装惊觉。
接着对老支书说:“也没啥,就是复兴上报纸了,有两个字不认得,你帮我看看。”
听到这话,老支书等人都吃了一惊。
虽然老支书早就有预感,毕竟压水井可不简单,对农村的作用非常大,但现在亲眼看到李复兴上报纸,心中还是很震惊。
在他们眼里,只有有大本事的人才能上报纸。
“我看看!”老支书也顾不上什么红烧肉了。
他认真的看完,里面还提到了他们李家庄,老支书笑的脸上的褶子都挤到一块去了。
“叔,这报纸……”
“想要自己买去,这个我得留着。”
李老爷子自己还要收藏起来呢!以后跟别人吹牛拿出来,倍有面子,谁敢跟他呲牙?
老支书笑笑,把报纸递还给李老爷子。
接着便开始分红烧肉了,每个老人一碗,碗里虽然只有四块红烧肉,但每块的个头却很大。
红烧肉香气四溢,看上去软软糯糯,得慢慢地夹,要不就断了。
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老支书今年七十,也分到了一碗。
大伙又对着李复兴和他爷爷奶奶一阵道谢,才端着红烧肉回家,准备跟家里人一起吃,吃完再把碗洗好送回来。
很快,李复兴分红烧肉和上报纸的事,便传遍了全村。
得知报纸还提到了他们李家庄,村民们也都觉得脸上有面,这个年代的人都把集体荣誉感看的很重。
对李复兴分红烧肉的事,没分到的村民也不抱怨,只是有点羡慕。
人家这么干没毛病啊!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有,不针对某一家,谁让自己家里没有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这不能怪人家。
“我家老太太就差了一岁!”有人捶胸顿足,要是再大一岁就好了。
听着这么孝顺的话,一旁的长辈忍不住踢了他一脚。
李复兴端出去一盆小米饭,两碗红烧肉,对正在干活盖房的人喊道:“志春哥,让大伙先吃饭吧!”
“好!”
李志春见这帮人的样子,也就答应下来。
大伙都放下手上的活,把自己的碗拿去洗了洗,就来到那盆小米饭前,李志春挨个给他们盛饭,说道:“两人一碗红烧肉。”
每碗有两块红烧肉,他们一人分一块,还能剩下一块带回家去。
吃一块就足够了,毕竟他们吃的还是小米饭,比食堂的红薯可好了不少。芋头也一样,每人吃了一块,剩下一块带回家。
裹满了汤汁的芋头,一样美味得很。
“要是每天都能吃到就好了。”有人说道。
红烧肉非常软烂,入口根本不用嚼,在嘴里就跟化开了一样,唇齿留香。
“白天就做梦?一个月能吃一回就不错了!”李志春笑骂。
现在这年月,别说一个月,一年能吃一回,都算好的了。
屋里,李复兴等人也开始吃了。
“奶奶,这块不错。”李复兴挑了块瘦一些红烧肉夹到奶奶碗里。
老人不适宜吃太肥的,脂肪太多,不好消化。李德军那样干活多的,多吃几块是没事的。
李老太太乐滋滋地吃着,对孙子的孝顺行为很是满足。
“复兴,你这手艺当个大厨都没问题。”李德军说,他两口就吃下了一块红烧肉,这可比之前的香肠要好吃多了。
他们村食堂的厨子,都做不出这么好吃的红烧肉。
实际上李复兴都是靠着香料提味的,他的厨艺远没有那么好。
就像后世的美食博主,各种乱七八糟的调味料加进去,想不好吃都难,做鞋垫子都能香个跟头。
李老爷子心情好,又喝了一点。
“我这厨艺可比不过人家那些正经厨师。”李复兴笑着说。
“大哥做的最香!”
旺业也跟着拍马屁:“比我娘做的都香。”
杨梅无言以对,她要有这食材,做的肯定也不错。关键是,你们有这种食材让她发挥吗?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
旺业不意外的被自己老娘弹了一下脑门。
“吃饭不要说话,好好吃。”
杨梅怀里还抱着菲菲,刚喂完奶粉,小丫头也不哭闹,睁着大眼睛看着大家吃饭。
吃完饭后,等旺财他们离开,李老太太才给孙子拿苹果吃,她心里还是始终最疼爱自己的乖大孙。
无论旺财他们怎么可爱、懂事,都远远不如自己的亲孙子。
“奶奶,我下午回趟城里,今晚有个发小搬家摆两桌。”李复兴说。
“上次来咱们村的那个?”奶奶问。
“对,就是他。”李复兴点头。
“行,去吧,朋友还是要多交一些的。”李老太太虽然文化不高,但道理可懂得不少,知道城里复杂,要多交朋友。
尤其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关系更是要处好。
自己孙子在城里孤身一人,更得多交朋友,跟邻居把管理搞好一些。
“奶奶,你放心就是,我朋友可不少呢。”
李老太太对这话毫不怀疑,毕竟孙子经常带好东西回来,没有朋友,他去哪弄的?
与此同时,两个孩子出现在68号院。
“你们找谁?”
一大妈早就看见了两个小孩,穿的破破烂烂,手里提着个袋子,在他们院门口站了很久。
要是李复兴在,肯定能认出这兄妹俩。
“您好,我们找齐淑华。”男孩说。
“找淑华?她是你们什么人?”
看这俩孩子的模样,一大妈猜想八成是来投奔亲戚的。她听说现在城外的村里都不好过,不少人进城想混口饭吃的。
近几日他们街道都有了一些逃荒的人,还有人直接把孩子放在街道办门口,这让街道办的人头疼不已。
管吧,街道办也没粮食,不管吧,又害怕出事。
“她是我们大姨。”
“行,我进去问问,你们等一会,别乱跑。”一大妈嘱咐道。
“好,谢谢您!”
一大妈赶紧往后院走去,齐淑华家就两口子,没有老人和孩子,过得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