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论闪电战》是对教员的《论持久战》的模仿。
古往今来第一阳谋。
不了解的可以搜一下,或者看我几个字概括:
通篇五万余字、公开发布、振奋民心、鼓舞士气、天下有志之士相继崛起。书中内容均完美预测、小樱花翻烂了也没找到破解之法,这本书的大纲就是历史。
下文严格参考格式,分卷论述,xx卷只谈xx相关的。
我没那么牛逼,写不了无懈可击的5w字,也没什么文学历史底蕴、政治头脑。
但在小说里面查阅资料、做足大纲、照本宣科、自圆其说,这不成问题。
为了保证基本阅读感官,不能通篇tips注释‘这个点没写完,下面还有赘述’,所以请担待。
武周谋士分析这个策略他们如何反制、反制之后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反制也没用,门阀百姓会想什么,是后文的事情,不在本篇的文字解释当中。
《论闪电战》
序:论大唐新帝如何在明年秋天直取长安,于玄武门擒拿伪周女帝。
卷一·天时卷
卷二·兵械卷
卷三·门阀卷
卷四·粮秣卷
卷五·奇正卷
卷六·三军卷
卷七·民心卷
¥¥
《论闪电战·卷一·天时卷》
夫用兵贵在神速,当效春雷破冰之势。
来年弘道十三年,待惊蛰地气初动,以铁骑踏雪开路,三日必破雁门关。
夏至前抵渭水,秋分时节当饮马曲江池。(曲江池,长安)
天时策第一·阴阳消长
闪电战并非弃天时,乃夺天时也。若今朗朗乾坤本应为弘道十三年,然伪周僭位十四载。(弘道是李治时期的年号,沿用到明年695年应该是弘道十三年)
其势若午时骄阳,阳控神都、握府兵、运河粮秣充盈。
观其表华彩烨然,若锦绣之簇。实则如蜃楼虚阁,流景幻形,触之辄逝。
阴面门阀离心、酷吏噬将、府兵疲敝。(翻译:门阀分裂伪周(山东五姓私藏甲胄),酷吏残害兵将,府兵名存实亡)
当趁其阳极转阴之际,择惊蛰用兵,恰合《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之象。
天时策第二·三段论
一段论惊蛰破冰期,其日四十。
利漠南霜冻未消,敌斥候马掌易滑,借黄河凌汛阻断洛阳援军。
破雁门后占忻代谷仓,可断河东粮道。
二段论谷雨决水期,其日六十。
待关中春麦灌浆时猛攻,伪军不敢烧民田。
渭水暴涨前夺龙门渡,以水师载火炮断浮桥。
三段论秋分收镰期,二十日尔。
携新收江淮漕粮赈关中饥民。
值武周祀明堂大典,伪作“弥勒降世“谶语乱其礼制,夺大唐旧都。
天时策第三·四气辨微
地气。
大唐新都,玄壤沃野,膏其田畴,肥其药畦芳圃。
寒岁亦可使蔬果蓬勃于棚。
煤铁盐卤之利俯仰可拾。
原隰广袤,既足豢六畜于栏厩,复宜驰骏足以骋怀。
四境之丰,诚天府之奥区也。
故虽值二月,我唐师粟支三庚,刍粮山积。
马政修而蹄铁坚,甲胄鲜而锋镝利。
仲春雷动之际,正见师中之贞也。
风气。
值三月朔飙频仍,然唐军不以风霰为虞。
强弩裂云,玄甲曜野,铁衣森然,岂为飞沙所滞?
纵八风狎至,尽化东风,皆助王师之旌旆也。
水气。
《水经注》载‘龙首渠起霸陵,绕长安城北,东入渭水。’。
然伪周僭朝,牝政逞欲,筑通天之台而役氓隶,致秦渠堙塞,八水焦原。
洎乎王师克复,遂浚郑白之支脉,筑陂塘以固本,颁新粟之种于闾阎。
今观抗旱嘉禾生于大唐新都,甘霖沛然应乎周鼎,岂非玄穹眷命,兆民归心之征乎?
火气。
大唐多巧匠,绍炎汉火德之奥,穷格物之理,今已驭火如神。
军中火药若雷霆降世,似祝融吐焰,威烈赫赫。
天时策第四·三劫连环
兵劫。
唐军夏至前必抵渭水,防吐蕃趁虚袭河西。
伪周师旅徒具形骸,然我唐旅既靖妖氛,当犁庭吐蕃,以扬贞观耿光。
今王师西指,岂惟克复旧疆?直欲效卫霍绝漠之举,使雪域毡裘稽颡阙下耳。
粮劫。
秋分须入长安,免江淮秋粮抵洛。
秋分须入长安,王师恤民之切,岂忍苍生罹饥馑?
当先开敖仓以赈枵腹。
民劫。
天下受伪周之害久矣,民心动荡,无所依托。
女帝僭越窃国,贪恋权位而乏治国之能,所任皆暴戾之徒。
彼等罗织罪名,逼害忠良,致使朝堂无正士,民间尽悲声。
伪朝苟延残喘,却令苍生代偿其恶。
赋税苛重,徭役频仍,山河凋敝,百姓如陷水火。
社稷之疮痍,实起于篡逆,万民之疾苦,皆源于僭伪。
¥¥
《论闪电战·卷二·兵械卷》
兵械者,战之枢要也。
今观我大唐军备,甲坚刃利,远胜伪军。
然兵器之强,非徒资材之丰,尤在淬锻之精、机巧之妙。
伪军之器,甲胄钝弊,刃锋朽折。我军戈矛所指,如裂缯帛,铁骑所踏,似碾枯蓬。
彼以朽木为盾,我以镕金为锋。
两军若遇,彼必溃如蚁聚,我军则摧枯拉朽,所向披靡。
胜负之数,不待龟蓍而可决矣。
兵械策第一·甲胄
唐军取精铁以水力锻机千锤,制鱼鳞甲仅重十八斤。
另有坚盾之阵,可御重骑冲軼之威。
其盾如墙相衔,铁索勾连,纵奔马千钧之势,遇此阵若洪涛撞礁,徒溅飞沫而难撼分毫。
持盾者皆以斜角抵地,后列长矛如林斜出,铁蹄未至而锋镝已贯马腹矣。
然伪周虽承贞观余绪,固步廿载,惟持细鳞明光二铠。
今府库虚竭,三军之中可被明光者几何?
夫明光铠重逾五十唐斤,然较吾盾阵犹逊——只可御百五十步内弓弩、寻常刀斫,若遇强弩则五十步外即洞穿如纸。
至于细鳞甲者,质逊唐军轻鳞甲,重载三十唐斤,防护之效尤次之。
甲胄朽钝若此,纵列阵如林,焉能当金戈铁马之锋?
兵械策第二·弓弩
若论弓弩,唯较射程可矣。
伪军所恃伏远弩,须三人张弓,方达三百步之遥。
然我唐军弓弩,单人可挽而及三百步,至若攻城床弩,三百步外矢发如雷,摧城裂墙,势不可当。
¥¥
《论闪电战·卷三·门阀卷》
门阀世族,国朝人才之本,正朔文脉所系。
伪周女帝以暴摧残,然犹仰其余烬。其倡言‘唯才是举’,而所擢皆谄吏庸才。
伪周无承天受命之实,岂能久驭中夏?唯恃此卑劣之术,扼世族之吭耳。
世族既隳,宵小复不能立纲纪,遂致朝堂失威、方镇坐大,此诚社稷膏肓之疾也。
夫家国兴衰与世族共休戚,若天下板荡,则黎元若浮梗,哀鸿遍野矣。
士族沐黎庶之泽,诵圣贤之典,当此危殆之际,安得不幡然奋起,助我李唐重振乾坤?
伪周释教神权凌儒门,以淫祀代家国。士大夫风骨凋零,礼法崩坏至此极矣!
观其摧折世族,足见僭主惴惴。倚重宵小,愈显伪朝沐猴而冠。毁中原文脉,实兆道德沦胥之劫。
凡秉正朔之世家,必不忍坐视我大唐神器蒙尘。
门阀策第一·门阀世族析
关陇武勋集团。
长孙、独孤、窦氏之属,关陇勋贵,尽遭剪灭。
赵国公长孙氏,自文德皇后、无忌国舅,以谏阻武氏立后,竟蒙反逆之名,子孙流徙岭表,终身禁锢。
独孤一门,信公乃西魏八柱国,女为隋文献后、唐元贞太后,竟以姻连李唐,阖族受戮,百年勋业尽付劫灰。
窦氏乃太穆皇后之族,世秉忠贞,子弟皆以‘唐室旧臣’获罪贬谪。中原疆土,岂容牝鸡司晨?呜呼痛哉!
于氏承八柱国谨公遗烈,徐敬业举义时牵连受诛,阖族星散。
侯莫陈氏乃十二大将军崇之后裔,因联姻宗室,举族殄灭,史册绝迹。(武周之后确实没有记载了)
伪周深忌关陇为唐室根本,既以武氏代李,复引山东、江左士族相倾。更借浮屠异教,毁弃儒门礼法,此非独戕忠良,实断华夏文脉。
同关陇出身、韦巨源、裴怀古之流,曲附武周以求全,竟助虐戕害宗枝,斯文扫地,可为寒心。
今关陇耆旧凋零,余者皆首鼠两端之辈。若伪周势颓,必作鸟兽散。
观其所为,构陷株连,罗织冤狱。释教‘天命’之妄,岂能易千年儒统?摧折柱石,动摇国本,此非改朔,实神州陆沉之兆也!
此等败类若执迷不悟、负隅顽抗,皆不足为惧。
山东五姓七望。
吾可断之曰,魏晋以降之门阀,风骨尽丧,皆望风而靡、背弃忠义之徒也。
昔关陇豪族与五姓七望缔姻盟,共扶李唐社稷。然伪周屠戮关陇时,山东士族非但袖手,反助纣为虐。
崔融撰《大周颂》,以华章饰篡逆,漠视故旧颈血。
卢藏用托迹终南,实伺机附逆,假科举躐(lie四声)高位。
所谓千年礼法,遇鼎革则道义尽弃。
赵郡李、博陵崔绝婚宗室而结武氏,荥阳郑任伪官而戮唐臣。
口诵忠君,实鬻宗室为市。自诩清流,竟鬻(玉四声)节操于庭。
五姓标榜经学传家,然伪周女帝毁《氏族志》、崇浮屠、戮儒臣之际,清河崔献谱牒,卢氏铸金佛谄媚,儒学正道隳(hui一声,毁坏)矣!
其所谓文化传承,不过保其特权之器——太原王鬻庶女予酷吏,博陵崔献天枢求免税。高门贵胄,行止类市井贩夫。
然彼辈岂诚心附伪周?实待价而沽耳。
赵郡李隐田避赋,荥阳郑截漕自重,阳奉阴违,割据之势已成。
其抨科举而专其利。清河崔私授经策,太原王贿取功名,既享新制之便,复诋新政不公,诚‘既食周粟复骂周鼎’之尤!
观其立身,临危无死节之士,见戮多助虐之臣。
察其待民,佃户鹑衣百结,华堂钟鸣鼎食。
五姓七望实非儒门圭臬(gui一声nie四声),乃精于算计之狐鼠辈。武周虽暴,然士族之叛,亦唐室崩颓之推手也。
然千年世族岂无遗贤?
必有守正朔、秉孤忠者,惟势单力薄,喉舌为群小所扼。
我大唐伐伪周,非唯诛僭主,亦当拯遗风于浊世,正清流之名,复立‘家国同构’之范。
使天下知,真士族在唐不在周,正道在义不在利。
江南侨姓士族。
江左侨姓者,盖魏晋南渡衣冠之遗裔,若琅琊王、陈郡谢、吴郡陆、顾诸氏。
或由科第通籍,或借缔姻附势,虽与伪周虚与委蛇,仍掌田畴之利,郡县之权,然庙堂威重,其势渐蹙。
彼辈虽以经术文章传世,然伪周崇浮屠、务权谋,其言愈轻。
或有纂修方志、布施伽蓝以维清誉,实苟全于鼎革之际。
夫簪缨世族沦落至此,闻之怆然!
江南文脉,唯俟李唐正朔,始见天日。
盖伪周畏真才如虎,历年事验昭然——武氏僭朝所用者,非谄媚酷吏即庸碌之辈,岂敢使江左英杰展经纶手?
伪周新规集团。
伪周新贵之兴,实女帝以寒门豺狼济独夫之欲,虽利结而势危。
其罪滔天,擢发难数,实社稷蠹虫也。
若不早诛,必使天下士林折腰屈膝,正气荡然无存。
酷吏辈假‘扬州案’广织罗网,构陷宗室谋逆。
鲁王李灵夔含冤自裁,家赀尽入武氏私囊,株连者数千。
猖獗至此,竟敢辱及天潢贵胄。
若使匹夫怀璧,更遭饕餮分食,其惨可知。
观僭朝窃鼎以来,屠戮相踵,何须赘言?
军功暴徒借剿逆之名行劫掠之实。屠李贞旧党而夺庄园,戮陇右宿将以控西域。鹊巢鸠占,自中枢而及边陲,昭昭若揭。
为固伪统,竟假神道设教。薛怀义篡注《大云经疏》伪经,强塑弥勒金身,毁太宗《道德经》典籍。
武承嗣撤凌烟阁功臣像,改塑傅游艺等沐猴而冠之徒。
此非但抹贞观之治,实欲绝唐祚于青史!
然新贵岂不知身在逆舟?
观王姓者暗通吐蕃早备退路,历俊辈构陷同侪以固权位,足见其党同伐异、各怀鬼胎。
纵使篡改史册,岂能欺天下苍生?
试问闾阎老叟,但忆童稚之年,孰令海内晏然、黔首安居?
一问可知真伪昭然!
彼辈僭制十余载,酷吏横行,忠良膏斧钺。佛寺林立,孔孟泣荒丘。然贞观遗风岂容玷污?武周伪史焉能比贞观实录之万一!
惟待天兵重整河岳,复我大唐日月昭昭。
门阀策第二·敌将图录
伪周尚有良将乎?
功高震主者诛,忠贞怀唐者戮,雄才忤逆者屠。
今中原所余,唯庸才驽钝之辈,甘为僭朝鹰犬。
除武氏宗亲,更有何人敢抗王师?
伪周女帝安敢遣侄武安康统军?
此子本伪饰战功之宵小,攘夺部曲之功以自肥。
昔有寒门裨将,率五千疲卒破朔丹十万铁骑,解粮绝之危。
如此奇勋,尽归武安康,竟得‘常胜大将军’虚号。
而真浴血者,仅授大理寺丞从六品,文职辱将,爵禄无加。僭朝群臣更讥其‘犬马微劳’,何其悖谬!
观此可知,纵有卫霍之才,效逆周必遭斧钺加身,虽立李靖之功,事伪朝终致亲族诛连。
三军将士,宁不畏为武氏效死而家破人亡乎?
门阀策第三·匡扶正道四法
兵戈无目,黎庶罹殃。今陈四策,以全苍生。
其一,明哲保身。
王师未至,黔首望风归附,士族翕然影从。
倘得僭周戕害宗室之铁券,墨吏贪渎之实证,许以功过相折。
其二,以粮代忠。
主动上交粮储,可获‘义门’匾额,惠及子孙家人。
若为商贾,其子女受民籍,可参科考、入高门。
若为士族,可免其族亲之过,诸事既往不咎。
其三,弃暗投明。
凡阵前倒戈献城者,依城规模赐爵。
其四,文脉赎罪。
须禁毁伪周所编《三教珠英》《臣轨》《兆人本业》等僭越之书,献家族藏书千卷者,可抵百人性命。
凡私藏伪周官修书者,杖八十。私藏超十卷者,贬为奴。
《论闪电战·卷四·粮秣卷》
兵未动而粮秣先筹。
即非战事,仍须知民以食为天。
粟帛者,定鼎之基也。
必使黎庶安其耕,仓廪实其粟,乃议税赋,此方为经国安民之正途。
我唐深谙其道,尝闻贞观之治?
春种则官不夺农时,秋敛必留足民食。
是时黎元安堵,府库充盈,四夷宾服而朝贡不绝,天下皆颂太宗皇帝之德。
昔太宗尝谓侍臣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轻徭薄赋,藏富于民。
民有隔宿之粮,国有十年之蓄,如此纲维,孰敢犯我疆域?
粮秣策第一·论肥田
(为什么敢写出来,因为本刊秋天发布,就算拿来钻研来年开春时用也等不到粮食成熟的果子。李唯会在开春发动战争。官府就算汲取精髓学以致用,秋天之前入主长安,受惠者不是伪周而是李唯。)
今有培壅新法,远胜伪周仓廪之术。
其要略如次。
一曰绿肥固壤。
植紫云英、苜蓿之属,待芳华盛极,翻犁入土。此法可使田骨得养,犹若《齐民要术》所载‘美田之法’。
二曰矿粉增肥。
采山泽磷石,磨若齑粉,杂以沤肥。昔范蠡《养鱼经》言‘土化之术’,此理相通。
江西袁州地脉有异,钨磷并生,可资开采。
三曰炭土相济。
伐竹为筒,闭户煅之,得玄炭碎壤。持肥之力,较常法延三旬。昔王祯《农书》载‘火粪法’,此技精进也。
四曰蚯蚓耘土。
引野蚓入粪堆,旬日一翻,腐殖倍速。暗合《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生化之道。
五曰留茬沤田。
江南稻罢,刈余铺畦,或焚灰抑莠,或水沤肥田。虽《陈旉农书》戒‘火烧伤地脉’,然因地制宜可也。
上述诸法于大唐皆验之实效。
稻分蘖数自八九茎跃至十二五茎,若曾安止《禾谱》所见嘉禾之象。更兼玄炭保墒,溉水可省什二,若遇旱魃,犹保丰稔。
夫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伪周但知竭泽而渔,我唐则以厚生为念。昔管仲服帛降鲁梁,今以沃壤之术收民心,孰优孰劣,不待蓍龟而决矣。
粮秣策第二·论亩产
吾素恶虚辞,此篇仅以数术昭示天下。
伪周稻作,亩止一石至石半。
大唐稼穑,下田犹得二石二斗五升。
伪粟亩收八斗至一石二斗,吾唐之畴常获二石。
至若六畜之饶姑置勿论,单论仓廪之实,彼僭伪之薄积,较我正朔之厚藏,诚若云泥之判。
粮秣策第二·论驰道
吾之大唐,逢岩凿隧,遇川飞梁。
穷格致之学,穷格致之学,制云轨虹辙以输粮秣。八百里挽粟,八时辰可达。
普天之下,孰敢与吾唐争锋?
《论闪电战·卷五·奇正卷》
吾观兵道,不过奇正相生耳。
昔孙子云‘战势不过奇正’,然今伐伪周,无须诡道。
试问尔邦,良将尽丧,卒伍皆市井驱掠之众,铁骑弓弩之利,十不逮唐军一二,以朽索驭六马,欲抗雷霆之势耶?
料尔困兽或思毒计,唯有投鸩于井,瘴疠于野。
然此双刃之戕,吾军有岐黄盈帐,药石充栋,若尔亦筑防,必驱黎庶为肉盾。
以苍生为饵,纵续旬月之喘,岂不畏《尚书》‘天讨有罪’之诛?
须知后稷震怒,旱魃为虐,伊洛泛骨,必自伪周始。
《论闪电战·卷六·三军卷》
吾所言三军,非前中后之制,乃吾唐军伍之精。
吾唐立国,积厚流光,岂效伪周画虎类犬、鹊巢鸠居之徒可比拟哉?
三军策第一·论禁军
吾亲率禁军亲征,躬擐甲胄。
吾唐禁卫,坚盾为阵,刃矢不能入。
玄甲耀日,锋镝莫能伤。敌矢若飘蓬触铁壁,我骑似雷车裂云衢。
此虎贲之师,凡二千众,列阵则如山岳峙,冲锋则若洪涛崩。
伪周羸卒睹此雄师,未战而股栗矣。
三军策第二·论民军
吾治唐军,选良家子,训习精勤。
其卒也,体魄雄健,忠义贯日,诚闾里之楷也。
夫为唐战者,非唯社稷,亦为民锋镝。
兵自民出,乃能反哺效鸿鹄,命承唐授,必当全功报轩辕。
虽步骑卒伍,玄鳞札甲必被,虽屯戍民兵,头颅手足同珍。
训诸战法皆精熟,号令若一,教诸军阵无纰漏,将卒同契。
以赤子为干城,以百炼铸吴钩。
此等王者之师,挟风雷之势,焉有败绩之虞?
三军策第三·论特军
吾悯伪周胁从之众,特训神射。
我神射营特种神兵,可于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
摧旗裂鼓,乱其号令。斯言之虚实,彼贪生惜命之伪将,安敢临锋镝而验吾言乎?
《论闪电战·卷七·民心卷》
今民怨若鼎沸,伪周之亡,势如厝火积薪。
僭周窃鼎,罔循太宗之训,安知载覆之理?
天祚李唐,复都长安,此非人力,实乃昊苍重授神器。
皇天有好生之德,悯伪周苛政下之黔黎,故假吾手以正乾坤,复华夏纲常。
民心策第一·伪周苛政五毒
伪周苛政录于左。
苛赋如虿。
正供之外,复征明堂捐,户岁输绢三尺。金轮税,商贾什二抽分。
百姓苦不堪言,只以谣言说其苦。
剥皮未尽髓先枯,敲骨还须吸髓壶。
役苛如虎。
铸天枢铜柱,征发民夫十万,役殁者相藉于道。
童谣云,天枢立,白骨积;九鼎成,万家塚。
伪周此举可比秦修阿房之惨。
酷吏如魑。
历俊设‘例竟门’狱,富户诬以谋逆,小民施‘白司马板’刑(以铁刷剔肉)。
昔张汤’腹诽’之罪,未若此酷烈。
佛祸如蝗。
为铸九州鼎,强征民间铜器,田器尽熔,民以骨耜耕。
盐铁如枷。
官盐价昂于金,私煮者绞。
晋南盐尸沟溺毙三千,冤魂号于中条山。较之管仲‘官山海’,其暴虐何啻霄壤!
试问,贞观之世,有此一例乎?
民心策第二·救民
吾克城之日,当设义仓以拯黎元。
糜棚济饥,膳坊养羸,其制有三。
一曰序食以仁。老羸妇稚列首序。
二曰验食以慎。日以银铫验毒,榜示庖厨。
三曰督作以公。丁壮助军修缮,计工授食。
民心策第三·铁律
三不赦。
附武周害民超十户者,虽献城亦斩。
私藏武周苛税账册者,族长为奴。
毁大唐士兵救民设施者,断右手。
五必赏。
献武周藏粮图者,赏
首告酷吏密室者,赏
传唱贞观之烈者,赏
育孤寡超十人者,赏
助修水利、农耕超百日者,厚赏
《论闪电战·结语》
吾察前所述。
天时顺,兵甲利,门阀附,仓廪实,奇正备,三军锐,民心归——七胜尽在吾唐,伪周尚有尺寸之算乎?
今刊书册昭告寰宇,盖因洞悉天象。
纵使武氏据虎牢之险,效苻坚投鞭断流,亦难改天命靡常之谶。
夫天命不可违,民心不可逆,神器不可渎。
伪周逆此三才之道,犹如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昔太公佐周,八百诸侯会孟津。
今吾伐伪,九州兆民箪食迎师。
僭伪之烬,岂能复燃?
此非人力,实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之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