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都市小说 > 重生饥荒年,开局喂饱三个小姨子 > 第121章 意外的人,意外的线索
    张海山站在院子思索片刻:“你们今天晚上不用等我回来吃饭了。”

    “我去借毛驴,得去一趟农场,跟那边的人商量一下。”

    毕竟都已经答应高平平,他不想拖得太久。

    “姐夫,你路上慢点。”杨秀莲点头。

    来到赵军家门外,张海山刚要进去,对方迎面走出来。

    “哎哟,海山,正好我要去找你呢。”

    “啥事儿?不对,有啥事等我回来再说,我借毛驴用用,去一趟农场。”张海山摇头。

    赵军双手摊开:“那可不行,那毛驴儿我得骑。”

    “干啥去?”张海山眉头轻皱。

    这大雪天的,对方骑着毛驴往哪儿跑?

    “嘿嘿嘿,这不是正要去找你吗?王红兵已经好了。”

    “医院托人给我捎了个信,让我把人接回来。”

    “我想着叫你一起去呢。”

    想了想,张海山也只能叹气答应。

    毕竟相较之下,还是把王红兵赶紧接回来更急切一些。

    毛驴虽然不如自行车快。

    但是路上都是厚厚积雪,要是骑着自行车去镇上。

    等到了诊所,正好可以当场住院。

    肯定会摔得鼻青脸肿,骨折都有可能。

    这里冬天的气温极低,人的骨头都脆,磕着碰着都容易造成大毛病。

    晃晃悠悠来到诊所,直接王红兵正站在门口,跟条看门狗似的,仰头望着天空。

    “干啥呢?”张海山故意吓唬他。

    “卧槽!”王红兵吓得连忙跳开。

    看他如此灵巧,张海山笑了:“还会蹦,看来确实好了。”

    “去你的,怎么现在才来接我,我在这都快闷得长毛了。”

    “我三四天前就让人给你们捎信。”王红军撇着嘴,看他的表情居然真的带有几分委屈。

    “行了,你又不是黄花大闺女,别摆出这表情,太难看了。”张海山看到他彻底恢复,打心底里高兴。

    “难看你奶奶个腿儿,小爷我玉树临风……”

    他话说到一半,突然严肃起来:“对了,我听说你们找到了粮库,军火库呢?”

    说到最后,他刻意压低声音。

    诊所里虽然没有几个人,但这种事也最好别让别人听见。

    “没找到。”张海山耸了耸肩。

    “要是能找到,那还好了呢。”赵军轻轻叹气。

    “既然你还有心思操这心,正好跟我们回去,大家伙一块进山去找。”

    张海山说这话是在开玩笑。

    对方虽然已经恢复,但俗话说得好,伤筋动骨一百天。

    更别提还是这种大冬天。

    然而王红兵却格外感兴趣:“好啊,好啊,咱们赶紧回去,我正好有点想法,想和你俩说。”

    坐着驴车,三人慢悠悠地回到村里。

    “去我家唠呗。”赵军指了指。

    “别,给我分配的那间屋子,肯定很久没人进去烧火。”

    “估计这会儿里面冷的跟个冰窖似的。”

    “正好你俩在这和我一块,过去把屋子烧热,晚上我也好睡觉。”王红兵一把扯住两人的胳膊。

    “别人找我们这样的好劳力,那都得管饭,你家里有啥?”张海山面带笑意。

    “我家里,”王红兵呲着牙笑,“他们都是好兄弟,说这些太见外了。”

    本来就是在和他开玩笑,三人一块到了他的屋子。

    之前他到这个村里来落户,也只能临时分给他一间土屋。

    虽然简陋,但总比他自己搭个木头窝棚要强的多。

    张海山在院子里劈柴,赵军负责烧火。

    王红兵则拿着抹布在屋里来回打扫。

    足足忙活到傍晚,三人总算能够坐在热炕头上说说话。

    看着空荡荡的木头桌子,张海山挑起一边眉毛。

    “你还真打算干唠?”

    “有~”王红兵跳下炕,从诊所带回来的包里掏出了一包花生。

    “哎呦!?”赵军眼神发亮。

    “这样的好东西你从哪弄的。”

    王红兵嘿嘿一笑:“我也不是天天在诊所里呆着。”

    “能下地以后我就去镇上到处逛。”

    “他们那儿有个油坊,进去和老板套了套近乎。”

    “给他打下手,干了几天活,最后分了我一点。”

    “可以呀。”张海山撸起袖子,捏开一个抛进嘴里。

    在这个粮食和油水都稀缺的年代。

    吃上一口这种带壳炒熟的花生,着实算得上一种美味。

    “要是有酒就好了。”

    “你们俩别着急,我回家去拿。”赵军立马跑出去。

    不到十分钟,就拎着半瓶公社白酒回来。

    三个大老爷们盘腿坐在炕上,一边吃一边喝,一边唠嗑。

    满脸感慨地长叹一口,王红兵缓缓摇头:“没有想到啊,那个狗特务还这么狡猾。”

    “说起来也算你一份功劳,”张海山嚼着花生,“要不是你和那家伙有仇,还真没有办法把他引出来。”

    “也就没有后来这些事。”

    “单凭我一个人在山里逛悠,再过七八年也未必能找到那个粮库。”

    王红兵笑着摆手:“你就别磕碜我了。”

    “我啥忙也没帮上,心里老憋屈了。”

    “哎,对了,你们总打岔,给我整忘了,军火库的事儿,你们有啥头绪没?”

    张海山和赵军互相对视,同时摇头。

    他们要是有什么线索,肯定第一时间就带人去找了。

    “我觉得,”赵军给两人各自倒了一杯酒,“八成军火库的消息是以讹传讹。”

    “你们想啊,有粮库,然而然的就联想到军火,然后才有了后来这些胡说八道的传说。”

    “如果真的有,没理由和粮库分开。”

    “就算分开,”他轻轻拍着桌子,皱着眉,“那也应该在那附近。”

    他说这话倒也不是自己瞎寻思。

    当时日本鬼子在山里建库不容易。

    而且建造粮库和军火库的目的,本来就是打算长期据守。

    如果两座大库建造的距离太远,一旦打起来,根本不方便。

    张海山颇为赞同:“我也觉得就是这么回事。”

    “再说了,上面知道的信息肯定比咱们多。”

    “他们如果有确切消息,肯定早就派大部队过来找了。”

    “就像这次粮库的事,立马派了一个大秘书带队伍。”

    看着两人说个不停,王红兵倒是沉默不语,眨巴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