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5200 > 都市小说 > 重生1983:从小医生到大富豪 > 第357章 广城之行
    同时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觉得一个人怎么可能做这么多事情,还能考个全省状元,甚至有人直接找到了周家村,想要去求证。

    那些人跑过去询问村民,说周桥的事情是不是骗人的,结果被村民们直接给轰了出来。

    周桥为村民们做了这么多事情,不仅让大家伙的腰包鼓起来了,还让大家都脸上有光,哪个村里出个全省状元,大家不高兴啊,以后周家村都可以叫做状元村了。

    新闻发酵了很长时间,热度才渐渐消退。

    而周桥这边跟陆敏舒,坐了一天一夜的车,来到了当前国内最为开放的城市,广城。

    火车缓缓驶入广城站,汽笛长鸣惊起一群白鸽。周桥隔着车窗望着站台上方“广州站”三个鎏金大字,掌心不由自主地攥紧了帆布包的提手。

    1985年7月的广城,暑气裹挟着咸湿的珠江风,在老城区的骑楼间蒸腾。

    解放北路的个体户摊档撑起竹竿遮阳棚,塑料凉鞋、折叠伞和港产电子表堆成斑斓的浪潮,摊主们用带潮汕尾音的粤语吆喝,白背心被汗水洇出盐渍。

    南方大厦的玻璃橱窗里,三洋双卡录音机播放着徐小凤的《顺流逆流》,骑单车的青年后座载着新买的鸿运扇,车铃叮当惊起巷口打盹的黄狗。

    广城火车站穹顶的五角星在烈日下泛白,广场上扛着尼龙袋的民工蹲坐在搪瓷缸旁,用毛巾擦汗时露出腰间缝着钞票的布兜。

    月台广播夹杂着湖南话与河南腔,绿皮车厢的窗口探出竹编箩筐,装着东莞荔枝和佛山盲公饼。穿的确良制服的乘警腰间别着警棍,警惕地扫视着挤在候车室立柱旁倒卖粮票的身影。

    “这就是广城啊!”

    陆敏舒把脸贴在车窗上,鼻尖被玻璃压出红印,“你看那楼,比咱们县最高的楼还要高好多啊!”她的眼睛亮晶晶的,指着远处一栋灰色的九层建筑,那是广城当时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之一。

    周桥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记忆中的广城与眼前重叠,那时的他站在同样的位置,眼中满是惶恐与迷茫,而此刻,身旁多了个满心雀跃的姑娘。

    “以后楼会越来越高的,也会越来越繁华,”他轻声说,“咱们这也算是在见证历史了。”

    陆敏舒转过身,好奇地盯着他:“嗯,对了,你说想来办件事,现在可以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事了吧!”

    她伸手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刘海,帆布包上的红色丝带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周桥的神色变得郑重起来,目光望向远方:“拜访一个人,这个人对我有恩,这次去拜访,算是报恩吧。”

    “哦,你的恩人,那也就是我的恩人了,”

    陆敏舒立刻说道,“我们先去买点东西吧,总不能空着手去看人家。”她已经开始在包里翻找钱包,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拉链。

    “那当然了,不过先不着急,”

    周桥笑着拦住她,“我带你在广城玩两天再去也不迟,坐了这么久的火车,咱们先好好放松一下。”

    他伸手接过她的行李,另一只手自然地牵住她的手,“走,先去招待所安顿下来。”

    广城的街头,人潮熙熙攘攘,粤语的吆喝声与自行车铃声交织在一起。

    周桥带着陆敏舒穿梭在骑楼之间,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市井气息。

    街边的凉茶铺飘来阵阵药香,卖云吞面的小贩揭开锅盖,白色的蒸汽瞬间模糊了眼镜片。

    “尝尝这个!”周桥在一个小吃摊前停下,买了两根金黄酥脆的油条,递给陆敏舒一根,“这叫油炸鬼,配上豆浆,是广城人最爱的早餐。”

    看着她咬下第一口时惊讶又满足的表情,他忍不住笑了。

    接下来的两天,他们的足迹遍布广城的大街小巷。

    清晨,周桥带着陆敏舒登上海珠桥,看珠江上往来的货船。

    上午,在越秀山的五羊石像前拍照留念,陆敏舒踮着脚伸手去摸石羊的角。

    午后,钻进上下九的骑楼里,品尝双皮奶和肠粉,陆敏舒被姜撞奶的辛辣呛得直吐舌头,却又忍不住再尝一口。

    傍晚,漫步沙面岛,看欧式建筑在夕阳下镀上一层金边,听归巢的鸟儿在榕树上叽叽喳喳。

    最让陆敏舒难忘的,是在南方大厦的顶层。

    这座当时广城最高的建筑,站在顶楼的观景平台上,整个城市尽收眼底。

    “以后这里会建起比这更高的楼,”周桥指着远处的空地,“会有玻璃幕墙的大厦,有直通云霄的电梯,还有晚上亮如白昼的霓虹灯。”

    陆敏舒转头看着他,眼中满是好奇:“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周桥一愣,随即笑道:“猜的。广城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肯定会越来越好。”

    他在心里默默补充,这些不是猜测,而是他前世亲眼见过的景象。

    夜晚,他们坐在珠江边的长椅上,看着对岸的灯火倒映在江面上,碎成一片片闪烁的金箔。

    陆敏舒靠在周桥肩上,轻声说:“要是时间能停在这一刻就好了。”

    周桥揽住她的肩膀,下巴轻轻蹭了蹭她的发顶:“以后还有更多好地方要带你去,京都、上海,还有国外。”

    他望着江面上来往的渡轮,想起那位恩人曾经说过的话:“人啊,就要像这珠江水,永远向前,永不停息。”

    第三天清晨,周桥和陆敏舒早早起床。

    他们在街边的小店喝了最后一碗艇仔粥,便朝着恩人所在的巷子走去。

    周桥特意换上了崭新的中山装,陆敏舒则把头发梳成了端庄的发髻,两人提着从百货公司精心挑选的茶叶和糕点,穿过狭窄的石板路,停在一扇斑驳的木门前。

    “周桥,这位恩人到底是什么人啊,对你有什么样的恩情?”

    陆敏舒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这个……以前我曾受过他的教诲,我能有现在的成就,很大程度是因为他。”

    周桥想了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