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姐姐的暗示,孟祁玉和楚京墨稍微离得远点。
庄老一手抱着暄暄,一手揽着小飞,显然,这么长时间没见,人家最想的是这两个小家伙。
“小飞明天得去学校上课,请了一个月的假,功课落了不少,有信心能跟上吗?”
楚老笑眯眯的打量小飞,见这小子在京市待一个月,好似比以前更开朗了,通过他的变化就能看出来,在京市遇到的人,都对小飞很好。
“有。”
小飞回答的很笃定。
“楚爷爷,在京市的时候,大哥他们有空就教我,我课程一点没落。”
“那就好。”
庄老揉搓一把小飞的脑袋。
“坐了这么长时间的火车,带着暄暄在院里跑跑,活动活动筋骨。”
“好。”
小飞乖巧的带着暄暄出去玩,让大人在屋里说话。
“小欣的婚礼办的怎么样?热闹吗?”
庄老最关心的,还是小欣和邵安的婚礼。
这两个人,一个是宁宁的姐姐,一个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哪个他都关心。
“挺好的,很热闹,来的人很多。”
“婚礼上没出岔子?”
庄老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眼神扫过宁宁。
“我怎么听说,宁宁动手了?”
“庄爷爷,您的消息也太灵通了吧?”
孟祁宁没想到,他们不过才到家,婚礼上的事庄爷爷就知道了。
“能不知道吗?婚礼结束,宗康就往公社打了电话,第二天你苏南哥专门去接的。”
孟祁宁嘟着嘴巴。
“我又没吃亏,宗康哥还和您说这个干嘛。”
“夸你呢!”
苏南轻笑,替宗康解释一句。
“你宗康哥说,那天看你,就想起来你三四岁的时候,一发起火来,简直像吃了炮仗,还想和人干架。”
“胡说,”
孟祁宁梗着脖子,不愿意接受这个说法。
“我从小就很文静的好吗?”
“嗯,没说你不文静,但你从小护短,你宗康哥说,这么多年了,别的还好,护短这个毛病一直没改,挺好的。”
护短这个……好像是他们孟家家传的毛病。
“行了,宁宁这样挺好的,白灵这孩子也不错,有白灵她们在京市,也不怕小欣会吃亏受欺负。”
庄老没有问过像白灵这样的人,孟家培养了多少,只是轻描淡写的夸白灵一句。
“庄爷爷,宗康哥让我给您带了封信。”
周庭桉把宗康的信和照片交给庄爷爷。
“都这么大了啊。”
庄老看着小孙子精神奕奕的照片,心里五味杂陈。
“挺好,一看精气神就很好,只要知道他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老爷子珍而重之的把照片放到口袋里,随后又波澜不惊的和他们聊天。
孟祁平趁着大家伙不备,出来找白楼白阁谈事情。
第二天,白楼白阁就搬出老宅,去了县里。
孟祁宁早上醒来,就没见到他们两个人。
“大哥,白楼白阁走了?”
孟祁平点了点头。
“家里用不上他们,就让他们去县里了,我们今天都要去上班,爸妈坐这么长时间的火车,有些累,宁宁,今天你和小玉多看着点暄暄。”
“放心吧。”
孟祁宁爽快的答应。
暄暄很好带,只要给他玩具,他自己能玩一上午。
孟祁宁在书房里铺个毯子,把玩具和小人书往上一摆,暄暄自己坐在毯子上,她还能安心的复习功课。
“姐,你都不休息的吗?”
孟祁玉一转眼的功夫,就见姐姐已经开始复习,对她这毅力,简直叹为观止。
“我不累,反正在家里也没什么事,不看书干嘛?”
孟祁玉托着下巴盯着姐姐看。
“离恢复高考还有这么久呢,姐,你不先放松放松。”
孟祁宁停下手中的笔。
“我没有不放松,我有劳逸结合,”
她望一眼专心玩七巧板的暄暄,小声和小玉解释。
“我呢,一是为了复习,好能考一个好的大学,另一个,也是想以身作则,给小飞和暄暄做个榜样,咱们这样的家庭,等暄暄三岁肯定要开蒙,到时候,蒙学书籍,毛笔大字,大伯肯定要教他的,同龄的孩子还疯玩呢,暄暄就得学这些,现在先让他有这个意识,以后也不会太过反感。”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小飞就是最真切的例子。
他刚来杏林的时候,字都不认识多少,更别提礼仪了,大伯他们以身作则,还时不时的带着小飞学书法,现在小飞走出去,明显和其他孩子不一样。
这次去京市,小飞落落大方,年纪不大,但说起话来言之有物,书法围棋皆有涉猎。
遇到的那些人,虽然因为小飞由孟家教养,不会看轻他,但真正把这孩子看进眼里,还是因为他本身比其他同龄人优秀。
小飞都如此,作为孟家长子长孙的暄暄,大伯对他的教养只会更严格。
“你说得对。”
孟祁玉也是被这么养大的,自然知道大伯和爸爸他们怎么教养家中孩子。
她坐直身体,看向还有些懵懂的暄暄。
“我们作为长辈,确实得以身作则。”
家里读书氛围很浓厚,更别提现在,因为高考的事,晚上大家伙基本上都会围在一起看书复习,那书香氛围,更是足的不能再足。
可那是在晚上,和暄暄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不是爸妈叔叔婶婶们,而是她和姐姐这两个姑姑。
想到这,孟祁玉顿时觉得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