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都市小说 >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 > 第41章:奖励的不花钱还有面子,高兴的奶奶
    刘大婶一听,立马夸赞:“还是复兴你有出息!”

    心里却羡慕道:怎么人家的孩子都这么有本事?

    李复兴没接她的话,说道:“刘婶,前院不是还空了间屋吗,庆元那小子上回跟我说家里住不开,今天我就跟街道陈主任提了一嘴,她让庆元去街道填申请。”

    一听这话,刘婶脸上顿时露出惊喜。

    “真的?可得好好谢谢你复兴,我这就跟庆元说去。”

    她可太开心了。

    前院那间空房,各家都盯着呢!谁家人不多?当然,除了李复兴。

    她没想到李复兴这么给力。

    儿子的朋友里面,就属复兴最靠谱了。儿子能有这么个发小,她也由衷的高兴,以后活不下去,说不定复兴还能拉一把。

    她赶紧去找儿子,得赶紧把房子拿到手里。

    那死小子,不知道又去哪闲逛了,刚刚还在院里的。

    李复兴然后又去了轧钢厂一趟,算是打个卡。

    果不其然,他已经成了厂里的名人。

    他在的六股采购员都出去采购了,只有李文斌还在办公室。李复兴跟他聊了会天,就离开了轧钢厂。

    随后他去全聚德买了只烤鸭。

    这烤鸭说贵也贵,说便宜也便宜,五块钱一只。明面上挺贵,毕竟现在的工资水平评论也就二三十块。

    但这价格跟黑市的比起来,可就很便宜了。

    可能有人会想,能不能在这种正规店里多买点,转手在黑市高价卖出,不就发财了吗?

    只能说这是不可能的,现在买什么都得用票,根本没有大规模购买的可能。

    李复兴知道,再过上几年,全聚德都不能幸免,到时连招牌都没了,改名成北京烤鸭。

    北平城的烤鸭,除了全聚德,还有便宜坊。

    都是烤鸭,可这两家的手艺不一样,全聚德是挂炉烤鸭,便宜坊则是焖炉烤鸭,两家各有千秋,也不能说谁好谁坏。

    买完烤鸭,李复兴又往采购筐里放了些苹果,面条,还有香肠。

    还在拼夕夕里买了一些杂七杂八的种子,以生长周期短的青菜为主,比如豆角、油菜、佛手瓜等,一个多月就能收获。

    还有些生长周期长一点的萝卜、南瓜等。

    现在刚进六月,就算是三四个月才能长成的作物,也能赶在下雪之前收获,可能会对收成有些影响,但也无所谓,反正是在河床种出来的,都归村里。

    东西买好之后,就回了李家庄。

    “今天回来这么早?”爷爷看见李复兴停下自行车,把采购筐搬进屋里,很是惊喜。

    他还以为要晚上,甚至明天才能回来呢!

    “厂里也没事,就早点回来了,爷爷,我买了只烤鸭回来,今晚咱们就吃这个。”

    “行,烤鸭好!”

    李老爷子这么大年纪,还没吃过几次烤鸭呢!这年月竟然能吃上烤鸭,都靠自己乖孙子。靠儿子?得等到地老天荒。

    回屋后,李复兴开始从采购筐往外拿东西。

    奶奶也从里屋出来,刚把菲菲那小家伙哄睡着。

    “这香肠是朋友弄的,我要了点。”李复兴信口胡诌越来越熟练。

    奶奶接过香肠:“这香肠做得真好啊!”

    她其实想让孙子不用老往这里带吃的,腊肉还有挺多呢!又带回来香肠,根本吃不完。

    “奶奶,今晚咱们吃烤鸭,让旺财他们也一块来,热闹些。”李复兴说着拿出烤鸭,香味四溢。

    “行,奶奶知道。”

    李老太太明白,这是孙子特地带回来给他们二老吃的,感动的同时,也有些担忧孙子的大手大脚。

    这哪像是过日子的呀!

    最近孙子往家拿东西就跟不要钱一样。

    希望娶了媳妇后,有了人管,能改一改吧!

    李老爷子却不这么想,毕竟乖孙子这段时间表现得太优秀了,这么有本事,以后还养不了家吗?

    重要的是,他看出孙子虽然大手大脚,但性格沉稳,做事牢靠。

    “这还有苹果,同事送的,爷爷奶奶你们尝尝。”李复兴再次胡诌。

    二老都惊了。

    现在的苹果比肉都难弄,看来他们孙子的同事也很有本事啊!

    后面还有面条、茶缸子等。

    厂里奖励的给了爷爷,正好这个给奶奶。

    “咋又买茶缸子?”李老爷子问道,看见底下还有个暖水瓶,这是准备搬回村里住来了?

    “这不是买的爷爷,是街道给的奖励,还有个脸盆,我没带回来,这茶缸子正好给我奶奶用。”

    李老太太可开心了,奖励的不花钱不说,还有面子。

    “行,那我把种子给老支书送去。”

    李老爷子说道:“行,过去吧,早点回来。”

    李复兴便带着种子找到老支书,交到他手里。

    “复兴,麻烦你了,你看看这钱够吗?”老支书说着把钱掏出来,村里的钱剩的也不多了。

    他非常感激李复兴。

    先是帮忙解决了粮食问题,又出了那么好的注意,给村里发展找了条明路,只要干好了,他们村可能就能富起来。

    李复兴都没看,直接收起来:“足够了。”

    “对了支书,记得留些地出来,过几天我弄点玉米种子回来。”

    他明白就算这茬粮食丰收了,后面也不会够吃,因此有必要种些粗粮预备着。

    老支书笑了笑:“我正有这个意思,还得麻烦你。”

    身为农村人,他们心里都清楚,粮食后面肯定不够吃的。

    现在还能种的,也就剩下秋玉米了,是在收麦子之前十多天种的,时间赶得上。

    要是没有那段河床的话,一切都是幻想。

    毕竟总得有地才能种。

    ……

    赵家庄里,赵村长正听着村民们打听来的消息。

    “村长,咱们要不要……”

    那么大一块肥沃的土地,谁愿意放过?

    之前一直把它当河,就算干涸了,也没人往这上面想过。现在李家庄先下手了,他们还等什么?

    “万一到时候有水了呢?”有人问道。

    “今年那条河你觉得还会有水?”

    “问题是咱们没种子啊!”

    现在的粮食种子,一般都是村里提前留的,想要去外面买,很难。所以要是哪个村忍不住把种粮给吃了,后果非常严重。

    赵村长说道:“明天安排人去翻地,只翻咱们村内的就行。”

    既然发现了这么一块计划外的土地,那根本没有放弃的理由。尤其是赵家庄刚饿死过人,就更珍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