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二年,小满。
自江州的援军抵达边关之后,他们和彭城军配合默契,短短时间已经取得数次胜利,如今只有越州还陷在柔然之手。
但两军士气早已调转,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边关军队中杀敌报国。
韩晏率彭城前锋军屡立战功,如今已经是四品扬威将军。江州军中另一位声名鹊起的小将崔熠也同样骁勇,只是江州守将沈度却从未替他请功。崔熠对此并无怨言,还是一如既往地拼命杀敌,因着崔熠的特殊身份,江州军中的将士也只当是沈度想要多磨炼他一番罢了。
韩晏给明安的信件从原本的一月一封,变成现在的半年一封了。因为一年多以前,交州华城有难民起义,起初众人都没有将他们放在心上,但没想到起义军中有几个勇猛之辈,他们居然打赢守城将士,一举占领了华城。
趁着朝廷没有反应过来,起义军竟然飞速壮大,并将华城守得如铁桶一般。
华城是彭城到越州的必经之路,被起义军占领之后,往来的交通就被迫中断了,他们守着要道不允许任何人通行。
明安这里的药铺每隔半年要给边关送一次伤药,在华城被占领之后,他们也考虑过绕路而行,只是若不走华城,路程增加一半不说,还要经过一片危险丛生的瘴气树林。
伤药费了明安不少心血,而且都是救命用的东西,若是被糟蹋了着实可惜。负责送药的程福仔细思量之下,只能冒险去和起义军的人协商。
没想到起义军听说那是彭城商户捐给边关将士的伤药,审视完文牒又仔细查验一番确认都是伤药后,竟然就放行了。他们成为了第一支通过的队伍也是唯一一支,大概是因为起义军的人大多都是越州、青州的百姓。
华城情况复杂,明安便不允许韩晏的人再涉险送信。好在程福还能够来回带信,就是时间间隔长了一些。
因此韩晏仍然没有改变写信的习惯,只要情况允许,还是每一日都在写,然后攒到程福来再一起给明安带回去。因此两人已经两年没有见面,但是感情上却没有任何疏离。
说起明安送药,还是因为当日韩晏在给明安的信中提到程家的伤药比军中的好用许多,以至于自己带过去的被军医顺走不少。
程家的伤药是府中吴大夫自行研制的,光成本就是普通伤药的数倍,而且所用药材俱是吴大夫精心挑选,自然效果要远胜于军中的。
如今韩晏和三哥都在边关,明安便索性花了大价钱买了许多药材来,又在彭城买了一家药材铺子,然后在城外的难民中让吴大夫选了几个伶俐可用的人专门来做伤药,再每隔半年往边关送一回。
这几年明安费心经营的收入,一大半都用在了这些伤药之上。幸而家中人都很理解,并没有阻拦。
明安送药没有打程家的名义,送药车队的小旗子上写的是个“韩”字。当日几位嫂嫂还悄悄笑话她来着,但大家也明白,如今的程家不能做太过惹眼的事情。
彭城到越州沿途都不大太平,幸好程家的侍卫精明能干,一路上有惊无险,将伤药平安送到韩晏手中。
程三公子还活着的事情,除了程家几个主子并无外人知晓。虽然程家下人都值得信赖,但事关三哥性命,明安不敢冒丝毫风险。
程福转告韩晏,送来的伤药分了三等。上等的伤药只有两小瓶,是给他保命用的。二十瓶中等的是让他送给同僚或者给身边的亲兵用,最一般的那些就是用剩下的零散药材制成的,但也要比军中的伤药效果好一些,数量众多,可以给军医送去。
韩晏略一思索便将一半的上等伤药和中等伤药理好以后,派人送去了崔熠那里。过去一年多他借着去江州军中处理公务之时见过崔熠几次,两人相谈甚欢,众人只道是英雄相惜,毕竟韩晏是程家出身的事情并没有人知晓。
彭城军将领王青对于崔熠的身份是有些猜测的,因此对韩晏的举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沈度听崔熠提过韩晏的事情,知道伤药其实是程家送来的,便也没说什么。
韩晏和程三公子靠着这一批批伤药收买了不少人心。
当年因为柔然攻入越州而蠢蠢欲动的周边小国,如今都安分下来了。这其中最让人觉得可耻的就是五公主和亲的北凉。
那时候为了安抚他们,先皇减免了其一半岁贡,还给五公主带了大笔嫁妆过去。成亲的第一年还算尚好,但是当柔然从越州长驱直入以后,他们就变了一副面孔。
五公主被北凉王苛待,他们不仅霸占了公主的嫁妆,还将公主身边的侍从关押起来,昔日锦衣玉食的公主只能在北凉王宫中任人宰割。还是她身边的一个侍女拼死逃出来后才将消息带回朝中。只是当时朝廷力不从心,对付柔然尚且不足,又拿什么去震慑北凉。
尤淑妃自从五公主和亲出嫁后便深居浅出,和先皇的情分也是一减再减,万般无奈之下,她最终还是去求了皇上,起码派个使臣去过问一下,五公主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只是和当年要公主去和亲时一样,先皇还是用后宫不得干政一说将她打发了。
当时五皇子也已入朝听政,为了女儿,她以淑妃之尊去求穆昭仪和五皇子,只是五皇子明哲保身,根本不愿为一个无关紧要的皇姐违逆皇上的意思。
她在宫中走投无路的时候,三皇子派人来寻她,许诺若能助他一臂之力,来日定当召回五公主。
三皇子的话是否可信,她不得而知,但既然宫里没有人愿意帮她,那他们的死活尤淑妃也不会在乎了。
她在三皇子矫诏登基一事中出了不小的力,也留下了一些证据作为把柄,以免来日三皇子不肯守诺。
只是她未曾料到,三皇子竟然死在了登基之前,而原本扣在她手中的把柄却成为扳倒三皇子的重要证据。
她没有想到整个别宫早就在静安王的控制之中了。
当日先皇迁都,因为信任静安王,所以将别宫的诸项事宜全都交给静安王处置,没想到却给了静安王机会,让他在各处都安插了自己的眼线,守卫森严的皇宫对于静安王来说如自家后院一般。
先皇精明一世,谁也不肯相信,总是猜忌这个怀疑那个,最后却信了一个有狼子野心的人,真是可笑至极。
只是如今大权在握的摄政王家中的那位世子妃可是程贵妃的嫡亲妹妹,当年程贵妃还活着的时候,尤淑妃曾多次下手,以前碰面时,那位世子妃就对她冷眼相待。
而且众人皆知,世子夫妇伉俪情深,世子对程家众人也很是照顾,尤淑妃担心自己被清算,只能先下手为强。她的女儿前途未卜,她还不能死。
尤淑妃安排娘家人接近摄政王妃,到时候即便扳不倒世子,也想让世子和摄政王产生嫌隙。
一个王位,或许王妃和她亲生的孩子不敢冒险,但若是……皇位呢?尤淑妃不相信静安王会真的甘心屈居于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之下。
先皇在世的时候,为了以防世子妃程明芷生出带程家血脉的孩子,赐了两个教养嬷嬷下来,元晔知道她们的真实用途,但是也奈何不得,只能偷偷将他们“养身”的药换成另外一种不伤身子的药。
先皇迁都宁城之后,整个别宫都在王府监视之下,元晔就控制住了两个嬷嬷,并请了名医给程明芷调理身子,因此出了国孝后没多久,程明芷便再次有孕,半年前生了个小郡主。
随着摄政王的权势越来越盛,世子元晔也就越来越引人注目,他深受摄政王倚赖,朝中许多政事都由他经办。
而世子妃程明芷不过一个罪臣之女,自迁都以后,程家去了彭城,崔家远在清河,她在宁城之中连个助力都没有。
这个世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知道世子已有嫡子,在众人眼中只有一女的世子膝下空虚,于是不少人打起了世子后院的主意,明里暗里想要送人进去的不在少数。
王妃做了摄政王这么多年的枕边人,自然知道一点他的野心,越是这样她越有想法,都是王爷的孩子,凭什么她的孩子就一点机会都没有,来日若是王爷真的能够上位,皇位和一个王位岂可同日而语。
正如尤淑妃所说,世子能力出众,想要将他除之后快,就要找出他的弱点,而世子妃无疑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一旦他们两人产生嫌隙,世子必定自乱阵脚,还会少了崔家的支持。
因此王妃对上门做媒的来者不拒,都推说会考虑,哪一个也没有明着拒绝,给王爷的说辞是不想得罪众人,而且世子的子嗣属实单薄,此事也应该要考虑了,其实就是想让世子后院起火。
摄政王因为程氏已经和元晔起过争执了,本来不想再管,一个女人而已,愿意宠着就宠着去,但是王妃说的也没错,没有子嗣可就事关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