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两位阁老,七部尚书、御史大夫以及翰林院院长等朝中大员,也全都陪同李天,一起参加。

    这下子武康捏了捏袖口里的辞呈。

    不行就请辞回家算了!

    想想跟随自己,奔波一辈子的老妻,这辈子都没在好地方享过福。

    辞官以后,就回家乡种地,也算颐养天年了。

    武康第一次挺直脊梁。

    一辈子谄媚上官,唯唯诺诺,仍然被踢来踢去。

    虽然熬成了布政使,可是这个布政使做的憋屈,还不如请辞回家。

    武康这几省的布政使神情黯淡。

    泸州、大越、余杭、浙江等布政使则满面红光!

    他们治下的地区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可以说是所有布政使里的佼佼者。

    这次陛下面见布政使们,估计是想当面褒奖他们吧?

    其中政绩最优异的,便是余杭布政使了。

    余杭布政使庞毅,是前任内阁首辅唐孝仁的弟子。

    庞毅治下余杭的赋税翻了三倍。

    在全大周都名列前茅!

    要知道余杭原本就占据了大周财政的三成!

    现在户部国库充足,很大一部分就是余杭布政使的功劳。

    今天被召见,庞毅是意得志满的。

    他走进御书房,却感觉气氛特别凝重。

    他抬起头,好像在陛下的眼睛里看出了一丝不满?

    庞毅有些恐慌。

    圣上对自己不满?

    圣上为何对自己不满?

    难道不是余杭给户部缴纳了银子?

    余杭做的不够吗?

    难道是自己在余杭几百亩宅院的事情?

    不是吧?西厂神通广大,难道查到自己了?

    那些宅院全是在家族的名下。

    还是因为自己收了那些工坊主的礼物?

    这只是一些日常往来而已!

    庞毅更加惶恐不安。

    在场的全是人精。

    看见陛下的模样,群臣全闭上了嘴。

    整个御书房可以说死气沉沉的。

    李天说道:“去年余杭做的不错,但是去年盐乱,要不是黄晓平定,恐怕会掀起大风浪!”

    余杭盐乱?

    这下子庞毅打了个寒颤!

    去年黄晓在余杭督办盐铁局,引发了余杭的盐乱。

    黄晓自己平定了余杭的盐乱,才没有殃及整个余杭。

    可是余杭盐乱,只是在部分地区小小的折腾了一下就被平定。

    但那些盐商原本就跟余杭官场关系密切。

    庞毅的额头渗出冷汗。

    李天继续说道:“余杭盐商,勾结了多少余杭官员,朕也清楚。”

    “之所以没有完全查处,是念及你们为大周做了贡献。”

    “可是今年查出的贪墨案里,仍然是余杭官员最多!”

    “还有黄晓也上奏了,余杭官场,最不响应朕杜绝私学的旨意!”

    “现在余杭地区仍然私学盛行!”

    “那些私学教师,仍然是许多知县知府的座上宾。”

    “余杭豪门,聘请这些私学教师教授子弟,可以说蔚然成风。”

    “这群家伙聚在一块,召开诗会文会,妄议朝中大政!”

    李天把西厂搜集的证据拿给太监。

    朝中大员们看完,全部大惊失色。

    这些余杭乡绅,居然敢妄议朝政。

    尤其是征收商税、摊丁入亩,抽取余杭赋税这些部分议论颇多。

    有的话语十分狂悖,甚至跟谋逆之言大差不差了。

    这下子两位内阁阁老的面色也不好看了。

    这群家伙不敢正面骂皇帝,就把枪口瞄准了内阁跟两位阁老。

    有些狂悖的读书人,甚至把他们说成是国之奸贼。

    庞毅的脸色更难看了。

    余杭地区,一直自负是中原文化之地,当地儒生向来狂悖。